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勤
(吉林人民廣播電臺,吉林長春 130000)
隨著電視節目創作專業分工越來越細致,也就對電視從業者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苛刻。作為一檔專題類電視新聞類節目,它在電視新聞類節目中主要承載對新聞深度報道,他是電視新聞的主要載體,在電視新聞類節目中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一檔新聞類節目需要大量節目策劃、拍攝、記者采訪、對解說詞的編寫、編輯、背景配樂等等的完成,都需要我們新聞編導不斷的提高自身素質,在全身心的投入新聞創作的同時還要統籌規劃、協調各方面的力量。作為一期節目的電視編導,他是整個節目的創造者、策劃者也是領導者,一檔電視節目是否符合觀者口味,是否優秀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電視編導的水平,它代表著編導對當前社會的深刻認識,也體現著編導的美學風格及創作技巧。那么如何提高電視節目的質量,如何創作出精品電視節目呢?美國一位著名傳播學家威爾伯曾經說過:“要成為一名好的記者,必須要有政治家的思維、哲學家的思辨以及文學家的文化底蘊和外交家的口才。”這句話用來表述我們現在的電視編導身上非常貼切。無可厚非,新時代的到來新舊媒體的融合不可逆轉。所以就要求我們記者和編導要把多種形式進行寫作和傳播能力的融合作為我們今后發展的目標和動力。
1、目前在我國高校越來越多的學校設立了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媒體行業也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在我國廣播電視專業的人才缺口也越來越大,為了更加適應社會需求,眾多高校紛紛開設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并開展大規模招生,如我國的北京電影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等等。
2、在對人才的專業培養方面出現偏差,這就導致培養的專業人才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雖然各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都在大規模的招生,但是在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上沒有進行相應的調整,這就造成培養的人才不能適應社會工作的需求,進而沒有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在我國高校陳舊的設施,普遍無法適應新時代媒體對人才培養的要求。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進步,使得舊事物不斷的被新事物淘汰,對于各高校的設備也是如此。但在現實中很多高校都由于經費的限制,設備無法及時更新嚴重落后與時代的發展,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及時接觸到先進的設備,導致教學質量下降學生學到的知識嚴重滯后于社會脫節。眾所周知,電視編導行業在對器材及儀器的質量方面一直很高,試想如果在最初的學習或工作中都不能接觸到先進的儀器,那么最終的結果就是被社會所淘汰。
4、各高校盲目擴招,造成供給失衡、就業率低的現狀。廣播電視編導行業是最近幾年新興的行業,自然獲得了大家的普遍關注,很多高校利用這種嘗新心理,就在前期沒有認真調研、沒有充分了解社會供給需求的情況下,就盲目的擴大招生,造成社會嚴重的供需不平衡,導致大量電視編導專業畢業生畢業之后就面臨著失業的危險,就業率低。
5、部分高校師資配備不足,老師整體素質需要提高。由于部分高校盲目開設電視編導專業,在師資力量沒有全面配套的情況下,就盲目開設。這樣就導致許多授課老師觀念陳舊,固守陳舊的教學模式,不能滿足新時代對學生的培養要求,嚴重的與社會脫節。
在新時代的感召下,作為電視新聞編導要用創新思維來看待問題。首先,我們要推陳出新,擺脫傳統環境下的慣性思維。由于受到老舊慣性思維的影響,這樣就導致電視新聞編導人的思維模式被禁錮在一條狹小的思路中,這樣就嚴重的阻礙了電視新聞編導的創新性思維,長此以往很可能產生消極的影響。我們在這里提到的擺脫慣性思維束縛,并不是將過去的所有思維模式和思維方式都舍棄,而是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進行深入探討、解析,我們要在原有的思維基礎上融會貫通、推陳出新、挖掘創新,將創新性思維和過去的習慣性思維相互融合,最終到達培養新聞編導創新思維的目的。
