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磊 磊
熔古鑄今: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之路
賈 磊 磊
要實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對傳統文化的意義判定。只有對傳統文化中的正負價值給予充分而正確的辨析,才能夠決定如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就需要在橫、縱兩個坐標軸上完成對傳統文化資源的價值判定。對那些在空間意義上能夠跨越單一民族、國家的地域局限,實現與其他民族、國家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的優秀文化予以承傳;對那些在時間意義上能夠跨越不同時代的歷史局限,使不同時代的人都能夠接受、能夠認同的文化資源予以推廣,進而實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承傳。
傳統文化;文化戰略;熔古鑄今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與“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習近平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報,2013-08-21(1).,她可以凝聚和打造強大的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F在,對于浩如煙海的中國傳統文化資源,應如何判斷哪些是可以跨越綿延萬里的空間界限,穿越千年流轉的時光隧道進入到今天的生活、對中國社會發展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哪些是應當留給永不復返的歷史長河、讓其與滾滾的黃沙順流而下、化作宇宙間茫茫的灰燼?這是中華民族邁向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必須解決的時代命題。
一
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并不是一個單一的命題,它連帶著諸多的相關命題需要同時解決。首先,要解決的是對傳統文化的意義判定問題。也就是說,只有辨別出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糟粕,區分出歷史遺產中的優秀與低劣,才能夠對傳統文化中的正價值與負價值給予正確的認定,才能夠決定對傳統文化承傳的是哪些內容。而要解決對傳統文化的價值判定問題,又必須要確定對于傳統文化進行判定的理論依據與現實依據是什么,否則,這些判定將失去它的客觀性與合理性。
如何鑒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糟粕,如何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性轉化,是我們在討論中國傳統文化的現實命運與未來發展時反復提及的命題。早在“五四運動”時期,前輩先驅們就圍繞著這個世紀命題提出過各種各樣的觀點。只是在那樣一個國家主權被肢解、民族尊嚴被踐踏的時代,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反省無疑會與對中國傳統社會政治的反省聯系起來。由于當時中國在硬實力上的軟弱無能,必然引起對于軟實力的全面質疑乃至全盤否定。況且,在事實上也并不存在一個在政治上被顛覆的國家,她的文化依然還能燦爛如昔。所以,五四時期對文化的反思不可能不帶著激進的否定情緒,對這種生發于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化批判的認知,不能夠脫離其生成的歷史語境和背景、將它置放在一個懸空的邏輯框架內來認識。
今天,我們站在21世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節點上,因而有必要將這個問題向前推進到一個縱深的領域來認識。這就是說,應當站在歷史的高度與深度上,認清什么樣的文化資源是能夠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時代精神,什么樣的傳統文化是可以成為這個社會繼續弘揚的歷史精華。
具體而言,傳統文化必須實現在橫、縱兩個坐標軸上的時代跨越,才能夠完成其現代性的轉化。所謂橫向坐標的跨越,就是指能夠在空間上跨越單一民族、國家的地域局限,與其他民族、國家的人民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實現中國優秀文化的跨文化傳播;所謂縱向坐標的跨越,就是指在時間意義上能夠跨越不同時代的歷史局限,使不同時代的人都能夠普遍接受與認同,實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的歷史延續。如果,中國的傳統文化不能在這兩個坐標軸上建立起有效的溝通對話機制,那么,中國的文化,就僅是一種傳統,而不能成為推進歷史前行的力量,即無法升華為國家文化軟實力。
二
那么,什么樣的傳統文化才是今天中國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呢?這就要看這種文化對中國社會、甚至對于人類社會所起到的是一種什么作用。比如說,中國古代的俠義精神,其中有沒有能被今天所接受的思想內容?有沒有能令當下認同的價值理念?有沒有能讓今人效仿的行為方式?在中國傳統社會里,俠客不僅是行為的主體,同時,也是價值的主體,確切地說,他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指認對象。對于古代的豪俠義士,除了浪跡江湖、尋仙訪道的出世情結之外,在其精神版圖中還包括扶弱濟貧、匡扶正義這些具有正價值的精神內涵,也包括輕財重義,打抱不平這樣的行為品格。在特定意義上,這些都是今天可以繼續接受、繼續學習、繼續倡導的文化品質。只是由于時代的不同,這些文化品質需要注入新的精神內涵才能更加契合時代要求。
