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娟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茖W校,上海 200093)
職業教育集團是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等組織為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發展而組織的教育團體,是近年來我國加快職業教育辦學機制改革、促進優質資源開放共享的重要模式。職業教育集團的組成主體通常為政府機構、行業組織、企(事)業單位、職業院校、研究機構和社會組織等六類組成。截止2009年底,我國職教集團的數量已達325家[1]。2015年6月30日,教育部以教職成〔2015〕4號印發《關于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意見》。該《意見》充分認識到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重要意義,分別從政府推動、完善機構、健全機制、以及強化保障 4個部分 13條對職教集團辦學進行了闡述。在《意見》中提到,到 2020年,職業院校集團化辦學參與率進一步提高,規模以上企業參與集團化辦學達到一定比例,初步建成 300個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骨干職業教育集團,以形成教育鏈與產業鏈融合的局面。截止2016年,省部共建了12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組建了 56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建成約1300個職教集團,開展產教對話會90多場次,遴選兩批現代學徒試點單位共364個[2]。
目前,國家對職教集團的建設工作進行的如火如荼,設置了全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統計平臺和全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專題網站。
2014年12月,上海出版印刷高等??茖W校(下文簡稱“上海版專”)作為發起單位,在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新聞出版局的指導和支持下,聯合文化創意設計、印刷包裝、出版發行等相關職業教育的 6所院校、28家行業企業和 5家科研院所及行業協會,牽頭成立了上海新聞出版職業教育集團。集團理事長和常務副理事長分別由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和上海版專校長擔任,副理事長分別由新聞出版類院校校(院)長、新聞出版局局屬單位領導、行業協會會長和中央企業及行業龍頭企業領導擔任。
作為政府主導、行業引領、企業參與的多功能、多層次“職教聯合體”,職教集團通過深化“校企合作”、“校際聯合”與“校協聯手”促進教育鏈和產業鏈的有機融合,推進上海地區新聞出版行業的職教資源高度整合、優化配置、有機融通和充分共享,促進區域文化產業及新聞出版行業的發展。上海新聞出版職業教育集團的成立形成了政府、行業協會、企業、學校四方聯動,校、系 (專業群 )、專業三級貫通的創新型校企合作體制機制。
依托行業型職教集團,改革產學合作模式,推動產教深度融合,是高職高專院校辦學活力的重要來源。在綜合調研和閱讀職教集團辦學資料以及結合管理經驗分析得出,深化產教融合的模式并付諸實踐是職教集團能否發揮效用的基本保障與必要舉措。本文試圖從校企合作的組織、實施平臺、保障機制、職教集團與專業教學改革之間的相互促進以及通過社會服務與培訓五個方面探討依托職教集團深化產教融合的途徑,從而實現資源共享、合作育人的局面。
根據《意見》,國家倡導構建多方聯動、多元主體的校企合作模式。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爭取政府的支持,發揮政府對職教集團辦學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政策保障和監督管理作用。支持示范、骨干職業院校,圍繞區域發展規劃和產業結構特點,牽頭組建面向區域主導產業、特色產業的區域型職教集團。支持行業部門、中央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職業院校,圍繞行業人才需求,牽頭組建行業型職教集團。支持地方之間、行業之間的合作,組建跨區域、跨行業的復合型職教集團。
1.組建校企合作理事會,并牽頭成立職教集團,形成合作辦學戰略聯盟。組建校企合作理事會,成立章程,設置秘書處等部門,切實運轉校企合作項目。強調主體作用,組成了院校、行業、企業、科研四元主體,充分發揮行業的組織協調與指導作用,強化校企緊密融合,有效整合各方資源,促進職業院校緊跟行業產業發展步伐,形成合作辦學戰略聯盟。上海版專依托行業主管部門——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與上海市新聞出版局,整合印刷出版行業優質資源,于2013年成立了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為名譽理事長,由上海版專校長擔任理事長、總局人事司和印刷司司長及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副局長等擔任副理事長的上海版專校企合作理事會。目前,理事會成員中有行業企業94家,占成員總數的89.52%;有行業協會9家,占成員總數的8.5%。該校牽頭成立了上海新聞出版職業教育集團,集團內包含 6所院校、28家行業企業和5家科研院所及行業協會。
