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野
(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湖南張家界 427000)
油畫是源于明朝萬歷年間從歐洲逐漸傳入中國的一門繪畫技藝,追溯油畫教學的源頭,我國首位油畫教學的傳授者是來自上海的周湘,而油畫是從新文化運動倡導美育思想之后才開始步入高速發展階段的[1]。所以國內第一所美術學院,國立北平藝專也是在那時誕生的,后來與華北大學三部美術系合并,并在新中國成立后正式定名為中央美術學院,由此步入油畫教學的新發展階段。
在新中國成立后,為了更好地發展油畫教學,國內相繼創建了幾間美術學院,在對西方文化不斷學習的過程中發展形成了以現實主義為核心的油畫教學體系,通過多年的藝術發展,目前國內已有不少高等學院繼續進行油畫專業的辦學,并相繼培養出不少油畫人才[2-3]。隨著社會主義文化的持續發展,人們的藝術視野不斷被拓寬,藝術見識也在不斷增長,然而油畫的教學模式始終處于單一陳舊的傳統階段。為此不少油畫學者進行反思,不少藝術院校也在步入教改階段,國內油畫教學也開始注重強調以人為本,學習油畫藝術的創作精神,并共同發展其心靈與個性,而非像傳統的油畫教學僅僅強調對社會現象與集體生活的關注。
從2000年開始,不僅中央美術學院,上海大學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等高等院校也陸續實施了關于繪畫教學的改革,創建實驗班,在一定角度上基本確定了融合民族特色與國際特色的教學模式,大大強化了美術教改的發展力度。筆者也曾就此對我院的油畫教學進行了長期的觀察,并按照各種不同教學理念的導師和不同學生的興趣特征,把本科段的油畫系教學劃分成三個工作室。同時為了更好培育學生的油畫基本功以及對藝術的感染力和創造力,又將每個畫室進行統一的規范化教學。這樣下來,盡管每個畫室風格各不相同,都出于同一教學手法,都注重培育學生的基本功,以創造性手法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效果不錯,但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創造性的教學仍然無法在最大程度上培育好學生的創作力,為此,我院也跟上時代的步伐,向中央美術學院等各高等院??待R,以開始學習“具象表現繪畫基礎理論”作為教學改革的開端。具象表現繪畫的掌握要點,是要求美術的繪畫應當基于視覺與現象學式的角度上進行創作。這是我院美術史上的一次偉大教改,也能在最大程度上更好地培育學生的美術創作力。
從國內的美術教學理念上看,傳統的美術教學存在重視傳承、輕視發展,對油畫技巧過于重視而對油畫的創新過于輕視的狀態[4]。指導新中國成立,國內的油畫教學體系依然仿照蘇聯傳入的教學模式,形成了名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一直持續沿用至改革開放后,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漸頻繁,我國才開始轉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一些先進的油畫教學方式,并結合中西方文化逐步完善其自身的教育模式,逐漸形成了中西合并的文化綜合體[5]。研究油畫的發展史可以發現,西方油畫發展史是呈現一個線性發展的趨勢,其持續發展的勢頭并不因為歷史的發展而出現中斷。反觀在國內高校的油畫教學模式中,許多教師一直向學生強調傳承技藝的重要性,過于重視傳統技藝的繼承而不愿意拋開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創新。對油畫教學的發展意識不足,也就容易讓油畫教學的創新與改革難以得到實質性的發展。
在油畫教學中,多數教師所提倡的油畫基礎指的是油畫的基本技巧以及油畫能力。因此許多教師在校對學生的油畫教學過程中,反復強調加深學生的油畫基礎,同時也讓不少高校對深化油畫基本功教學理念的推崇[6]。實際上,油畫教學的基礎除了上述的基本技巧與能力外,還涵蓋油畫學者對藝術作品發自內心的感受、辨識以及眼界等等。這就容易造成許多教師在實際的油畫教學中更注重對傳統技藝的傳承,不斷追尋傳統技藝并樂于學習、傳承以及傳授。然而若油畫教學的理念模式依舊按照單一模式進行,油畫教學的教學體系始終呈現模式化發展,創新不足,發展不足,導致學生的創新思維缺乏,難以見識并追溯學習更廣泛的油畫作品,也難以得到有效的創新思維的培養。這就容易造成學生對油畫的興趣日漸喪失,眼界也難以拓寬,對油畫的理解形成一種固定式思維,在高校對油畫的學習也只是想在將來能捕捉較好的就業機會而非出于對油畫的熱愛,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油畫教學的創新以及發展。
就目前對于我國整體的教育情況而言,國內的教學模式仍處于陳舊狀態[7]。不少學校為了保證升學率而對學生進行大量的應試教育而忽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僅僅為了追求高分進行教育,導致社會也出現了一些“高分低能”的人。學校的油畫教學由于出于對分數的追求,更容易讓教師引導學生過于注重一些理論性知識的學習,而忽略引導學生對油畫眼界的拓寬,以及對油畫技巧的追尋與發展,更容易將學生分離油畫市場,分裂油畫教學和市場的關系。這就導致高校油畫專業的學生僅僅了解油畫的理論知識,而對實際作品的鑒賞與學習能力不足,同時也缺乏對油畫市場商機的嗅覺與油畫市場發展的判斷,從而容易在畢業步入社會后看不清前進之路,缺乏油畫市場的競爭力,也缺乏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社會的技巧與能力。再者,目前已有不少高校不斷擴招,參與藝術修養的學生數量也在不斷上升,然而學生的藝術能力并沒有隨著藝術學生的數量出現上漲,反倒形成一種下降的趨勢,已然成為油畫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此外,高校教學多媒體硬件與軟件的不充分,加之教師對油畫教學模式發展意識不足,對學生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過于形式化,也容易阻礙教師以及學生的藝術創新能力,無法使學生充分發揮其藝術天分及特長。
