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官印
濮陽市油田第一中學 河南濮陽 457001
淺析教師職業道德素質的養成
方官印
濮陽市油田第一中學 河南濮陽 457001
師德是一名人民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它是調節教師與相關社會群體及整個社會的相互關系的行為準則,是特定社會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具有高尚師德的人往往會對周圍的人,尤其是所教的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力。作為高中教師,必須要嚴格要求自己,從各方面努力提升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
教師;職業道德;素養
作為一名高中教師,必須努力提升自身的師德素養,何為師德?師德即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實施教育行為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師德”這個概念的外延相當寬,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反應了教師的職業道德境界。
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傳道是第一位的。學校的德育教育應不斷探索新途徑,新方法,努力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賦予創造性,增強實效性。在我們的施教過程中,似乎很少有哪一位教師把學生真正當成自己的孩子,但是,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曾把老師當作自己最親的親人,這種純真的情感一輩子都不能割舍。這種讓學生想起就怦然心動的感覺從哪里來?它來自于學生在校園里所感受到的老師真摯的愛和慈善的心。沒有教過調皮學生的老師是不存在的,讓所有調皮的學生都難以忘懷的老師卻也不多。一個教師以愛的情懷去教育學生,以海的博大去寬容學生,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比任何高明理論的說教都有效。它讓學生感受到的,是教師無私真誠的品質。
我們上課遲到了嗎?很難說哪位老師上課一次也未遲到過,因為不湊巧的事總會有的。比如說路上堵車了,趕上雨雪天路滑難行了,上課前有偶然事務要處理了,等等。偶爾一兩次,學生會理解;次數一多性質就變了;成為習慣行為,情況就更糟了,我們的職業道德就要打折扣了。因為在學生眼里,我們是不太守時的人,尤其是那些時間觀念極強的學生,對我們的敬業精神就更有看法了。按時上課是對師生的共同要求,魯迅不是說耽誤他人的時間等于圖財害命嗎?不要小看那一兩分鐘,它直接關系到教學內容能否足額完成,直接關系到教育者自身的形象。所以,無論從保證教學任務的足額完成,還是從維護教育者自身形象看,準時上課都是起碼的要求。
我們上課拖堂了嗎?為了保證課堂結構的完整性,為了使學生對某個問題形成完整而深刻的印象,偶爾適當延長一點時間,學生是會理解甚至歡迎的。但正像習慣性遲到有違教師職業道德一樣,習慣性拖堂同樣有損教師形象。這種所謂的教學個性是缺乏計劃性,缺乏課堂控制能力的表現,是對整體教學安排的破壞。學生從一個教學時間單位轉換到另一個教學時間單位,從一種教學內容中退出,為對另一教學內容的學習做必要的準備,并讓大腦適當休息,做適當的身體活動,需要一定時間的保證。而隨意拖堂則使這種保證大打折扣。如果是本著不健康的競爭心態,試圖通過拖堂來豐富教學內容、強化教學效果,則只會事與愿違。而且,這種做法也有拙劣的馬拉松主義之嫌。
我們提前下課了嗎?沒有非常特殊的情況,任何理由都不能成為提前下課的借口,因為它與教師的職業道德相違背。一個教學班提前下課的躁動,必將迅速波及到無數個班級,大面積干擾正常教學秩序。這也是對規則的破壞,對規則的破壞就是變有序為無序,無序只會導致混亂,這樣的混亂不僅會降低教學效率,更嚴重的是不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如果稍微提前完成了單位教學內容,剩余的時間應用來鞏固或預習,或適當安排其他活動。隨意提前下課是教育思想境界不高的表現,而有意為之的偷工減料就更不可取。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學生自身生理性與社會性的成長,堅決把學生的做人教育放在首位。把造就人、培養人、塑造人的教育理念貫穿教學的始終,把知識的傳授當作學生成長的一個載體,用深謀遠慮的教育思想、豐富多彩的教學藝術去感染、激勵學生,不僅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邀游,更讓學生感知人生的酸甜苦辣,了解社會的紛繁復雜。內心深處要時時想著,自己的學生離開了校園會怎么樣?長大成人后又會怎么樣?從而為自己的學生開拓出五彩繽紛的人生之路,為他們多樣化的選擇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我們在授課中出現了錯誤怎么辦?還是那句話,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經驗再豐富,技藝再高超的老師也會出現錯誤。