張藝川
(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武漢 430000)
交通共享發展中出現的道德問題探析
張藝川
(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武漢 430000)
交通共享是現今流行的全新綠色出行模式,在其不長的實踐歷程中,它所引發的一系列道德問題令人深思。概括而言,交通共享實踐中出現的道德問題主要表現為:因交通共享平臺信息泄漏導致的網絡新型騙局陸續出現,任意破壞共享交通工具的行為層出不窮,亂停亂放交通工具并私自占有交通工具的行為時有發生。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道德主體網絡倫理及安全意識薄弱并缺乏相應的道德觀,同時缺乏政府部門的監督與管理是主要原因。為了促進交通共享事業的健康發展,通過采取加強互聯網的隱私安全、培養交通共享主體自律的道德觀、加強政府部門的監督管理等措施對上述道德問題進行綜合治理。
交通共享;道德自由;誠信
交通共享這一發展理念是從共享經濟中衍變而來的。當今,隨著互聯網+這一技術的成熟,共享經濟在市場中所占的份額比例越來越大,短時間內已經快速滲透到了各個行業和細分市場。共享經濟以消費交易為對象可以分為五個主要類型,即旅行住宿共享、物流共享、交通共享、服務共享、閑置用品共享。城市交通作為推進一個城市進步的重要環節,它的發展規劃顯然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交通共享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交通共享是全新的綠色出行模式,是通過互聯網將各種交通媒介、出行服務和出行數據等在不同的主體間進行傳遞與共享的經濟模式。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特征,首先,它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并基于網絡安全所實現的。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實現了交通共享的便捷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運營成本。它在運行中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位置信息和主體用戶信息能夠實時更新,讓資源擁有者可以對其所擁有的交通媒介進行實施監管,但是它又反向要求資源擁有者在合理配置資源時要以道德為出發點。它對資源擁有者的主觀修養提出要求,要求其嚴格遵守網絡倫理中的安全問題,對用戶的個人信息進行嚴格保密。其次,它以資源的高效利用為目標實現主體需求最大化。交通共享是將個體擁有的,作為一種閑置資源的交通媒介進行社會化利用,需求方通過移動互聯網平臺獲得資源的暫時使用權,以最低的成本完成使用權后再將其歸還給所有者,最終實現資源高效和有效的利用。最后,它的成功實現是基于資源需求者的誠信觀。交通共享經濟是資源需求者對政府到企業以及個人的利益和權利的尊重,是義與利的統一。誠信原則是交通共享發展理念得以實現的基本原則,信用關系是資源擁有者和使用者雙方在使用權交互過程中所一直需要保持的一種關系,資源擁有者要對用戶的人身安全負責,而資源需求者要對交通媒介的產品安全負責。
從交通共享的特征可以看到,交通共享理念的實現既依賴于社會的硬件設施條件,又對公民道德素養和道德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交通共享理念不長的實踐歷程中,由于多種原因引出了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由于公民的道德水平引發的道德問題尤其令人深思。本文嘗試對這些道德問題進行一點粗淺的分析并努力尋求解決之道,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交通共享利用智能硬件,通過網上租用與歸還實現交通媒介的共享??蛻敉ㄟ^手機客戶端就能夠迅速租用并實現便捷出行。但是,交通共享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引發一系列的道德問題,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網絡新型騙局陸續出現
交通共享的使用過程很簡單,客戶下載手機客戶端,預交押金,利用定位服務找到所需交通工具后掃碼就可以實現出行目的。但正是因為簡單便捷的租賃方式,讓一些心懷不軌的人有機可趁,伴隨共享交通發展,新型騙局層出不窮。一種情形是騙子在交通工具的正規二維碼旁貼上自己的轉賬二維碼,或者破壞原有二維碼,直接粘貼收款二維碼。用戶一旦沒有辨別清楚而掃到假的二維碼,就會跳轉至轉賬界面,招致財產損失。有些騙子還常常將自己的收款頭像設置成共享交通共具的品牌logo,極具迷惑性。還有一種情形是是騙子制作高仿共享交通工具官方網站的釣魚頁面,以完善身份認證等名義誘騙用戶填寫個人身份信息和銀行卡資料,然后進一步實施精準詐騙甚至盜刷網銀。第三種情形是設計假的租車APP二維碼并在其中插入木馬病毒,將山寨APP二維碼粘貼在共享交通工具上,提示用戶“更新”。用戶掃碼后看似安裝了租車軟件,但此時手機卻被植入了木馬病毒?!?〕
第二,任意破壞共享交通工具