在以中國傳統藝術資源改編的當代文化產品中,陳凱歌導演的電影《趙氏孤兒》是對傳統文化有所辨別、有所改造的一部。陳凱歌說《趙氏孤兒》中程嬰是“民做了士該做的事”,就是說在程嬰身上體現出一種士的俠義精神。程嬰在元雜劇中本是趙家的門客,與趙家有利益關系。所以,即便就是獻子救孤,他這種特殊的身份也會“矮化”其義舉的意義?,F在電影《趙氏孤兒》中的程嬰變成一個江湖上的草澤醫生。他與趙家沒有了任何利害的牽涉,使他的行為相對獨立,這樣便提升了程嬰這個人物的精神境界。*賈磊磊.中國電影產業的時代振興與傳統文化資源的現代轉化[J].當代電影,2011(7):87.由此可見,俠,體現的是一種超越了自身利益的品質;俠,也是一種價值取向,這種價值取向選擇的是與功利主義背道而馳的一種人格理想;俠,還是一種行為方式,它踐行的是見義勇為,舍生忘死的英雄品格?,F在,再好的軍人保家衛國是敬業守責,不是俠士;再好的警察除暴安良也是他們的天職,并不是行俠仗義。俠的所作所為,是在沒有個人利害,沒有公共的職務,沒有國家俸祿的情況下,抑惡揚善,為民除害,是在替天行道。
現實世界里,人類目前還面臨各種各樣的災難:地震、海嘯、泥石流、核輻射等。在這些災禍來臨之際,依然還需要那些在危機時刻挺身而出的英雄,需要那些見義勇為的義士。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有數不清的志愿者奔赴災區,有些為解救受災人民的生命安全,不惜放棄了自己的一切。四川懋源中學5名教師為了掩護15個班級的同學逃生,自己留在最后,沒有能夠逃出災難的吞噬。女民警將自己的乳汁喂給在地震中被營救下來的嬰兒,這些救難者崇高的人道主義行為真可謂上驚天地、下泣鬼神!
俠義精神并不僅僅專屬于中國,作為一種超越個人利益之上的精神品質,它在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歷史進程中都有不同的表現形式。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席卷韓國的時候,韓國的婦女從家里拿出了金銀首飾,毫無保留地捐獻給國家,用于抵御金融風暴帶來的經濟衰退。她們獻給國家的不僅僅是金銀財寶,而是比黃金更寶貴的愛國之心。當年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事故后,參加救援的人前前后后有83.4萬,其中5.5萬人喪生,7萬人成為殘疾,30萬人因受到核輻射傷害后死去。*周瑩.1986-2011切爾諾貝利在浩劫中沉睡:死城25年[J].北京青年周刊,2011(13):23.這批人當中許多都是來自蘇聯不同地區的志愿者。他們不是軍人,不是警察,也不是消防隊員,可是他們以國家社稷的安危為己任,不惜用生命去保護國家的財產,以生命兌現了不朽的人道主義精神。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后,有50名“死士”堅守在事故現場。其中有20人是自愿留下的員工。他們的年齡大部分都在50歲以上。他們爭分奪秒,搶修設備,包括試圖用自己的身體,筑起保護福島核電站的最后一道屏障。這批勇士無懼死亡、不求留名,以他人的安危為念。由于他們連日在超高的輻射環境中工作,有7成人可能在兩周內死去。*日本大地震已確認造成6405人死亡 10259人失蹤[EB/OL].(2011-03-18)[2011-03-18].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3/18/c_121203241_2.htm.這種行為就是我們所說的狹義行為!他們不為功名,不為官職,見義勇為,舍生忘死!歷史的塵埃掩埋了他們的尸骨,可是歲月并沒有埋沒他們用生命書寫的價值。特別值得稱譽的是那些志愿者,搶修核電站并不是他們的使命所在,為搶修核電站而出生入死更不是他們的本職工作??墒?,他們依然和那些與魔鬼抗爭的勇士肩并肩地站在一起,即便是面對死神的召喚。
不能否認的是,古時人們普遍尊奉的那種崇俠尚義之風,如今已經漸漸遠去了,但在現實生活中俠者依然存在,俠義精神,同樣存在。
三
在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中,能夠與俠義相提并論的首先是仁愛?!叭蕫邸彼枷霝榭鬃铀壮?。這種“仁者愛人”的思想一直為后人所敬重與承傳。孟子說“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焦循.孟子正義[M]//焦循.諸子集成:第2冊.長沙:岳麓書社,1996:397.,這樣就把“仁者愛人”的觀念提升為世俗社會中應當人人共守的倫理秩序和價值準則,使“仁愛”思想從經典文獻的字里行間走向民間的現實生活,把“仁愛”的價值觀變成一種躬身踐行的行為模式,轉化為了能夠與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現實活動。*賈磊磊,潘源.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和諧·仁愛·自然[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5):58.此后歷代的思想家也正是在這一基礎之上構筑了中華民族延綿千古的“仁愛”思想體系。盡管這些思想家論述的意旨之間并非完全一致,但就其思想價值取向而言,都表現出對“仁愛”思想的承傳與信守,進而成為一種推進社會和諧發展、延展中國文化版圖的精神力量。*賈磊磊,潘源.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和諧·仁愛·自然[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5):59.