一檔電視新聞節目是否能迎合時代的潮流,能夠及時的推陳出新這與新聞編導的綜合素質密不可分,新聞編導知識是否專業、綜合心里素質是否強大、是否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和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等,都造成這檔新聞類節目是否獲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與此同時,外部的環境也影響著新聞編導。這就要求我們新聞編導在策劃一檔電視新聞類節目時,要充分拓展思路,要充分的發揮自己創新性思維,這樣節目才能更加的多元化,才能滿足觀眾對新聞節目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們要積極主動的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對制造電視新聞編導的外部發展環境十分必要。
作為一檔新聞類節目,節目內容是否具有創新性是吸引受眾群體、滿足廣大觀眾的重要條件之一,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電視新聞編導,要用自己豐富的藝術創新思維能力來賦予節目靈魂。首先,電視新聞編導要發揮自己的藝術創新能力,在表現形式上要更多的注重受眾群眾的情感需求,從調動受眾群體的狀態及情緒,來激發觀看者心里上的共鳴,在對內涵情感方面的表達要重視視覺方面,要將畫面與情感完美的結合,可以采用空間和時間交替的模式來表達,讓受眾群體在觀看過程中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其次,新聞編導要充分處理好畫面與人物情感之間的關系,用技術的手段讓畫面更加具有情感的因素,這樣就使節目更加的具有感染力,最終達到理想藝術的效果。
電視新聞的時效性它體現了一則新聞是否具有價值,時效性的特征主要表現是能夠簡單明了的在事件發生第一時間就播出新聞事件。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類事件就要求報道必須越看越好,時間越短報道越及時越能吸引觀眾,也就能提高節目的收視率。在日常的節目中,對新聞的現場報道是最受群眾歡迎的一種新聞類節目,他是通過現場直播的方式向觀眾播報第一手信息讓觀眾可以感覺到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由于現場直播的特殊播報方式也反映了編導對一則新聞報道的制作水平,是否能夠體現節目的魅力和優勢,是否能彰顯一檔電視節目的綜合能力。因為新聞播報具有時效性,為了盡快的把一則新聞報道出來,就要求新聞編導要將制作水準、播出的方式以及傳播的渠道設定好,最終達到提高新聞時效性的目的。所以,在電視新聞時效性方面就要求我們做到以下幾點:首先,電視媒體人要在城市的各個區域設立駐點采訪,要廣泛的設置個辦事處,這樣才能保障在第一時間能夠到達新聞現場,采集第一手的新聞信息;其次,要把新聞事件現場與電視臺之間要緊密聯系,要爭取第一時間將新聞傳回直播間;再次編導要有對傳回的新聞信息進行二次加工的能力,對于一些不太重要、信息量小的新聞內容,他的傳播方式我們要采取在屏幕下方滾動式播放的模式;最后對于比較重大、重要的新聞信息,就要求我們編導要第一時間編輯整理圖文并茂的解說,對于一些不能及時回傳的新聞圖片,編導要采取口頭播放的形式這樣才能做到新聞的時效性,才能夠搶占先機。
一檔節目是否真實是體現電視新聞好壞與否的另一個衡量標準,我們在保證新聞時效性的同時,更要確保新聞的真實性,這有將這兩者有機的結合才能更好的體現新聞的價值。新聞真實度體現的三個準則主要表現在對新聞的傳播、形象、直觀的表現上,觀眾才能夠更加直觀、客觀、真實的了解新聞節目,這樣才能讓電視新聞的公信力及權威性得到充分的體現。新聞編導在報道一則新聞時,要做到不誤導觀眾,要客觀準確的向觀眾報道新聞事件發生的全部過程。在對一則新聞的剖析上要做到準確、客觀、真實。在確保電視新聞是否真實準確要做到以下幾點:要有對大量信息的甄別能力,要在打動觀眾的基礎上,要更加注重新聞的準確性,在不誤導觀眾的前提下,要避免以偏概全非真實新聞事件的報道。
雖然新媒體對傳統媒體帶來不少的沖擊,但是傳統媒體還是具有很強的公信力的。傳統媒體還具有強大的輿論導向能力,所以觀眾還是對傳統媒體中的新聞報道的真實性更為認可。傳統媒體人在做好自身傳播工作的同時,還有與時俱進要充分的認識到新媒體時代的優勢和劣勢,這也是提高新聞編輯及新聞質量的前提。在新媒體時代海量的新聞信息給觀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選擇上的困惑,大量新聞的快速報道往往使新聞不能深刻、不能全面,更有各類不真實的新聞報道及謠言充斥著新媒體時代中,這樣就造成了受眾群體對新聞的錯誤判斷,容易造成誤導群眾。新媒體時代在為新聞媒體人和觀眾提供海量新聞信息的同時,使各學科相互交叉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