以共享單車為例,繼共享單車投入以來,其遭損壞的情況時有發生。在針對車輛破損的調研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分別有剎車失靈、車胎沒氣、掉鏈子、車把或車座損壞等方面,可以說有七成以上的用戶都遇到過車輛損壞的問題。這些損壞當然有交通共享使用過程中的自然折損,但更多的卻是故意毀損。更有甚者,有人在單車的座位上插上帶病毒細針,這種情況會給社會帶來很大的恐慌,此種行為就已不僅僅是道德層面的問題了。除此之外,將單車扔進湖中的現象也屢見不鮮,給共享單車的管理工作帶來許多不必要的負擔。
第三,亂停亂放交通工具
共享交通工具能夠自由停放是其迅速風靡全國的巨大優勢。但就客觀而言,巨大的投放量與有限的公共交通空間產生了矛盾。比如,城市中涌現出大量共享單車,卻沒有充足的空地用作單車的停放,致使人們在使用過程中任意行駛和隨意停放單車從而出現交通堵塞現象,再就是許多商店門口被隨意停放的共享單車包圍從而引發 “保安之怒”。〔2〕又或者,草坪上都停滿了單車致使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除此之外,節假日期間人們選擇騎車出門踏青,但是到達目的地后就將單車隨意停放景區門口,游玩過后又不需要將單車騎走,使大量公共交通資源滯留在一個地點,導致城市交通系統運行效率下降,交通體驗感惡化。但是,客觀條件限制只是亂停亂放現象產生的一個原因,導致亂停亂放現象的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公眾公德意識不足引起的。即便有充足的停放空間,總還是有些人為了自己的停車便利而不顧他人的需要和便利,也不顧城市形象而亂停亂放。
第四,私自占有交通工具
共享交通工具自由租賃的特點,讓許多人從中得到了好處。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實現了資源共享。但是,有人貪圖出行便捷,將單車上鎖變成自己的私家車,或者將單車刷漆以后占為己有。還有人將車停進自己單位大院、公司寫字樓或者自家門前屋后,即使別人能夠從定位上找到單車的所在地,但是卻不能正常使用,從而使交通“共享”變成個人“獨享”。
交通共享發展過程中出現道德問題,給社會的秩序帶來很多麻煩。要解決其中的問題,就必須分析其原因。大致說來,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一)網絡倫理及安全意識薄弱
互聯網平臺的主要特征就是個體彼此間都是陌生人,他們可以不受身份、年齡、性別、職業、階層等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維與邏輯在網絡上進行自由活動。但正是因為這種特征,使得人們放松警惕,隨意行事,產生了一系列道德失信問題。交通共享所有功能都是基于互聯網平臺所實現的,因此對網絡秩序的遵守就尤為重要。通常在租賃和使用各類交通工具的過程中,為了保證私人財產或者社會公共財產的安全,網絡平臺要求采用實名制的注冊方法,使用者不僅要上傳自己的真實姓名及出生年月等內容,有些平臺還要求上傳身份證或者學生證的照片。這些注冊信息里包含了個人的身份證號、照片等最為隱私的內容,一旦這些信息被泄露或被居心不良的人利用會對社會的秩序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影響。本是為保護用戶私人財產安全的注冊制度,卻被不遵守網絡倫理道德規范的人所利用,反而導致用戶的利益被損害,甚至有些網絡平臺為了謀求經濟利益公然違反網絡倫理要求,擅自收集用戶信息并將各種用戶信息以不合法的手段出售,以上這些交通共享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其根源都是因為人們網絡倫理安全意識薄弱。
(二)主體道德觀念欠缺
主體道德觀念的缺乏分為多種情形。首先,部分公民缺少公共道德意識。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自私之人善于從他人的不幸和痛苦中取樂,往往只顧自己利益而不管他人和集體的利益。共享單車實行中所出現的道德問題,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些人個人道德素養低下,自律意識欠缺,個人素質還配不上享有這樣的公共資源。
其次,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逐漸由傳統的“熟人社會”向著“陌生人”社會轉變,一些傳統的道德觀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瓦解,它們的影響力不斷被削弱,“公序良俗”漸漸失去了它的影響力?!笆烊松鐣钡挠行н\行依靠的是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自我約束,在這種環境中,人們的行為受到各方面的限制,而一旦進入到“陌生人”社會當中,大量熟悉的或不熟悉的個體融合到一起,改變了原有的社會交往規則,導致原本構筑的道德防線趨于崩潰,進而引起一系列缺乏誠信的行為。特別是伴隨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一些大城市流動人口所占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在這種“陌生人”社會中,人們奉行“自掃門前雪”處事原則,使通過社會輿論起作用的道德規范的約束力大為減弱,使得一些人在破壞公共資源時肆無忌憚,絲毫沒有心理負擔。同時,外來流動人口通常會在戶口、薪酬、家庭等方面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使得他們對一個城市的歸屬感不強,缺乏歸屬感又很容易讓人產生負面情緒,進而通過各種方式包括破壞公共資源這種方式得到發泄。