正像習近平主席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說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EB/OL].(2014-10-13)[2014-10-1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0/13/c_127090941_8.htm.一種文化傳統并不僅僅是留存在歷史文獻中,它還留存在人們的行為方式之中。這一觀點的依據是:直到今天,在日常生活中依然還能夠發現那些體現著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的行為,這些行為與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這些正價值匯聚在一起,共同組成了中華民族優秀兒女的精神構架。曾經看到過多次這樣的報道,即我軍的空軍飛行員駕駛著戰鷹在執行任務途中飛機發生故障,為了不讓失去動力的戰鷹墜落在有人口居住的村莊,他們盡力將飛機開往無人地帶,導致失去了跳傘的最佳時機,最終光榮犧牲。這種將他人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為保護他者生命而獻身的精神,不就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以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仁愛精神在當代的集中體現嗎?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一講仁愛就是兩千多年前,一說仁者就是古代圣賢。當代社會生活中同樣充滿著仁愛的精神。包括在最為流行的文化產品中,也能夠看到仁愛的情懷在影像流光溢彩的畫面中閃耀。以電影《白銀帝國》為例,這部影片表面上講的是經商,實質上講的卻是做人——人如何自處?康家三少爺獨自立于蒼茫天地間的自言自語,像是對一個激流涌動、泥沙俱下的時代的真情叩問。如果說影片《白銀帝國》力圖在倡導一種傳統文化價值觀的話,它并不只是體現在康家的后代從地窖里挖出來一幅寫著“仁義”的條幅——盡管依舊可以把這個情節視為整部影片的核心情節,但除此之外還應該看到《白銀帝國》的文化價值觀最終是體現在如何做人、如何識人、如何用人這一系列關于人的基本命題上。影片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是:在人的諸多缺陷中,人性的缺陷是最根本的缺陷。即便是救命之恩這樣的恩情也無法改變人內心的痼疾。邱掌柜在春荒時放債的行為就已經顯露出他不良的秉性,直到最后在危機時刻出賣東家、殺人劫財,證明他的內心世界是沒有任何人性禁忌的荒原。反過來說,在人的所有優點中,最為可貴的是人性的善良——這就是《白銀帝國》所傳播的以仁愛為核心的文化價值觀。在康家的四個后代身上,可以看到天生聾啞的老大根本不能擔承康家的大業;信奉強權的老二在解救危局時從飛奔的烈馬上摔下來成了殘廢;老四在新婚之際嬌妻被人殺害,這個晴天霹靂使他神經錯亂成了廢人;最后剩下的是最沒有商業頭腦、也沒有馭人的手腕、根本就不懂經商卻有一顆“柔軟的心”的老三(郭富城飾)。他與康家的英文老師杜筠清結下了一生的情緣。在杜筠清被迫離開康家的時候,杜筠清對老三唯一的告誡是:不能夠變成像他父親那樣只知道家族規矩、只知道商行銀票,而沒有人性、沒有天良的商人。這個約定使他在災害之時把家里埋藏的白銀拿出來賑濟百姓,完成了康家祖先的夙愿,同時,也兌現了他對一個女人一生的承諾。老三在與杜的愛戀中最終找到了安身立命的人生信念,并在這種信念的感召下縱橫天地、馳騁疆場。*賈磊磊.中國電影產業的時代振興與傳統文化資源的現代轉化[J].當代電影,2011(7):89-90.影片真正意義在于作者把一種以仁愛為核心的傳統價值觀注入主流電影的肌體之中,把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根脈與現代的影像藝術相互融合,把電影的文化意義轉化為一種內在于電影的敘事動力,進而使中國主流電影彰顯出一種過去未曾明示的“影像化的當代儒學”。*賈磊磊.中國電影的仁者美學《5顆子彈……》的儒家倫理與文化價值觀[J].電影藝術,2007(11):20.
