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姣儀
摘 要 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及其他種種因素的影響,目前在大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著個人主義風氣盛行、集體主義觀念淡薄的現象。眾所周知,長征精神中的集體主義觀念在整個長征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體現在集體主義精神有助于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是鐵的紀律的內在要求、能夠激發強烈的愛國情懷等方面。因此,我們應當在思想上、組織上、行動上采取必要措施,弘揚長征精神,努力增強大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
關鍵詞 長征精神 大學生 集體主義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2016年是長征勝利8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的講話中指出,“長征精神是當今時代寶貴的精神財富”。本文以長征精神中的集體主義觀念為著力點,結合當今時代大學生集體主義觀念淡薄的特點,著力闡述了集體主義觀念在長征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就當代大學生如何增強集體主義觀念提出了幾點建議。
1當代大學生集體主義觀念淡薄原因及影響探析
當代大學生集體主義觀念淡薄,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目前在校的大學生以90后為主,受當時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由于父母及長輩的關愛有加,導致他們從小就以自我中心,做事很少為他人著想、自私、利己心重、缺乏團隊合作精神,很多當代大學生不愿意為集體和他人做出犧牲和奉獻,不愿意完成集體工作,甚至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其次,從家庭教育來看,家長過分地溺愛孩子,把孩子看作家庭的核心,重視發展孩子的個性和特長,而忽視對孩子集體主義意識的培養。再次,從學校教育來看,學校和老師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學生品格的塑造、思想境界的提升,對學生集體主義精神觀念的培養更是不夠到位。然而,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整個社會對于培育青年人的集體主義觀念不夠重視。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我國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體制。這種經濟結構的變化必然會引起人們觀念的變化,集中反映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取向上。由于青年大學生思想發展還不成熟、不完善,極易受到利益驅動的影響,導致部分大學生集體主義觀念淡化,甚至存在著嚴重的個人主義傾向。
大學生集體主義意識不強,甚至部分大學生存在著嚴重的個人主義傾向,這將給大學生自身和整個社會帶來深遠且長久的不良影響。集體主義觀念淡薄,不僅不利于大學生自身的成才發展,更會對社會進步造成阻礙,減緩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
2充分認識集體主義觀念在長征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中央主力紅軍被迫實行轉移,進行長征。1936年10月,紅一、紅二、紅四三大主力軍會師,標志著長征的勝利結束。紅軍戰士在兩年的時間里歷經千辛萬苦,克服無數艱難險阻,終于完成兩萬五千里長征,譜寫了無比輝煌和壯麗的篇章,成為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的神話。長征的勝利與紅軍戰士在長征途中表現出的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堅定的信念,不怕犧牲的樂觀主義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等長征精神是分不開的。本文僅針對集體主義精神在長征過程中的作用進行初步探討。
(1)集體主義精神有助于形成強大的凝聚力,這是紅軍長征奪取勝利的內在原因。集體主義精神能夠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將全體紅軍戰士緊密團結在一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引領大家朝著同一個目標不懈努力和奮斗,這是紅軍能夠創造長征奇跡、奪取長征勝利的根本原因。
(2)集體主義觀念是鐵的紀律的內在要求,這是紅軍長征實現偉大壯舉的重要保證。紅軍在長征途中,始終嚴格遵守組織紀律和群眾紀律,做到一切行動聽指揮。無論條件多么艱苦,紅軍戰士都堅持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與人民群眾建立和保持了良好的關系。嚴明的紀律在長征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全體紅軍戰士衣食住行的重要保證。鐵的紀律是集體主義觀念強的表現形式,這也充分體現了集體主義意識在紅軍長征中的重要性。
(3)集體主義意識能夠激發強烈的愛國情懷,這是紅軍長征過程中的強大精神支柱。長征的勝利是舉世矚目、令人震撼的,而紅軍在長征過程中所面臨的環境和條件同樣讓人無法忘懷。糧食匱乏,戰士們就啃樹皮、吃草根;環境惡劣,他們也依然不放棄,咬牙堅持。在這種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廣大紅軍戰士仍然緊緊跟隨黨中央的領導,飛奪瀘定橋,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搶奪金沙江,與敵人展開了頑強的斗爭,奪取了長征的偉大勝利。在這背后支撐著廣大紅軍戰士的,是他們對祖國深沉的愛,是心中不變的愛國情懷。這種情懷,是戰士們在集體中逐漸積累和激發出來的;這種情懷,與集體主義意識是分不開的。
3當前時代條件下增強大學生集體主義觀念的有效路徑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加快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念不斷發生變化,日益趨于功利化和世俗化。青年大學生由于思想發展還不成熟、不完善,極易受到利益驅動的影響,導致部分大學生集體主義觀念淡化, 甚至存在著嚴重的個人主義傾向。因此,引導大學生群體自覺向集體主義靠近、幫助他們樹立集體主義信仰、增強大學生集體主義觀念就成為當下亟需解決的問題。
3.1思想上,培養集體主義信仰,努力增強對集體主義的認可度
信仰是一種強烈的信念,是對某種事物的固執信任。信仰可劃分為原始信仰、宗教信仰、哲學信仰和政治信仰四類。其中,“哲學信仰以人自身為核心,以對思想真理或主義的尊奉與踐行為特征,按照人性的或科學的原則對自然、社會、人生進行理想的規劃與實施為主要內容”。據此,集體主義信仰便屬于哲學信仰的范疇。努力培養青年大學生的集體主義信仰,將其納入大學生的人生信仰體系,通過集體主義信仰的力量統領大學生群體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使其真正踐行集體主義。
除此之外,還要大力加強青年大學生對集體主義意義和作用的理解。首先,集體主義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新的時代背景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以及“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完成都對集體主義觀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集體主義與個人發展息息相關。一方面,如果沒有集體利益和集體價值的實現,個人利益和自我價值就很難實現;另一方面,如果不能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集體也就很難進一步發展。因此,青年大學生應努力增強對集體主義的認可,在日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時刻繃緊集體主義觀念這根弦,將集體主義牢記心中。
