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欣
(中共臺江縣委黨校,貴州臺江 556300)
黨校教育是黨的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共十七大把黨校工作寫入大會報告,明確指出:“繼續大規模培訓干部,充分發揮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質。”這是第一次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如此明確地提到黨校工作,再一次凸顯了黨校在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的各項工作中所承擔的歷史性重任,具有其他教學機構無法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同時也決定著黨校必須姓黨。
在2010年9月召開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指出:“做好新形勢下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要突出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特別是中國特 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和黨性教育,著力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訓改革綱要》,根據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明確了2010年到2020年干部教育培訓改革的方向、原則、目標和重點,是深化干部教育培訓改革的重要指導性文件。
2015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深刻闡述了黨校姓黨對黨校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我們黨要在中國長期執政,必須源源不斷培養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執政骨干。從中央到地方建立黨校體系,專門教育培訓干部,是我們黨的一大政治優勢。”他強調,“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歸根到底取決于能不能堅持好黨校姓黨、能不能把黨校姓黨貫穿黨校工作始終。”他還指出,“黨校姓黨,就是要堅持一切教學活動、一切科研活動、一切辦學活動都堅持黨性原則……”由此可見,身為黨校教師,必須知行統一,行知結合,將自身的教學工作與黨校姓黨原則有機聯系起來。
1.黨校教學需要改革。一段時間來,黨校教學活動不但存在著靈活性問題,同時也存在規范性問題。黨校教學活動既有規范中不夠靈活,又有靈活中不夠規范的問題。這個問題看起來不痛不癢,實則使黨校教學工作陷入不破不立狀態,教學質量因而難以提高。由此可見,深入開展教學創新,深化黨校教學改革,是時代的新要求,是貫徹落實黨校姓黨的需要。
2.黨校教學需要底氣。黨校姓黨,首先要把黨的旗幟亮出來,而且要讓黨的旗幟在各級黨校上空高高飄揚。堅持黨校姓黨,首先要堅持姓“馬”姓“共”。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共產主義是我們黨的遠大理想。沒有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理想,就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旗幟鮮明地抵制和批判“馬克思主義過時論”,必須增強理論自信,必須在黨校教學全過程中貫穿黨校姓黨原則。
3.黨校教學需要科學。黨校姓黨不是空洞的口號,也不是抽象的要求,而是具象的實踐活動。黨校教學實踐有其內在的本質和規律,既有跟其他教學工作一樣的共性,也有其發展的必然邏輯,要求我們務須遵循。一段時間來,我們雖然重視了黨校教學工作的政治方向,但在黨校教學管理上的探索不夠,在黨校教學方法論上的指導不力,存在“一手硬一手軟”的問題。
4.黨校教學需要戰略。黨校教學是與實踐緊密結合、與時俱進的工作,是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而鮮活的實踐。這一實踐特點注定黨校教學不可能關起門來搞教學,因而黨校教學活動必須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必須實現理想信念與世情國情地情的結合。黨校教學工作務須融入國家及當地的發展戰略之中,認真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愿景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建構統分結合的課程體系,培養專業分層的教師團隊,建設完整科學的黨校教學生態系統。
5.黨校教學需要有效。各級黨校是我黨執政人才的孵化器,黨校教學的成敗,直接關系著黨的事業,關系著黨的生命。有效性必須成為黨校教學質量評估的重要指標,黨校必須真正發揮干部靈魂“凈化器”的作用,努力創建各具地方課程特色的品牌黨校。
一是抓好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校姓黨,決定了黨校工作的重心必須是抓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領導干部到黨校學習,主要任務是學習黨的理論、接受黨性教育。如果黨校把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這個主業主課放松了、甚至荒廢了,搞了很多其他方面知識、技能、興趣的東西,那就會喧賓奪主,甚至會在政治方向上發生偏差。一段時間來,各類培訓在市場放開后存在無序狀態。基于盈利的目的,各種社會培訓機構無孔不入,爭搶市場,給黨校教育培訓工作帶來一定影響。黨校原有的培訓優勢逐漸失去,在培訓工作上逐步陷入迷茫,甚至找不到自我存在感,經濟利益的驅動又不斷沖擊著黨校管理者的政治定力。所以,緊緊圍繞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成立教學研究團隊,積極開展黨校系統教學課程框架建設,進行課程與教法研究,并對各級黨校進行業務指導及科學考核,對教師進行黨性鍛煉及教學能力培養,這些問題具有現實性和緊迫性。
二是增強理論自信和道路自信。不斷把領導干部集中到黨校來學習培訓,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幫助大家向黨中央看齊。要關注和破解黨校教師不會講、不敢講、不愿講以及膚淺講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問題。教學矛盾存在于哪兒,突破教學矛盾的工作就要做到哪兒,教學改革就要跟進到哪兒。對黨校教學工作問題視而不見,任其量變,不僅是對黨校教學的不負責任,更是對黨的事業的不負責任。對各級黨校教學矛盾的客觀認識及對各種問題的積極態度,是黨校姓黨的職責使然,更是從職業觀升華為事業觀的黨性需要,是每一個黨校人的時代使命。各級黨校要通過全局的與局部的,整體的與個人的聯動,全面提升自信心,強基固本,真正用好生產力中最革命、最活躍的要素——人。
三是完善教學管理和工作督查。學員管理、教師管理以及對教學管理者的管理都必須抓緊抓到位。在教學管理上要結合地方特殊性問題,解決強化學員管理,弱化教師管理,忽視對管理者進行管理的狀況。這三個主體都是影響黨校教學的重要因素,處于同一矛盾體的不同方面,相互牽制,相互影響。從“木桶理論”可知,學員、教師、管理者三方須共同對提高黨校教學質量負責,必須正確處理好教學中上述三主體的關系,切忌搞單打一,切忌孤立片面地抓教學管理工作。
四是努力打破藩籬和組建團隊。我們要注重培養競爭意識,又要樹立合作理念,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個體拼搏與團隊攜手,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這種關系是在黨校教學三主體中存在的,需要辯證地去看待和解決它。當今是一個競爭的時代,也是一個互聯的時代,應從頂層設計上建構科學的管理體制和考核激勵機制。
五是實現教學改革和務實增效。黨校教學必須堅持黨校姓黨,但在形式和方法上要穩中求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從黨校教學的出發點再到黨校教學的落腳點,都必須堅持好黨校姓黨這個原則,要緊密結合當今時代的文明成果和科技手段,從科學培訓的高度,綜合運用各學科理論和項目管理方法,根據組織要求、工作崗位需要和干部需求,組織實施黨校教學培訓工作,以求達到務實和增效的雙重目的,最終將黨校姓黨原則寓于黨校教學工作的全過程。
黨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干部,黨校培養干部的基本手段是教學,黨校教學是實現黨對領導干部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要途徑。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外部環境變遷,理論創新成果不斷問世,黨校的教學必須在傳承中發展、在創新中提高,不斷提高引導學員學而信、學而用、學而行的教學力,實現在黨校教學科研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中全面貫徹落實黨校姓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