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首文 高興軍 鐘炳偉 徐潤生
摘 要 以調動學生的學習《有機化學》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效率為主要目的,在教學內容、互動式教學方法及形成性考核體系這幾個方面探索了形成性考核體系驅動的互動式教學模式。
關鍵詞 有機化學 互動教學 形成性考核 考核驅動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有機化學作為四大化學之一,一直是高等院校中化工、食品、制藥、環境、生物技術等本科專業的一門重要必修基礎課,該課程一直以系統性強,內容多,知識點抽象著稱,對于初學者來說,本身學習難度很大。而傳統教師講學生聽的教育模式,枯燥乏味,學生易產生倦怠情緒,學習效率不高,已經不能適應現階段學生在有限學時內掌握所有必要知識點的要求。在現階段有機化學課程教學中,如何協調好“教”與“學”的關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積極性,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擺在高校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
互動式教學模式是以培養學生自主意識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在承認學生作為獨立的教學主體的前提下,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絕對權威的主導地位,使師生在相互影響、相互活動中產生教學共鳴,實現教學相長的一種教學方法。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優化教學互動的方式,真正做到互動,教師主導,學生主動,彼此交流。而形成性考核,是指對學習者學習過程的階段性測評,是課程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外研究發現,形成性評價優于總結性評價在于它可以測量出“某些不能輕易或充分地從總結性考試中所獲的學業成績”。本文根據近幾年來我校有機化學課題組在互動式教學模式結合形成性考核辦法應用于教學環節中的一些經驗嘗試和交流成果進行初步探討。
1完善教學內容體系,為形成性考核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展開奠定基礎
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必須建立在具體的教學內容、培養目標和學生需求的基礎上。實際教學中,由于不同專業學生學時不同,要求不同,知識重點也不同,另外學生已掌握的基礎知識也存在差異性。因此,進一步深化理解,拓展視野,研究形成一套線索清晰、內容完整、伸縮自如的教學內容體系,適應不同專業不同基礎學生需求,是我們研究實施形成性考核驅動的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前提。經過長期實踐總結,我們初步形成兩個層面的教學內容體系。
一是內部的體系,分基礎、重點和簡介三個層次:基礎部分是碳氫化合物,重點部分包括鹵代烴、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簡介部分包括脂類化合物、光譜等。針對不同的專業需求,這一體系是相對可調的,如對于木材科學專業,碳水化合物一章可以作為簡介部分,但對于食品,中藥類應作為重點部分,因為碳水化合物這些內容是后續學習生物化學、中藥化學、食品化學等課程的重要基礎。
二是外部的體系,主要是教師應充分掌握的課程相關的知識點。分三個部分:一部分是學習前學生已經具備的基礎知識,教師在開課前應向學生了解相關情況;第二部分是學生在學習時與有機化學課程知識點有關的知識點,這需要教師在開課時向學生延伸介紹;最后一部分是學習后有機化學課程知識點的拓展內容,在學生進行深入學習時可能會遇到,需要教師向學生進行補充說明的知識點。
為了解決好課程教學中“教”的問題,為形成性評價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有機化學課程組首先系統的研究了專業學生的培養計劃、課程大綱,根據不同的專業對有機化學課程的知識點內容要求進行了區分,形成了針對不同專業的內部知識體系。根據不同專業的內部知識體系和評價辦法,任課教師會更加有針對性地去鉆研教材,查閱相關文獻,逐步完善和健全外部教學內容體系。經調查發現,形成與完善這兩層教學體系能有效的避免任課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知識點內容“滿盤灌”和學生學習效率不高的問題。
2互動式教學方法的探索與總結
“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妥善地選擇教學方法。”(孔德拉秋克)教學方法是教學模式的核心,而教學方法只有形成靈活的體系,才能形成切實的教學效果。在有機化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如何根據有機化學教學內容體系的需要,將抽象的、枯燥的教學內容轉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動感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積極性,對任課教師互動式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互動式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也各有特點。經多年有機化學課程研究實踐經驗并結合文獻報道,本課題組歸納出了幾種行之有效的互動式教學方法:一是精選案例式互動。運用多媒體等手法呈現精選知識點個案,請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嘗試提出解決方案,勘校正誤,設置懸念,然后抓住重點、熱點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為理論知識。