四
在影視媒體主導世界信息的時代,誰擁有對文化意義的闡釋權,誰就擁有當代文化的話語權。一種文化的歸屬權,屬于它的發明者、創造者??墒牵环N文化的闡釋權、傳播權就未必了。如今的現實是,文化傳播的平臺屬于誰,文化的闡釋權就屬于誰。所以,在全球化的歷史語境中,中國必須擁有屬于自己的傳統文化傳播平臺,并且在這個平臺上可以根據中國的文化理想,建構、傳播中國的文化價值觀。
我們現在特別強調的是中國文化要進行跨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墒?,沒有人會無償地傳播他者的文化,他們只會在自己的利益得到滿足的前提下,才會對他國的文化有興趣。就像共同分享藝術的神韻,共同感悟思想的魅力。所以,采取一種商業化的路徑,通過文化貿易的方式,推廣中國的文化產品,傳播中國的文化價值觀,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文化傳播方式。
在現代闡釋學的視野下,文化意義是一種被符號建構與認知的體系,這種體系因符號的不同可以被劃分為不同的意義類別。所以,意義的最終闡釋必須與符號所屬的媒介性質相互聯系,尤其要與媒介的物質形態相互聯系。具體地說,一種在文字上可以稱之為經典的東西,在影像上就未必能夠同樣被改編為經典。這是意義類別所依托的不同媒介形式所決定的。也就是說,相同的意義類別一旦與不同的媒介形式相互“接壤”,文化的價值體系便會內置于其所寄予的媒介形式之中。講述這個道理的目的在于,我們要選擇那些適合于影像媒介來表現的內容,以此建構、傳播中國的文化價值觀。而不要用那些不適合影像媒介來表現的東西,生硬地植入到影像的敘事體系之中。比如說,像《紅樓夢》這樣中國文學的鴻篇巨制,盡管它的思想深刻之極,可以說是中國封建社會世俗生活的全景式作品??墒情L篇小說紛繁復雜的情節結構與你來我往的人物群像基本上不適合改編成電影——電影90分鐘的敘事時間與線性的敘事方式,與文學經典縱橫捭闔的敘事方式相去甚遠。包括近年來改編自陳忠實長篇小說的《白鹿原》也并沒有完成預期的設想。希區柯克當年就拒絕了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長篇小說《罪與罰》的改編,他的理由是最適合改編成為電影的文學作品,并不是長篇小說,而是短篇小說。所以,對于傳統文化來說,盡管《紅樓夢》堪稱經典,可是,在現代的影像傳播媒介中,依然還是很難實現它的文化傳播職能。包括好萊塢曾經將木蘭從軍這樣一個以孝為核心的中國古代故事,演繹成了一個追求個人愛情自由與維護皇權的西方故事。而《功夫熊貓》則將熊貓的修煉過程變為一個不斷地滿足個人欲望的娛樂過程*賈磊磊.跨文化交流中的理解誤差[J].學術探索,2010(2):60.,這些都是用美式的娛樂文化改寫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好萊塢還想把《紅樓夢》改編成電影,他們也僅僅是從紅樓夢的賈府中選取了一個人物,并且將影片的名字定為《寶玉》,其最終的劇本至今尚未問世。
實事求是地說,中國有些具有正價值的傳統文化精神,在現代文化產業勃興的浪潮中被商業化的市場話語體系所曲解、所誤讀了。像在許多外國人心目中,功夫就是中國武術的代名詞,而實際上中國武術在北方通常被稱為武術,而在南方則被稱之為功夫。后來西方人又把中國的武俠電影稱之為功夫電影,并且拍攝了《功夫之王》、《功夫熊貓》這類以功夫命名的影片。在這些影片中,中國武術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經常被眼花繚亂的外部技擊動作所覆蓋,特別是中國武術禪武合一、內外兼修的文化精神被置換了。在影片《功夫熊貓》中,憨態可掬的熊貓練就武藝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地滿足它貪吃欲望的過程,它在美食的誘惑下不斷提升武術技藝的表述與中國武俠電影中英雄的成長歷程完全背道而馳??梢姾萌R塢的制片人看中的并不是中國的武俠精神,而是中國功夫在技藝層面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奇異的擊打效果與抗擊打能力,而中國武俠電影的真正要義并不在于外部的技擊動作如何精彩,關鍵要看的是其內在的精神品質怎樣升華。中國武俠文化中那種其言必信、其諾必誠、其行必果的俠義精神,那種舍生取義、捐軀忘親的闊大胸襟都不是靠外部酷炫的技擊動作能夠體現的。*賈磊磊.跨文化交流中的理解誤差[J].學術探索,2010(2):60.