(三)缺乏政府部門的支持
對于一個新生事物來說,政府的理念、態度和手段是至關重要的,這幾乎決定著這些新生事物前景之好與壞,乃至生與死。但是,交通共享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明顯缺少與政府的溝通。由于交通共享公共服務的性質,必然會占用城市道路,加之互聯網共享單車使用的無樁的方式,隨用隨停,對市容造成的壓力很大,因此出現大量單車被城管運走的現象。除此之外,破壞車輛、亂停車輛這些現象之所以會頻繁出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在做出以上行為后并不會受到相應的懲罰。雖然許多企業針對這些問題嘗試采取了一些方法,比如說“積分制、舉報制、單車獵人”等,但收效甚微?!?〕對企業而言,最終的著眼點還是經濟利益,并不是普遍的民生,因此,我們說政府才是最終保障社會有序推進的利器。
交通共享出現的道德問題讓我們反思,究竟怎樣做才能克服其困境,使其為交通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第一,加強互聯網的隱私安全
互聯網在交通共享這一過程中充當著資源擁有者與資源需求者中介的角色,很多人在其資源轉移的過程中都認為這一過程是絕對自由的,但實質上當我們享有自己的權利時,自由并不是放任的欲望和情緒,而是經過實踐理智考慮過后的欲求。自由的意義十分廣泛,對于道德自由,它是指我們對自己的行為有自我決定的意志自由,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是經過自己的良心反思所做出的選擇,最終的結果是實現善。也就是說,道德行為主體要充分尊重他人的平等和自由的權利,否則只會出現欺詐這種網絡亂象,而這一亂象的產生及其后果不僅會傷害他人和社會,也會傷害行為主體自身。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一切社會關系中最基本的關系,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就是一切關系的總和。在資源轉移的過程中,資源擁有者不能隨意泄露用戶的信息,資源需求者也不能任意編造自己的信息去上傳,在主體兩方交互關系發生的過程中,交往主體應當強化自身的道德規范,有效約束自身行為,以誠待人、以信待事,使得一切行為都是有序進行的,這種理想的交往方式才能夠實現事物的使用價值。
第二,培養交通共享主體的道德觀
人作為交通共享中最重要的一個成分,其所產生的道德行為是這一過程能否順利進行下去的根本,而在交通共享這一發展理念中主體的道德誠信觀顯得尤為重要。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保ā墩撜Z·為政》)誠信是立人之本,人若無信,就無法立足于社會??鬃犹岢?“敬事而信”。(《論語·學而》)人們在對待事情的過程中要遵循誠信原則。同時,我們也需要將以個人修養為依托的傳統誠信觀轉化為社會責任感,構建人與人之間的信用經濟關系。
其次,我們將“共享”視為一種美德,它反對個人資源或者社會資源在不道德的行為下被少數人支配或占有,因此共享交通就是大家對各類交通媒介擁有相同的使用權,人人有平等的權利去支配社會交通資源,任何人都無法以個人的目的為理由私自占有其使用權?!肮蚕怼倍植还鈴娬{個人的權利,也在強調我們有義務維護他人的權利不受侵害。“共享”本身就是一種自律理念,它要求我們由內而外發自內心的遵守雙方在使用權交換中所提出的要求,做到“與人方便,與己方便”。我們要充分肯定利己利人的意識和行為,堅決反對損人利己的利己主義。
第三,強調企業和政府的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感是其發展的基石,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就資源擁有者而言,最該強調的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因此,對一個平臺企業而言,在資源交互的過程中要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制造的單車必須要符合國家質量安全標準,之后通過區域內共享單車的使用情況進行大數據分析,為社區公共資源交通的配置和管理提供依據,最后建立完整的誠信監管制度,對用戶的誠信點數進行監督,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打下基礎。而政府也應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做好相關管理工作。如建立失信懲治制度、個人和企業的信用制度等,只有及時將失信者淘汰出局才能夠塑造社會的良好風氣。
〔1〕共享單車:這些常識和騙局你一定要知道! 〔N〕.潁州晚報,2017-04-06(B1).
〔2〕付航﹒誰在損壞共享單車? 〔N〕.保定日報,2017-02-07(08).
〔3〕李爽﹒公共服務民營模式下政府責任樹立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07):29-30.
D648
A
1009—2234(2017)10— 0047— 03
2017— 10— 03
張藝川(1993—),女,山西太原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應用倫理學。
〔責任編輯:侯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