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亮
(吉林人民廣播電臺,吉林長春 130000)
現今,在對播音支持人的選撥任用、考核評價標準各級廣播電視機構各不相同,而且受眾的喜惡不同,評價的就比較主觀,不夠客觀,這種差異給科學規范化的管理帶來了挑戰,給主持人的優異配置和節目制作水平的高低帶來了影響。所以,規范和建立一個正確的播音主持體系是目前國內廣播電視產業涉及人力資源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現今,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于形成一套完整規范的語言評價體系的需求日漸強烈,而播音主持行業依舊未形成一套標準通用的語言評價體系。在播音主持的眾多領域依舊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如:如何招生、考試,如何入職、考評,怎樣選拔比賽等等。
隨著人口的迅速膨脹、新媒體時代的發展進步給播音主持行業帶來了新的挑戰,日漸增多的招生人數使得各大專院校對統一標準的語言評價體系需求愈加迫切,招生考試中的語言評價問題日漸顯露。例如:某大專院校的招生條件將身體狀況、健康狀況納入標準,并未提及普通話水平、發音條件、發音狀態等。又如,某大專院校對播音主持藝術的評分標準為普通話是否標準、發音吐字是否清晰、語言表達是否良好等,這種標準雖然強調了語言表達能力、普通話、發音等問題,卻忽視了副語言表達能力的考評這一重要標準。
首先從中不難看出,大多數大專院校忽視了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評價而過分強調了對學生外在形象的評價。這種偏見將直接影響一部分語音條、聲音面貌條件出色的學生。要知道,主持人不僅僅可以面對觀眾,也可以面對聽眾。這些條件優異卻形象欠缺的學生未來仍可從事廣播節目主持人等工作。
其次我們不難發現,對播音主持人的考試環節粗糙簡單,幾乎忽略了對學生語言方面的評價。對此提出如下建議:將朗讀播報環節設置在初試,這樣不但可以了解考生的語言語音面貌等條件,還可以了解考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聲音面貌。而到了復試環節即可通過觀察考生通過屏幕后的形象是否良好、五官是否端正、體態是否良好等副語言表達能力來彌補諸如即興主持、臨場發揮等環節中的不足。
目前,對播音主持人的招聘主要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從應屆畢業生中選撥,其次,是從對社會的公開招聘中選撥,再次,是通過各種大賽進行選撥,最后,就是從相關專業人士和單位的推薦當中產生。由于沒有統一的選撥標準,造成了許多問題。如:只看中年紀卻忽視社會經驗,只看中外在忽視內在,只看中個性而忽視語言基礎。這就造成了在選撥播音主持人時,雖滿足了年輕低齡等不良現象,卻在本質上忽視了對人才扎實基本功的要求,只看表面,不重內涵。
但是,一些廣播電視媒體過分重視個性化的語言表達,卻忽視了作為一名合格的播音主持人應該具備的基本功。例如:一些電臺的招聘條件過分要求個性化,只強調個性的聲音卻忽視了對語言基本功的要求,口試是否清晰,表達能力是否良好,立場發揮能力是否優秀。
然而,又有另一些廣播電視媒體偏偏過分在意播音主持人的副語言表達能力而忽視了對播音主持人語言基本功的評價。這種顯而易見的偏離過分強調了音質上的表達而忽視了對語言基本功的要求諸如:吐字、發音等。
目前,對播音主持人的考核評價來自三種方式:收視率、專業人士、觀眾。這三種方式既有他們的優點亦存在著不足。收視率來自于家庭收看記錄、機頂盒的信息等,從科學的角度做出了相對客觀真實的評價,可是卻不能從觀眾的喜好、接受度等角度出發進行評價,所以存在著一定的片面性。專業人士的評價主要來自媒體領導、專業學者,如臺長、主任等人。他們雖然能從專業的角度出發,發現專業出現的問題,但由于個人喜惡不同,自然評價標準就不同,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觀眾,顯而易見由電視觀眾和廣播觀眾組成。前些年,主要通過觀眾來信、來電。近年來,由于網絡的飛速發展,主要通過網絡調查展開,好處是,調查的范圍廣,時效性高,迅速方便,缺點是個人喜好不同,對播音主持人的要求也不同,過于主觀。由此可見,這些評價方式都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它不能充分公開公正的對播音主持人進行語言評價。而其中收視率和觀眾更能輕而易舉的忽視對播音主持人的語言平價。
目前,一些對播音主持人的工作考評不合理。這些標準僅僅在表面上要求普通話合格、形象好氣質佳,卻忽視了基本功如發音發聲、語言表達能力、面部表情等副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核。
近年來,播音主持大賽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在廣播電視事業飛速發展的如今,播音支持藝術更是備受矚目。風借火勢,于是看準機會的廣播電視媒體便借此機會選撥播音主持人。然后,盡管各類大賽風起云涌,卻始終沒有出臺一套科學標準的語言評價體系。所以,堂而皇之的忽略語言評價標準、忽視對主持人語言基本功的考察便成了各類大賽節目的通病。有點節目過分注重節目的可視性,卻忽視了節目本身存在的意義,只看表面不重本質,節目“好看”即可,而對播音主持人的基本功并不十分在意。
播音主持中的語言評價體系已然成為其業務的核心評價內容。字正腔圓、吐字清晰、大方得體、抑揚頓挫的表現力,樸實、端莊的形象不但是播音主持人的基本條件也是必備的從業條件。博古爍今,盡管不同時代的語言評價體系不同,且都有各自的特點,但核心內容始終未變,即語言評價是對播音主持人業務能力評價的核心。
深謀遠慮的人民廣播早在設立之初,便將語言評價作為選擇播音主持人的首要條件。那個年代的播音員就已經意識到語言基本功如清晰的吐字發音、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及意義。他們利用業余時間對于要播送的稿件反復朗讀,力求做到零失誤。不難看出,重視語言評價就是重視播音主持人業務能力的評價,這一光榮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播音主持語言評價終于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被正式化。國家廣電總局于2005年頒布的《中國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職業道德準則》中,從五個角度規范了對播音員主持人的職業要求和道德準則。即品格、責任、廉潔、語言。事實說明,無論在各個時期,語言評價都是考核播音主持人業務能力的重要內容,也是招聘主持人在工作等方面的重要內容。
不難看出,新媒體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建立一套完善的語言評價體系,科學系統的規范這套體系是廣播電視事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我們要以科學的標準評判評估考核播音主持人,從而為完善播音主持人的招收、考核提供更加科學有力的依據。我們應該側重在播音主持人招收過程中語言的基本功,比如普通話水平及標準程度,這是一項重要指標。而外形、體態、臨場發揮等可以作為靈活機動的指標來考察,可以通過專業人士的觀察來評判。
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適當的以獎懲制度來激勵播音主持人,綜合考核日常工作表現。從不同節目的需求來考察播音主持人不同的表現,如語音語調、形體、語言表達能力等副語言指標。將播音主持人的語言使用規范情況、普通話能力、形體語態作為考察的重要評分項目來考察。另外,可以通過專業的主管部門來規范化系統的管理,由專業的負責人負責播音主持人日常的工作考核并記錄在案。充分發揮獎懲制度,對錯誤率較高的播音主持人采取懲罰制度,以激勵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少犯錯不犯錯,加強基本功的學習,完善自身的不足。對錯誤率少,表現大方得體,基本功扎實的播音主持人采取一定的獎勵制度,樹立正面典型,激勵其更加努力的工作,如此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