問題是出現錯誤后怎么辦。假如承認錯誤,并當堂深入分析加以解決,說明我們有實事求是的精神,有承認錯誤的勇氣,有知錯就改的明智,有及時糾正錯誤的能力,我們會贏得 學生的贊賞。假如我們發動學生,集思廣益,使問題得到圓滿解決,說明我們有民主作風,有合作精神,學生會發自內心地佩服我們,并因積極參與了探討而感謝我們。假如我們暫時將問題擱置,課后深入研究,待適當時機予以糾正,同樣說明我們知難而進,有強烈的責任心,也會換來學生由衷的敬意。假如有學生當堂給以糾正而我們能虛心接受,并對其進行表揚,還趁機號召同學們向他學習,說明我們深諳教學相長的道理,有虛懷若谷的胸襟,同學們會從內心深處對我們報以熱烈的掌聲。但假如我們對自己意識到的錯誤諱莫如深,這就是我們的怯懦和虛偽了;假如我們對學生指出的錯誤失口否認,甚至強詞奪理,更有甚者,還要對學生報以挖苦諷刺,那就只能說明我們剛愎自用,境界太低,人格黯淡。
我們的合作精神怎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各人有各人的優勢,各人有各人的劣勢。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合力總比分力大。每個人都有犯糊涂的時候,每個人在處理教材的時候都難免因一時思路鈍滯而一葉障目。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是明智之舉。以己之長,補他人之短,是與人為善。交流經驗,互通有無,必然互惠共榮。團隊精神是一種崇高的精神,是解決疑難問題的法寶。如果我們有了好的教學材料,請與同事們共享;如果我們研究出解決某一問題的好方法,也不要獨自享用;如果我們產生了一種新的教學設想,請不要自認淺陋而羞于啟齒,也不要出于畸形的競爭心態而守口如瓶。何必封鎖自己呢?何必單打獨斗呢?與人玫瑰,手留余香,幫助了他人,鞏固了友誼。共勉互利,共同提高,會換來一個好心情。正所謂“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我們肩負著幫助青年教師的任務嗎?你在教壇摸爬滾打有些年頭了,知識結構更健全了,教學視野更寬廣了,教學經驗更豐富了,對教育的理解更深刻了,處理教學內容的方法更靈活了,對重點難點的把握更準確了,解決疑難雜癥的能力更強了。于是,領導說你需要兼顧青年教師的健康成長,甚至還要統籌年級學科的教學。你要是婉言拒絕,也不能說有什么錯。不過,你接受過來就是了。領導對你的安排和交代,青年教師對你的期望都是自然而然,順理成章的事。學校里最大、最重要的教育資源不是教學內容,而是實施教育行為的教育主體。而且,教學內容是死的,教育主體是活的。教學內容被教學主體激活,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能否將教學內容激活,將教學內容激活到什么程度,取決于教學主體的能力。而要使教育事業保持旺盛的活力,持續發展,要以有高水平的教育主體隊伍為先決條件。許多新的教育主體能力的提高,是需要有豐富經驗的教育主體的幫助的。所以說,接受任務是富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學主體責無旁貸的。但是,我們若以權威自居,自詡在教學領域能高屋建瓴,左右逢源,處理問題得心應手,因而對他人居高臨下,將自己所有的意見強加于人,那我們就是太缺乏自知之明,太自以為是了,我們的人格就貶損了。如果我們接受了任務卻流于應付,甚至只領一個虛名,對份內職責不聞不問,那我們就是生活在虛偽之中了。我們的確應該切實履行職責,伸出熱情的手,從教學內容的確立,教學程序的設計,重點難點的把握等各方面給青年教師以切實的幫助。這樣,我們便是一個精神很充實的人。當然,我們也要時時刻刻向年輕人學習,朝氣蓬勃、思維敏捷的年輕教師的確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他們身上有許多東西是我們年長者所欠缺的。
教師,關注人生的功利,更應關注幸福的內涵。應把工作的忙碌當作生活的充實,把學生的成才作為自己的成功。為實現人生價值,要腳踏實地、勤勤懇懇,愛崗敬業,開拓創新,三尺講臺,茲事體大。教師在學術上可以有自己的見解,但不能把講臺變成個人的論壇,要堅持“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要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國家負責,不能想怎么講就怎么講,要做到旗幟鮮明。“如望春風之中,仰沾時雨之化”。這是古人對教育境界的追求,也是黨和人民對教育的殷切期望。教師可謂責任大矣!講臺分量可謂重矣!原我們的課堂和講臺多一些啟人心智的春風,催人奮進的時雨。在施教中時時讓課堂充滿溫馨的氛圍,時時讓平靜的生活蕩起美麗的漣漪,要培養學生出校入世的人文素養、社會責任。面對物質的誘惑、世俗的刺激,我們不崇尚安貧樂道,但也決不能惟利是圖,不擇手段,甚至玷污自己的人格,降低自己的品位,我們要心地坦然,正當追求,用自己辛勤的工作贏得個人應有的回報。
