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愛青
【摘要】近年來,雖然唐山市的經濟發展較快,但產業結構的不夠合理,這樣會導致經濟增長的后續動力不足,因此,本文對唐山市經濟增長的變化和產業結構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并針對唐山市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變化過程所遇到的問題,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唐山產業結構 變化 經濟增長
1產業結構變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一個地區或國家的經濟增長和當地的產業結構變動之間關系密切,兩者之間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合理的產業結構不僅會促進各個產業的發展也會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推動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相反,當一個地區或國家的產業結構不夠合理,它不僅使產業自身難以得到發展,整個地區或國家的經濟也會受到負面影響。因此,經濟增長速度會影響產業結構,產業結構會影響經濟增長的速度。
近年來,雖然唐山市的經濟總量穩居省第一位,但存在二次產業比重過高的、第三產業發展緩慢的問題,產業結構的不夠合理。唐山市從1 9 9 8年就已經開始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并積極推動產業升級,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唐山市的產業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三次產業結構由9.4:58.2:32.4調整優化為9.4:55.2:35.4,但與全國的產業結構9.0:40.5:50.5相比較,差距明顯,導致2015年GDP少于2014年的問題,由于產業結構的演變過程也是經濟增長的過程,因此促進唐山市經濟增長的關鍵還是調整產業結構。
2唐山市三次產業結構的現狀及問題
圖1 1984-2015 年唐山市三次產業結構比例變化
從 1984-2015 年唐山市三次產業的散點圖1中可以看出,1984年以來,唐山市三次產業比例經歷了從“二、一、三”向“二、三、一”形式的轉變,第二產業歷年所占比例最大,1984—2015 年間第二產業比例平均值達到 52.12%,其中, 2011年達到最高60%后開始回落,到2015年的回落老了55%,第一產業的比例卻逐步下降,而第三產業的比例自1991年它的比例在超過第一產業比例后一直在30%左右波動,只是近幾年才有明顯的上升趨勢,到2015年已達到35%。因此,唐山市的產業結構存第二產業比重過高,第三產業增長緩慢的問題。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問題:
第一,第二產業比重過高,第二產業中工業占主體。從唐山市各年的產業結構比例構成上看,1991年第三產業比例超過了第一產業的占比后,唐山市的第一產業構成比例急劇的下滑,而第二產業的比例在不斷的提升中,工業在GDP中的占比均在53%~55%之間,,由于第二產業中重工業尤其是傳統支柱產業的過度擴張,導致第一、三產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少,這種擠出效應就造成了產業結構的不合理。
第二,第一產業就業比重太高。唐山市的第一產業人口比例太大但產值比例太低,且城鄉收入差距太大,成為影響產業結構效益水平、經濟增長及社會穩定的關鍵要素,根據唐山統計年鑒(2015)數據顯示,2008-2014年第一產業就業27.1%~31.1之間,而2014年唐山市的GDP中第一產業僅占9.32%,這樣導致第一產業的勞動人口難以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不能實現產業就業人群比例的流動,同時也不能實現產業結構變化的生產要素配置。
第三,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低。第三產業各行業對GDP貢獻除較低層次的傳統第三產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金融業、批發零售業外,均低于2%,遠遠低于第二產業中工業的貢獻率。此外,唐山市第三產業內部層次偏低,較高水平上代表第三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科技創新、文化教育物流、法律制度、信息咨詢業等社會發展服務業對 GDP 的貢獻率太低,其他行業的貢獻率均低于1%,從產業平衡的角度來看,唐山市第三產業內部結構應進行進一步的調整,對內部結構比例的構成,促進第三產業的優化升級,進一步優化調整以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
3 唐山市三次產業結構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總體來說,造成唐山市目前產業結構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唐山市自身的原因,也和整體國家經濟發展背景相關。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
首先,國家政策導向對唐山經濟的影響。比如:國家“八五”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優先發展重工業,唐山市在這一經濟發展政策的影響下,唐山市經濟增長實現了比較快的發展速度,重工業產業發展比較突出,但是這也造成了唐山市畸形的產業結構,這樣阻礙了唐山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唐山市“十一五”和“十二五”經濟發展時期,市政府開始對畸形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經過多年的產業結構調整,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畸形產業結構現狀并未得到很大程度改善。
其次,各個產業的就業結構與產業結構比例不平衡。唐山市各個產業的就業結構和產值結構比例不平衡,就業結構與產值結構的不平衡表現在不同產業之間的勞動生產率存在著較大差異,也反映出勞動力在社會各產業之間的轉移存在較大障礙。需要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加快勞動者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的轉移,改變就業的產業構成比例。
最后,唐山市在人才教育方面比較落后,教育投入比較薄弱,居民教育水平比較低,人才引進力度不夠,相關產業發展缺乏人才,導致大量勞動力只能從事附加值比較低的能源產業,不能有效的吸引高新產業來改造自身經濟產業結構可以說,現有的唐山市的產業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和唐山市本身的人才基礎、經濟基礎等因素息息相關。
4唐山市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
從前面分析得出主要產業產值變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本文從產業結構比例構成變化的角度來分析與唐山市經濟增長內在關系的實證分析。本文結合之前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定義了產業結構比例變化的指標值 K,K 的定義如下所示:
在上面的公式里:K 為產業結構比例變化指標, Qi1 為第 i 次產業產值占總產值的報告期比重, Qi0為定義的起始第 i 次產業產值占總產值的基期比重。
采用統計軟件 Eviews 6.0 軟件對樣本數據做單位根檢驗。在統計學上檢驗序列是否平穩性的方法有單位根檢驗,檢驗的分析方法如下所示:
首先定義模型為:
其中εt為白噪聲,t 為趨勢因素,Δ為變量的一階差分,原假設為: H0:ρ=1,備擇假設為: H1:ρ≠1。對于該模型一般采用統計量τ=T( ),其中 為ρ的估計值,T 為樣本個數,Δyt采用 AIC 或者 BIC 準則來判斷最佳的階數,最后通過比較統計量τ和臨界值的大小,若τ統計量小于臨界值,則被檢驗樣本值是平穩的,否則是不平穩序列。
將原始數據處理導入軟件中,對指標值 LGDP(對 GDP 取自然對數的值)和 K 值的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能夠得到,ADF - Fisher Chi-squar的檢驗 P 值=0.0019小于 0.05, LGDP 與 K 值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的,這表明 1985-2015 年經濟結構較為穩定。LGDP 與 K 值序列是平穩的。
5結論
通過單位根檢驗發現,并結合實際的經濟增長狀況來看,經濟結構比例構成狀況波動較為穩定,因為,第二產業的占比提升較大,這也成為唐山市經濟增長較為穩定的重要原因,也可以得出結論是在 1985-2015 年 LGDP 與 K 值均是平穩發展的。第二產業的產值比例在不斷的提升,唐山市整體經濟增長是由第二產業的比例提高所造成的。
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產業結構狀況的制約,要想促進唐山市經濟的進一步增長就必須對其現有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所以,需要依據唐山市經濟增長的現狀,加大產業政策的推出,推動唐山市產業結構的轉型發展,這是實現唐山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措施。
參考文獻:
[1]陳英.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的動態經濟學一對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思考[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7(6).
[2]唐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3]王維國,霍穎.經濟結構變迂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研究——以遼寧省為例[J].開發研究,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