隨著當代社會主義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我國的文化發展發展步伐逐漸加快,國內高校的油畫教學模式也越來越容易遭受西方觀念的影響,其中某些油畫教學的偏激學者就提出,高校的油畫教學應當奉行西方的油畫教學理念,西方的油畫教學手段以及理論知識都是世界先進的,并且享譽國際。就現階段的油畫教學情況來看,相當一部分的高校已逐步調整以及改革正在使用的油畫教學模式,不少油畫藝術家也在自身的作品中融入了一些大膽探索的藝術元素,以不斷追求更高的藝術境界[8]。然而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名油畫學者,對油畫藝術的追求應當在考慮自身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對其傳統特色藝術進行不斷地探索及追求,堅持貫徹在本題意識的基礎上對油畫的進行不斷地創新與發展,不能一昧肯定,也不能一昧否定西方的藝術文化。此外,在學習西方油畫教學思想的過程中,也不能全然照搬西方的油畫教學理念,而應當在現有的傳統油畫教育基礎上,對中西方油畫教學方式進行整合,為本國的油畫教學注入新鮮劑。同時國內的高校也應當將國內的傳統民族文化融入油畫教學的內容里,應用油畫的藝術表達方式描述我國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百花齊放,為我國的油畫教學增添上更絢麗的色彩。
高校的油畫教學應當按照不同學生的個性特征安排不同的教學任務及教學計劃,因材施教,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學生的藝術能力及修養[9]。高校油畫教學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并針對不同的特征不斷調整自身的教學方針,才能容易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另外,教師還應當注重在學生進行油畫學習的過程中對自我人格的塑造,以及培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不斷培養學生形成自信的品格。在教導學生學習油畫的基本技能以外,應當多鼓勵學生對不同藝術的追求,強化學生對藝術的探索意識,盡可能地引導學生追尋更高的藝術視野,探索更多不同的藝術文化,應用自己獨特的視覺以及心靈感受藝術的珍貴,追尋世界的美好。
高校油畫教學應當注重不斷完善學生的藝術素質修養,善于引導學生感悟藝術、感悟生活、感悟社會。作為一名油畫教育的工作者,更應當注重培育學生獨特的思維模式以及關于藝術的價值觀,不斷鼓勵學生對社會、生活、藝術等方面的認知,培育學生形成獨立的個性化思考模式;藝術的學習需要多元化的創造力,應當注意培育學生對不同文化元素的靈活應用能力,更要不斷鼓勵學生積極探索藝術的不同元素,具有自行一派的風格,逐步打造出自己的藝術語言,才能在油畫的藝術領域里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能力,讓自己的作品在藝術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總而言之,我國高校油畫教學要想得以有效發展,就必須立足于本國的油畫教學國情,通過分析現階段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方針對策予以解決,針對目前我國高校油畫教學發展意識不足、高校油畫教學創新意識不足、高校油畫教學體系陳舊等三方面,往注重油畫教學發展、培養創新、對學生因材施教的方式進行解決。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油畫教學事業的發展必定能再上一臺階,為祖國培育更多更出色的油畫人才,為我國油畫的發展藍圖上增添更絢麗奪目的色彩。
[1]朱平.寫實主義的中國搖籃——試論民國時期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油畫藝術與歷史價值[J].美術研究,2015(4):74-80.
[2]張贏.高校美術專業油畫教學優化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3):156-157.
[3]朝魯門.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校油畫教學改革研究[J].藝術教育,2016(10):134-135.
[4]張煊.高校油畫風景寫生教學改革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33(3):104-105.
[5]納建寧.多元化教學在中國高校油畫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5(14):141-141.
[6]申元東.民族性的裝飾風格的現代性油畫教學研究——以齊齊哈爾地域達斡爾族裝飾風格為例[J].高教探索,2016(s1):79-80.
[7]鄒大力,王凈.高校風景畫寫生教學探討——評《油畫風景寫生》[J].新聞戰線,2017(5):138-138.
[8]朱平.寫實主義油畫理念的早期教學實踐——以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為例[J].文藝研究,2015(1):144-154.
[9]王秋凡,陳安媞.按照你認為好的樣子去學習和創作——魯迅美術學院副院長及云輝教授關于“時間”與“新生”學生個展訪談[J].美苑,2017(3):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