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嘉諾 陳健瑜 吳振宇 陳志軍
(陽江職業技術學院,廣東陽江 529566)
項目組通過實地走訪和網上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重點調查了江城區、陽東區、陽春市等區域的商業市場,包含消費品市場、生產資料市場等,商業業態包括百貨、超市、專業市場等。經過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項目組認為,陽江地區商業市場特點具有以下特點。
截至2016年,陽江三大產業比例為17.2:41.4:41.4。可以說,陽江是一個正在逐步工業現代化的城市。從三大產業比例來看,第三產業比例不算高。第三產業的發展現狀是反映一個地區商業市場發展現狀的基礎性指標,商業市場則是第三產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可以說,地區商業市場的發展程度,代表了該地區的第三產業發展水平。兩者是包含與被包含,互相印證的關系。在陽江第三產業中,旅游業占據了一大部分,旅游是陽江的支柱性產業,除去這個因素,陽江市的第三產業發展是比較滯后的,在這前提下,陽江地區商業市場發展顯得不成熟。
陽江的商品批發市場是自發式的,具有一定的生命力,數量不斷增加,輻射力不斷增強。但是,從專業角度講,陽江的商業批發市場多數屬初級的商業業態。其經營主體多,管理水平低,功能單一,交易方式落后,服務質量難有保證,極度缺乏核心競爭力。雖然這種特殊的業態形式在目前地區商貿業不很發達的狀況下,有一定的市場空間,但這種傳統市場形式在面臨飛速發展的商業經濟沖擊下,將難以適應現代市場競爭的需要。當前,陽江也正在努力實現傳統商品批發市場的功能創新和品位提升,這將成為影響陽江商貿業可持續發展、實現商貿業現代化的關鍵節點。
陽江商業市場以分散經營的方式為主,即以臨街商鋪為主要經營形式,基本上是朝著外延、粗放、數量擴張的方向發展。規模小型化趨勢使得當地品牌市場受到制約,難以形成輻射周邊(超 300公里商圈)的消費品市場和生產資料市場,未形成輻射國內和國際的產業優勢商貿交易平臺。
陽江商業市場面臨著一次專業細化的重新分工,正加大商品市場重組整合力度,重點發展一批以水產、刀具、建材等為依托的陽江特色產業,逐漸形成輻射和帶動作用的區域性專業市場群。依托當地優勢產業的專業市場,即內源型市場的發展,陽江初步形成了多元化市場空間。陽江商品批發市場(包括自發式形成的傳統初級市場)多位于市區中心,并進行專業化的規劃,初步形成了產業集聚區。
陽江商品市場雖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相對滯后,但當地經濟強有力的發展趨勢,以及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的歷史契機,將促使其商業氛圍的活躍,而這種活躍的商業氛圍對投資者存在極大吸引力,同時由于市場發展的進一步加快,當地商品交易市場存在多元化發展方向,互補型市場和內源型市場的需求空間會進一步擴展,更為重要的是當地市場規劃正面臨從市中心向城郊擴延、從零散分布向區域集聚的戰略大轉移,為向開發專業市場的投資提供可能,潛力巨大。
陽江職業技術學院是陽江地區唯一一所高職院校。從陽江職業技術學院近年來大學生創業情況的調查分析可以看出,陽江地區商業市場背景主導下,陽江地區高職學生創業現狀具有以下特點:

創業的理念已經在高職學生中普及,但參與創業的人數比率低。課題組抽樣調查了陽江職業技術學院2015級300名學生,調查結果顯示,70%以上的高職學生有過創業的沖動,但又覺得創業是件遙遠而模糊的事,因而沒有付諸行動,只有不到7%的學生開始著手創業。在創業領域的選擇上,所經營的行業范圍較窄,主要包括管理咨詢、網頁設計、飲食行業、娛樂業、服裝貿易、養殖業、種植業等,一般都局限在和旅游相關的服務行業。創業項目科技含量低,大多數高職學生所從事的行業與自己所學專業無關,學非所用,忽視技術創新能力,沒有發揮出專業特長。

課題組抽樣抽取了2015年度陽江職業技術學院300名學生,調查顯示,高職學生創業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財富。41.5%的學生認為創業是實現自我價值,31.8%的學生認為創業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26.79%的學生認為創業不是為他人服務。因此,雖然高職學生就業難以推動職業創業,但偏好和人格是創業最重要的動力。調查還顯示,雖然高職生創業目的明確,但對企業本身的期望卻是模糊的,他們中的大多數仍然只是抱著嘗試或試驗的態度。