3.2組織上,增強集體的魅力,尋找增強集體主義觀念的新路徑
3.2.1努力實現集體主義教育課堂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多樣化
新時代背景下,集體主義教育不能依然采取陳舊老套的單一課堂說教和知識灌輸的方法,而應努力尋求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例如,我們可以發展和培育人文學科公選課,在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同時,增加學生接觸倫理道德理論和案例的機會,擴展學生獲得理論認識和反省自我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途徑,從而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
3.2.2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在輕松活潑的活動中培養大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
要盡可能為大學生集體主義意識的培養提供實踐場所和機會,在各種活動中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提高大學生之間的集體凝聚力和向心力。例如,可以開展拔河比賽、趣味運動會、團體辯論賽等豐富多彩且有利于培養大學生集體主義觀念的校園活動,增強集體的魅力,讓廣大青年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團結協作的重要性,進而提升對集體的認同感,增強大學生集體主義觀念。
3.3行動上,多種措施相互配合,共同增強集體主義觀念
3.3.1樹立與集體主義相契合的社會理想
古今中外,與集體主義內在精神相契合的社會理想并不在少數,諸如《天朝田畝制度》、“天下為公”、“大同世界”、近代空想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等。我們暫且先不討論這些社會理想產生的時代背景及實現可能,僅就其核心內涵來看,它們毫無疑問的都包含著集體主義的思想。樹立與集體主義相契合的社會理想,并不是要一味地探索它們實現的可能,而是要將集體主義變成與自身的社會理想緊密相關并具有較強現實操作性的一種信念。“人們傾向于贊賞比他們自然運用的思維水平更高的、在道德領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高于大多數人的思維水平”,“大多數人愿意追求他們能清楚理解的最高的道德思維水平,并經常愿意追求甚至不被他們理解的較高水平的思維”。青年大學生應樹立與集體主義相契合的社會理想,以實際行動踐行集體主義。
3.3.2強調個人對集體的奉獻
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價值觀有三個層次: 一是顧全大局,公私兼顧;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三是大公無私,無私奉獻。青年大學生要增強集體主義觀念,就要強調個人對集體的奉獻。鄧小平曾說:“為了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為了人民大眾的利益,一切有革命覺悟的先進分子必要時都應當犧牲自己的利益”。在長征期間,紅軍戰士都毫不猶豫地把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放在首位,而置自己的個人利益于不顧,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深刻的彰顯出個人對集體無私奉獻的集體主義價值觀。這是發生在紅軍長征路上的暖人事跡:紅六軍團保衛局在過草地時,糧食極度匱乏。為渡過難關,他們決定用野菜充饑。由于分不清哪些野菜有毒,哪些可以食用,紅六軍團保衛局的七人都爭相要求品嘗野菜,以鑒別出無毒的野菜供大家充饑。大家都想把生存的希望留給別人,把危險留給自己。這突出展現了個人對集體的奉獻精神。當代青年大學生同樣應提高思想覺悟,當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顧全大局,服從國家、集體利益的需要。
3.3.3培養群眾意識
群眾意識和集體主義自古以來就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群眾意識和集體主義相互包含、相輔相成。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認為,群眾觀點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觀點,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生命線和根本路線。當前乃至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人民群眾都將是黨開展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強調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重要性,強調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因此,要大力引導和幫助青年大學生樹立群眾意識,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觀點和態度,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不斷提升自己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在人民群眾的實踐中培養集體主義意識,增強大學生集體主義觀念。
3.3.4增強紀律觀念
鐵的紀律是成功的保證,同時也是一個集體得以發展壯大的必要條件。培養青年大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首先要增強紀律觀念。嚴明的組織紀律和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僅是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材的基本保證,也是青年學子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優秀品質。要在長征等革命教育中讓廣大青年大學生更深刻更具體的認識到嚴明紀律的重要意義,從而更好地引導大學生自覺遵守校紀校規,遵紀守法,努力為把自己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而奮斗。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個人私欲膨脹,利己主義盛行,集體主義意識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紅軍長征的勝利譜寫了輝煌壯麗的詩篇,長征精神也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其中的集體主義精神更是在紅軍長征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長征的革命教育中宣揚集體主義精神,增強當代大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和團結合作意識,就有著廣泛而深刻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
[2] 馮天策.略論信仰本體的起源、分類和本質[J].東岳論叢,2007(1):150.
[3] 丁紹宏,王平.論大學生集體主義教育的目標創新[J].東北師大學報,2013(4):264.
[4] [美]柯爾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學[M].魏賢超,柯森,等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58.
[5] 遲成勇.論長征精神的德育價值——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M].毛澤東思想研究,2016(3):33.
[6]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