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琨+陳五軍
一、青島的開放歷史和開放現狀
作為一座沿海城市,青島的開放由來已久,青島興于開放,立于開放,沒有開放,就沒有青島的今天和未來。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青島始終勇立潮頭,敢為人先,青島的發展蒸蒸日上、與日俱進、有目共睹。1984年,青島成為大陸首批沿海對外開放城市,從此打開了飛速發展的閘門;2011年青島成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核心區域的龍頭城市;青島的對外開放水平持續提升,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成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城市和海上合作戰略支點,正在謀建絲綢之路雙向開放橋頭堡,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成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綜合樞紐城市。而今,青島在全國開放大局中的地位更加凸顯。青島的開放,前30年主要是“引進來”,而今是深耕“走出去”,改變以往以“引進來”為主的對外開放模式,轉向“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雙向開放模式,實現開放型經濟新路徑。
二、青島繼續擴大開放、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必要性
今天青島取得的成績,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青島的發展,還得靠繼續開放,越開放越發展。
(一)黨中央的殷切要求。對外開放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鄧小平同志曾說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把“開放”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指出要“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習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能關上,也不會關上”。《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也明確要求沿海城市加強港口建設,強化國際樞紐機場功能,加大改革創新,加快對外開放。這都要求青島不能停下開放的腳步。
(二)現代城市發展的需要。城市是國民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主要空間載體。青島改革開放30多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證明,不斷推進改革開放是城市發展的靈魂。城市經濟活力的競爭,主要體現在改革開放、結構特征和創新能力等方面。未來,中國城市經濟最具活力的亮點將從特大城市轉移到深圳、杭州、青島等為代表的區域中心城市,開放讓青島這座城市充滿活力,也讓人們感覺到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生長力量。
(三)新常態下青島實現新發展的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改革開放進入了新時期、新常態。不管是國家、地區還是城市,如果不主動積極作為,就可能出現經濟增速大幅放緩、社會發展停滯不前、甚至掉進“中等收入陷阱”的危機。能不能適應新常態,關鍵就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青島這些年突飛猛進的發展都得益于開放,而青島未來的騰飛無疑也離不開開放策略。
三、推動青島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的幾點建議
(一)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立開放型經濟,關鍵要完善“引進來”“走出去”的良好環境,形成有利于合作共贏的新體制。在“引進來”方面要聚焦青島的主導產業和優勢,聚焦區域重點,重點引進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朝陽產業;調整進口結構,加大進口資源性產品。進一步放寬外商投資市場準入,實行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促進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在“走出去”方面要制定境外投資重點產業、區域和國別發展規劃,參與全球經濟合作與競爭,提高自主品牌產品的出口規模,調整出口商品結構,加大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走企業標準化發展道路,遵守國際標準,積極參與制定國際標準,提高定價能力,以減輕甚至避免市場風險尤其是價格風險;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推進青島服務外包業發展,支持我市企業到國外建立國際營銷網絡,鼓勵商貿物流、電子商務、郵政快遞等到國外拓展業務。
(二)以“一帶一路”建設推動開放型經濟邁向新臺階。青島要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以國際城市建設引領帶動提升對外開放水平。近兩年來,青島先后累計在22個國家舉辦了“絲路對話”系列活動,達成多個經貿合作協議,拓展了地方經貿合作。“一帶一路”正在形成龐大的產業鏈經濟,是國際合作“聚寶盆”,要盡快形成一種可持續的合作運營模式,讓海外多元化經營成為一種“新常態”。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和海洋產業,加快建設海洋合作交流中心,設立海洋經濟合作示范區、海洋人才教育中心,在海洋科技、海洋環境保護和災害應對、國際遠洋漁業、海洋經貿等海洋領域開展多層次國際合作。發揮我市軌道交通、電力能源、工程建設等行業優勢,深入實施品牌、資本、市場、人才和技術的國際化戰略,建設一批境外經貿合作園區。全方位對接國家自由貿易區戰略,發揮自由貿易區對貿易投資的促進作用,深入推動與自貿區國家的經貿合作,加快推動保稅港區向自由貿易區發展。
(三)以體育、文化、旅游、經貿融合發展助推開放型經濟發展。體育、文化、旅游是深化交流、增進國際友誼的天然紐帶和橋梁。要繼續促進青島國際啤酒節、青島國際海洋節、國際時裝周、青島音樂節、金沙灘文化旅游節等重大節會活動的高端化、國際化發展,探索舉辦突出藍色經濟優勢和中日韓經貿合作優勢的品牌節會活動。要以舉辦越來越多的大型國際活動為契機,做大做強國際會議產業,如中國青島藍色經濟發展國際高峰論壇、世界園藝博覽會、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國際航海博覽會等,擴大其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推進會展設施建設,提升節會商務旅游綜合服務功能,壯大節會商務旅游實力。
(四)建設一支開放型、創新型、務實型人才隊伍。要緊抓隊伍建設,培養一支愛交友、有專長、敢創新、會協作、講程序、負責任的人才隊伍來促進開放。培養引進一批創新創業團隊、產業領軍人才和實用技能人才,調動高校、研究機構和各領域人員的積極性,促進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項目同實際生產對接,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的聯結通道。
(五)培育誠信、開放、創新、包容的青島精神。積極向上的城市文化和精神對城市發展有巨大的指引作用,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之源,是城市的“軟實力”。樹立城市誠信形象,堅決制止拖欠貨款、貸款、稅款,違約和制售假冒偽劣產品,披露虛假信息、質量欺詐、商標侵權、專利技術侵權和價格欺詐等現象的發生盡快建立個人和企業信用征集、評價及信息管理體系;開展建立誠信檔案和誠信主題活動,提高公民誠信意識。培育敢闖敢試、開放包容的青島精神,營造鼓勵創新、崇尚開拓、勇于試錯、寬容失敗的環境氛圍。激發全民的創新創業創造熱情,培植城市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
綜上所述,促進青島開放型經濟發展、建設現代國際灣城,是每個青島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每個人都應有愛青島、建青島、興青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青島的開放發展不懈努力,共建“開放青島”、“創新青島”、“誠信青島”、“和諧青島”。
作者簡介:李琨,黃島區委黨校講師;陳五軍,青島東海藥業有限公司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