我們在課堂上有過捉襟見肘的尷尬嗎?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偶爾備課欠充分,課堂上難免會出現顧此失彼、甚至不能自圓其說的尷尬。即使備課很充分,也難免出現預先未想周全、甚至未想到的問題,課堂上的擱淺便有可能發生。更何況在師生雙向交流的過程中,更容易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解決起來當然棘手。只根據這些偶然的尷尬來評定老師的教學態度和教學水平當然有矢公允,但若頻繁出現這樣的尷尬,情況就復雜了。是因為教學材料準備得不充分?是對教學材料的性質把握不準?是對教學材料之間的邏輯關系梳理不清?是教學方案設計不合理?是對哪個重要概念理解有誤?等等,諸如這些,可能反應出我們知識結構的欠缺,可能反應了我們認識能力有待提高,可能反映了我們的學科思維欠周密。這些都應該足夠引起我們的重視。但即使是這樣,甚至也可以說這是一個教師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隨著其自身不斷學習和教學經驗的積累,這些現象都可以克服。但如果上述問題的出現是由于執教者教學態度不端正,是原于我們對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重要意義缺乏起碼的認識,是由我們的故步自封、不思進取、甚至是抱殘守缺、得過且過的思想所造成,那問題就大了。我們是在自毀長城呢,我們是在誤人子弟呢,我們的名譽就毀在我們的茍且中,教師隊伍的名譽就毀在我們的茍且中,學校的名譽就毀在我們的茍且中,莘莘學子的前程就毀在我們的茍且中。
我們能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的教學思想貫徹到教學中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而民族的振興關鍵是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創新性人才的培養主要靠學校教育,更主要的是要靠實施教育的教育主體。所以,是否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有足夠的認識,并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賦諸實施,是衡量教師教育思想境界高低的重要尺度。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內在要求,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要使命。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要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應該從培養學生對創新的深刻認識入手。沒有對創新的深刻認識,便不會有真正的創新。在此基礎上,要著力培養他們的創新動機,具體說要激發、培養他們的情感性動機、求知欲動機、好奇心動機、進攻性動機和批判性動機。強烈的創造要靠堅定的意志品質來保持,所以,還要著重鍛造學生的意志品質 ,使學生的意志品質具有目的性、頑強性、果斷性和自制性。同時,還要幫助他們踢開妨礙創造的絆腳石。膽怯是創造的大敵,它會磨滅想象力和創造精神;過分的自我批判、自我否定也會窒息創造;怠惰也是創造的大敵;而性格的片面和狹隘也同樣會抑制創造,缺乏道德感,情感不豐富,都是人格不健全的表現,都會嚴重妨礙創造力的發揮。當我們切實在教學中結合學科實際注重了對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們的教育教學行為便進入了一個很高的境界。
人們常說,做人要有氣質,做事要有風格。我想,作為一名教師,也要有自己的特色,而且是高層次的豐滿的閃耀著燦爛人性的特色。一個教師有了這獨具的、高雅的特色,就會使其教育教學洋溢著風采,充滿著生機,散發出迷人的魅力。人的一生總要有一點精神,教師的全部精神就是一切為了學生;人的一生總要有一點奉獻,教師的全部奉獻就是全身心地教書育人,扎根學校,情系教育,把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灑向學生的心田。“師德”正是教師這個特殊行業的的道德規范。作為教育者,本不必有負重的感覺。不必大談為人師表,不必高喊百年樹人,只要能把與人為善這篇文章做好,做精,自然而然地按教育教學規律去實施教育教學行為,去傳道、授業、解惑、育人,我們就可以理直氣壯的說,我們是名副其實的高尚的人。
[1]吳康寧.我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教育取向研究[J].教育研究,2000(9):51-54.
[2]鄭寶玉.中華傳統倫理道德的現實意義[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4(10):57-58.
[3]顧彬彬.教育的職業觀杜威的職業與教育的思想[J].教育探索,2011(1):9-12.
[4]胡鋒吉.潘宇峰基于責任承擔的教師專業倫理教育[J].中國高教研究,2011(4):132-135.
[5]勞凱聲.教師職業的專業性和教師的專業權利[J].教育研究,2008(2):150-151.
[6]傅維利,朱寧波.試論我國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體系和內容[J].中國教育學刊,2008(2):186-187.
G41
A
2096-4110(2017)01(c)-0030-03
方官印(1983—),男,漢族,河南民權人,碩士研究生,教師,中教一級職稱,研究方向:高中歷史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