2.健全校企合作組織機構,形成合作辦學新格局。在校企合作理事會的指導下,整合多方辦學資源,共同推進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形成校企合作辦學新格局。校企合作研究優化專業課程體系,共同制定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開發建設工學結合的優質核心和主干課程,共同編寫出版教材。上海版專以重點建設專業為依托,以系(專業群)為基礎,聯合相關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科研院所等企事業單位,成立了6個系(專業群)校企合作理事分會和25個專業建設工作委員會,健全了校企合作組織機構,為從系(專業群)和專業層面促進校企合作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組織保障。學校各專業(不含專業方向)均聘任了來自行業企業的兼職專業帶頭人,兼職教師承擔專業課程學時比例平均達50.1%;建立校外實踐、實習基地近200個,積極組織開展行業企業橫向項目研究。
長期以來,校企合作在我國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這直接導致了職業院?!瓣P門辦學”,不了解行業企業的技術發展、人才需求和人才規格要求等信息。1而搭建校企合作育人平臺,恰恰是將行業需求引進來,院校人才送出去的載體保障。上海版專在合作育人平臺上進行了較多地嘗試。
1.采取校企合作駐地工作站、駐廠工作站和專家(教授)工作室三種形式,校企合作共建“廠中校”。高職高專院校應該借助校企合作組織的引領作用,搭建校企合作育人平臺,通過平臺推進實訓教學、頂崗實習、教師產學研踐習、企業員工培訓、學生就業、科技開發和社會服務等工作。上海版專整合多方辦學資源,采取校企合作駐地工作站、駐廠工作站和專家 (教授 )工作室三種形式,與行業知名企業建立“廠中校”合作辦學模式,形成校企緊密合作網絡。學校與全國范圍內區域代表性企業開展合作,設立了 20家駐地工作站,搭建了學校與上海地區之外企業溝通、交流和合作的橋梁。學校還通過海外院校、企業建立并拓展與海外行業的聯系,促進學校與海外行業的交流與合作,已建成俄羅斯莫斯科印刷大學工作站、英國博爾頓大學工作站等5個海外工作站。
2.引入行業知名企業,校企合作共建“校中廠”。整合校內外辦學資源,引入行業知名企業,共建“校中廠”。上海版專與企業共同完成了10多個“校中廠”建設。由學校提供場地和部分設施,由企業提供設備、技術、管理和軟件,與上海愛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版文化運營中心、數字出版軟件研發培訓中心、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等 10多家家知名企業聯合開展校內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校中廠”開展“情景授課”、工學交替,提供頂崗實習崗位,培養了青年教師實踐能力和開展科技開發及社會服務,并為完成企業生產任務創造了良好條件。
3.引進行業企業技術資源,打造“三站九室”合作平臺。用好行業企業的技術資源,發揮企業專家業務能力的示范輻射作用,幫助學校提升教師的技術應用研究、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提升學??蒲?、社會服務能力和水平;實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學做融合,真案真做”。上海版專緊貼重點專業及專業群建設,引進行業企業技術資源,著力打造“三站九室”校企緊密型合作平臺,選擇技術實力雄厚、發展勢頭強勁的行業企業,合作建成3個“企業駐園工作站”;與行業企業合作,建成10個企業專家工作室,讓企業“常駐校園”,請專家“進入課堂”。
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促進產學研結合和校企“人才共育、過程共管”,進一步規范實踐教學質量管理,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辦學,推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校企合作從制度層面保駕護航。上海版專作為上海市“現代大學制度建設首批試點高?!敝形ㄒ灰凰呗毟邔T盒#罨耸鹿芾怼⒔逃虒W管理、科研管理、校企合作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健全學校制度規范體系,創新學校管理理念和方式,大力推進辦學機制改革創新和校企合作制度建設,新增(修訂)學校相關管理及校企合作制度 27項,從體制機制上促進“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為校企合作共同推進學校教學、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了機制保障。
高職高專院校需結合行業發展趨勢以及技能型人才現狀,分析行業的發展動態與趨勢,做好行業人才培養規劃。企業向職教集團內學校提供用人規格,接納學校教師企業現場實踐與掛職鍛煉、學生實習、就業;學校充分發揮自身的師資科研優勢,參與職教集團企業的技術改造,提升企業的創新研究能力;學校還可利用實驗實訓基地和設備優勢,為企業生產產品、承擔企業技術工種崗位技能競賽活動,形成生源鏈、產業鏈、師資鏈、信息鏈、就業鏈,促進職教集團內各成員單位共同進步、提高和發展。根據新聞出版行業各工種崗位的特點,上海版專積極開展專業教學改革,導入課程設置,做好在專業設置、教學培養計劃和教學大綱的修訂、師資隊伍建設、學生頂崗實習、畢業設計(論文)、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面向新聞出版第一線的操作和組織管理工作。
通過建設職教集團,促進行業人才需求預測與職業院校招生計劃的科學編制以及專業改革。職教集團不是一個單邊行為,它是全行業的全面合作,這種合作是一種全局性的行為。但是,往往集團內學校設置的專業有一定的相似性甚至是重復,這就阻礙了院校之間的合作信息共享,更多體現為院校與企業之間的一對多的行為。鑒于這點,可引用PDCA循環質量管理理論,及時意識到專業重復設置帶來的問題,以行業需求為導向設置招生計劃與專業改革。