陽江傳統的創業理念認為,貧困學生會選擇創辦企業,把創業歸結為“邀請創業”、“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等被動因素。當前,高職學生更傾向于以“公益創新”理念為指導,懷揣“創業理想”、“有良好的創業項目”和“為了更好的收入”而創業。許多家長也從以前的反對孩子創業和發展轉向支持他們孩子創辦的企業,愿意為孩子的創業提供資金以及其他幫助。盡管理念到位了,但高職學生對公司運營體系了解不多,缺乏企業管理經驗,尤其是財務管理經驗,缺乏財務知識和經驗,常常造成資金鏈斷裂。部分高職學生在面對商業審計和財務審計時,被吊銷營業執照或罰款,這些都導致大學生成功率下降。
在2009年之前,剛走出校園的高職學生創業者,市場意識較低,視野不夠高,選擇陽江傳統產業進行創業多一些,創業項目的選擇大多是其他人成功的項目,直接用來復制。隨著網絡的發展和創業觀念的變化,高職學生創業者的創業領域和創業模式已經從傳統的線下業務轉變為線上線下,大多選擇在互聯網上創業,開辦網店,微博微信宣傳。許多企業家選擇具有成本低、運作方式靈活和技術門檻低的項目。軟件開發、電子商務和信息服務近年來已成為高職學生的首選。
陽江地區高職學生創業項目傾向于線上線下相結合,但市場上存在較多類似的項目,加上缺乏自主核心技術和優勢,取得成功確實是非常困難的。要改變這種狀況,提高高職學生創業成功率,目前我們可以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鼓勵創業就業的出發點不僅是擴大就業的基本途徑,也是增強經濟活力的內在要求。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多項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還是有一些問題。陽江各部門和學校要進一步加強業務宣傳,培養和增強大學生創業意識,為有創業意向的學生提供政策支持。加快創業扶持法制建設,創造良好的創業政策和法治環境。強化依法創業的理念,引導學會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降低創業風險。
一是根據行業發展培育項目。當前,經濟發展正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高新技術和創意產業等產業的發展呈上升趨勢??梢赃x擇有發展前景的項目提供給有一定專業知識的高職學生,來促進他們的業務。二是根據高職學生特點指導開展創業項目。提高高職學生創業成功率的關鍵在于積極發展和培育適合高職學生的創業項目,發揮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并提供配套支持。也可以引進風投企業,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指導開展項目,以適應大學生創業的需要。三是借助學校品牌開展教育培訓、技術轉讓和專業咨詢等項目。發揮學校智能優勢,幫扶創業學生開展輔導服務中心、成人考試輔導、會議禮儀服務和速記培訓等項目。
傳統的就業觀念并不重視學生開辦企業,因此,高職院校不設創業培訓課程。創業需要高職畢業生不僅要有專業素養,還要有溝通技巧、業務管理技能和協調能力。傳統的創業理念已經不能滿足當今社會的需要。高職院校應改變教學思路。根據社會需要,改革和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落實現代職業教育理念,課堂教學回歸實踐,為學生儲備創業能力。在培養高職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開展創業教育,開設創業培訓班,通過實踐教學、案例教學和模擬創業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技能。學校與企業共同創辦創業基金會,培養高職學生創業者,講解公司的經營規則和財務管理。建立“企業成長陣營”,邀請行業資深人士,創業前輩為高職院校創業學生進行指導。
(戴敏怡、胡宛婷、凌秀3位同學參與了調查和數據統計)
[1] 陽江市統計局.陽江市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
[2] 陽江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辦公室編.陽江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就業手冊[Z]. 2016-11.
[3] 陳健瑜.SYB創業培訓教學改革方向引論[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10):81.
[4] 陳健瑜、林靜.以高職院校教育情境為基準的SYB創業培訓模式探索 [J].《價值工程》,2016(32): 214-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