五
跨文化交流的復雜性在于,即便在相同的媒介體系中,由于文化價值觀不一樣,中國認為有意義的東西外國認為沒有意義,中國認為正確的東西外國認為可能是錯誤的,中國認為有趣的東西,外國甚至覺得無聊。這個價值觀的落差非常之大,所以,如果在這樣的語境下強化中國自己的文化屬性,強化中國自己對價值觀的闡釋,或者強化中國自己的民族特性,而不考慮對方在文化上的這種落差,就非常容易加劇兩個文化之間的矛盾沖突或者文化隔閡。過去總以為文化的交流越密切,就越容易理解,越容易認知。其實不然,不同的文化接觸越密切越可能產生越深的沖突,也可能會越發激化矛盾,這并非主觀臆測。這種文化上的落差甚至在不同地域的相同文化領域內都會表現得頗為突出。姜文導演的《讓子彈飛》在內地的票房是六億多人民幣,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高的票房紀錄。但是,在臺灣卻只有六十多萬人民幣的票房。眾所周知,臺灣和內地同族同根文化同源,就是在相同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環境下對一部電影的認同都差距如此之大,那么,其他不同族群、不同文化體系國家對于中國的文化認同性就更加不容樂觀了。
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面臨的不是單一維度的價值選項,而是多向度的價值選項。仰首望去,看到的是漫天閃耀的群星,要守望的究竟是哪一顆?現在,各地都在根據自身的文化傳統確立文化的發展方向。有的地方在復興道教,有的地方在推廣儒學,有的地方在弘揚佛法。本來就紛繁復雜的傳統文化,處在這種現實的境遇中,使價值取向的確定變得越發艱難。而事實上,在多元化的文化語境中,在各種價值觀念相互交錯的情況下,就更需要一種能夠引領不同文化理念、具有主導作用的共同信仰作為驅動國家發展的文化力量。
盡管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學、佛學、道學在總體上都不能單獨作為治國安邦的指導性文化理念。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不能將這些學說中的寶貴思想植入到當下的治國理念之中。習近平主席曾經多次引用中國古代圣賢的思想來闡釋其治國理念。比如用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來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倡導生態文明建設,包括個人生活要順其自然,以樸素、簡約為美;將儒家“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尚和合”的思想吸納到治國理政的框架結構中,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思想源泉;以儒家“協和萬邦”、“親仁善鄰”的思想作為處理與鄰國關系的指南;以“和為貴”為基礎,提出了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國際秩序新理念;以孔子“和而不同”文化思想為參照,將“中國夢”與各國各民族之夢相互對接,提出順應時代潮流,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中國夢”的核心內涵。*熊玠.傳統文化是獨特戰略資源[N].學習時報,2016-06-16(3).
在思維的邏輯上,一味地否定傳統文化,與一概地肯定傳統文化同樣都是不可取的。要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習近平.實現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 不能一股腦兒拿到今天照套照用[EB/OL].(2014-09-24)[2014-09-24].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9/24/c_1112610547.htm.中國現在需要的是在傳統與現實之間建構一種能夠相互銜接的價值體系。正所謂熔古鑄今,就是將中國傳統文化中能夠跨越時間界限、跨越空間距離的精神資源,鑄造成今天所需要的精神力量,來推進國家文化的時代發展。并將那些逆歷史而動的濁流蕩滌殆盡,堅守住中華民族奮發圖強的通途正路。同時,對那些具有共同價值的文化思想,那些具有通約性的文化精神,應當將其納入到整個國家的文化發展戰略之中,使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更加璀璨的時代光彩!
(編輯:孫國偉)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夢影視創作與傳播策略研究”(15ZD01)子課題。
賈磊磊: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