第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按照職業教育規律要求,一方面聯合其他中高職學校,積極探索中高職貫通、中本貫通、專本碩貫通的體制和機制建設;另一方面努力搭建學歷教育與非學歷培訓的立交橋。
強化職教集團辦學就是要充分發揮和利用職教集團的辦學優勢,有力地促進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的科學、有效銜接[3]。
1.推進中高本貫通培養改革,打通技能型人才培養通道。高職高專院校通過推進中高職貫通、中高本貫通等培養改革,打通技能型人才培養通道,以探索建立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緊密銜接、專-本-碩貫通、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貫通,具備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上海版專通過校際聯合、校企合作,共同推進了中高職教育貫通培養模式試點工作體制機制建設,成立了試點工作聯合領導小組,全面指導、協調“中高職貫通教學管理”各項工作;同時成立了教學管理聯合工作小組,具體負責研究制訂中高職教育貫通培養教學改革方案,定期協調解決中高職教育貫通培養中有關的重大事項,審定中高職教育貫通培養教學管理相關文件;充分發揮職教集團“職教聯合體”的作用,著力打通人才培養路徑,為學生提供多樣化選擇、搭建多路徑成才的“立交橋”。依托上海理工大學系統優勢,共享系統資源,學校每年平均有13.2%的畢業生通過“專升本”渠道,升入上海理工大學本科專業。學校聯合集團內單位上海理工大學出版印刷與藝術設計學院,申報并實施“上海市屬高校應用型本科試點專業建設項目 (包裝工程專業 )”,開展了上海版專印刷技術、包裝設計及技術等專業與上海理工大學包裝工程專業的專本貫通培養的試點建設。
2.大力促進集團化辦學,開展繼續教育和職工培訓,努力構建學歷教育和非學歷培訓的立交橋。合作平臺也是拓展企業職工培訓教育培訓的新途徑。[4]。高職高專院校需積極承擔行業企業人才培養培訓工作,開展面向行業、企業員工和職業院校教師、學生的競賽培訓。上海版專作為第 43屆世界技能大賽印刷媒體技術項目中國集訓基地為平臺,在 2012至2015年,每年承擔各類培訓項目20余項,為行業企業提供培訓,年培訓萬余人次,并對 11名入圍國家集訓隊選手進行了集中和系統培訓。舉辦行業內優秀企業的員工各階段技能培訓班,2012至2015年,舉辦各類培訓班70余個,培訓人數達5600多人,培訓人次達3萬余次,經過培訓,企業在2014年第四屆全國印刷行業職業技能大賽中獲獎頗豐,雙方實現共贏。借助與集團內單位上海理工大學出版印刷與藝術設計學院共享教學資源,印刷傳媒、出版編輯、印刷美術設計等專業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在上海高校中獨樹一幟。2012至2015年,共有318名企業職工通過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獲得本科文憑和學士學位。
職教集團的功能不是主體單位之間功能的簡單疊加,而是將原來的局部功能放大、整合或轉化。從外部特點來看,盡管職教集團仍具有培養多樣化技術技能型人才、積累轉化技術技能和促進創業就業的功能,但在性質上卻發生了變化,實現了原來分散狀態下無法實現的功能。這正是職教集團存在的價值所在。學校依托職教集團深化學校辦學機制改革創新,健全完善了校企合作制度,為行業企業參與學校教學、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了機制保障。學校辦學體制機制創新及校企合作制度建設工作顯著推進了校企緊密型合作,形成了推動學校發展的強大合力。產教融合要求高職高專院校與企業相互融入,共同介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實行學校與企業“雙主體”的育人模式[5]。充分發揮職教集團內行業、企業、學校等各自的資源優勢,實現校企之間資源共享。通過專業+產業、教學+研發、培養+就業等鏈條,將學校、企業(主要是新聞出版業扮演領頭羊地位的企業)等市場主體和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有機聯結,并進行動態組合,形成單個成員的“小”與“?!焙驼麄€聯合體的“大”與“全”的綜合優勢,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功能整合,逐步形成合作共贏的發展模式和發展目標。
[1] 蘭小云,行業型職教集團運行困境與對策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1,7(32):48-52.
[2] 韓婷澎、張喜艷:數據看變化·我國職業教育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全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專題網站[N],http://www.zjjtw.net/show.asp?id= 1537, 2017年9月29日.
[3] 董大奎,王影,韓芳,職教集團化辦學背景下的中高職教育銜接有效性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4,1(16):1-4.
[4] 陳瑞波,搭建校企合作平臺促進校企深入融合——以山東省建設職業教育集團為例[J],中國培訓,2017(6):330-331.
[5] 柳友榮,項桂娥,王劍程,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合模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5(5):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