這種互動式教學方法的一般過程為:案例解說-嘗試解決-設置懸念-理論學習-剖析方案;二是主題探討式互動。主題是互動教學的“導火線”,圍繞主題拋出問題,展開教學雙方互動,問題的選擇需具有啟發性、思考性、貼近實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探討熱情,在學生的熱情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根據討論的情況隨時啟發學生傳授和運用知識;三是歸納問題式互動。就是課前針對教學目的、教學重難點問題,歸納互動問題。教學開始,教師逐一向學生拋出,學生廣泛進行思辨、爭論,在開拓思路的同時,最后達到了解熟悉所學內容的目的,可以有效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有機化學的積極性、創造性;四是自主探究式互動,由學生在學習完相應的知識內容后,對存在的疑惑或者提出的探究性問題進行交流互動,目的在于根除學生心中的“攔路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五是結合仿真式互動。在教師傳授知識點內容時,運用虛擬仿真軟件、多媒體或實物模型等教學輔助工具與學生進行思維上的互動,讓學生在學習抽象、枯燥的知識點時,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直觀的視覺感受或零距離接觸來加深對知識點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六是結合實驗式互動。指采取實驗教學的方式,通過師生之間的實踐交流,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帶著目的去深入了解和掌握知識點內容,去解決實際問題,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加深了他們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消化吸收。
在教學過程中,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絕對孤立的,有時候選用一種互動式教學方法的同時也可以結合其他形式的教學方法來一起使用。通過優化教學互動的方式,即通過調節師生的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教師與學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以產生教學共振,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3結合教學重點,靈活運用
經過長期在有機化學的課堂教學的實踐積累,在已有的課程教學內容體系基礎上,我課題組認為有機化學的教學重點可以大致可分兩個方面:一是研究如何以分子構造式為基礎,結合價鍵理論、電子效應理論,指導學生推測化合物的性質、特征反應、制備方法等,以強化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二是通過探究結構的差異,所含取代基、官能團的位置,所存在的電子效應,區分不同類型化合物的特性、內在聯系、相似化合物的差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總結歸納能力,引導學生更好地透過現象認識本質。
掌握了有機化學課程教學的內部知識體系和重點,就為我們靈活運用互動式教學方法明確了方向,如何將互動式教學方法在課程中精心組織、靈活運用,充分協調好“教”與“學”的問題,對任課教師教學技能的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準備充分是上好課的前提,在準備階段,教師應深入鉆研教材、查閱相關文獻,全盤掌握內部、外部知識內容體系和教學重點。在此基礎上還應發揮主觀能動性,將互動式教學方法與課程內容進行結合,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增強課程的趣味性和回味性,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映像,幫助記憶,提高學習效率。
4構建形成性考核體系,形成以此驅動的互動式教學檢驗標準
為了改變傳統的總結性評價的局限,促進互動式教學的運用和檢驗成效,我們初步構建出了一套雙向驅動的形成性考核評價體系。通過形成性考核的檢驗,學生能準確的知曉現階段的學習狀況,并能根據考核評價結果主動去彌補不足,調整學習方法、心態,為下階段學習做準備。教師也能在此幫助下對自己教學方法的運用進行評估,驅使其對教學方法做相應的改進。
對學生的形成性評價主要在五個方面體現:一是課程內容階段性測試,根據課程內容的關聯性和教學時間安排,把課程測試考核分為四個部分(① 烴類 ②醇、醛、酮、羧酸 ③ 含氮化合物與雜環化合物 ④ 糖類與蛋白質)分別進行測評;二是課間小組討論評定,教師有序安排學生組合,采取組間競爭的方式圍繞教師擬定主題,對課程的重點、難點內容,或者是拓展性內容集中進行小組討論,并由學生進行講解,最后由學生進行總結說明。教師根據學生參加討論、總結發言等記錄情況給予評價并評定成績;三是自學記錄評價,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閱讀課程相關書籍、瀏覽光盤視頻、查閱網上論文,完成小論文或網上作業等方式進行自學,并記錄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掌握知識程度,以及對難點、重點和疑難問題的理解等。這是考核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主要形式,主要通過網絡課程的建設來實現和監控。教師根據學習記錄,學習成果,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進行成績評定;四是知識遷移能力考核,知識遷移能力是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新的領域、解決新的問題時所體現的素質和能力。主要考核學生利用課程所學知識,通過知識間的聯系,找到知識連接點,進行知識轉化的能力。比如學生學了親電加成反應,已經掌握了加成的方向規律,等到學習親核加成時,教師可以簡單回顧一下親電加成反應的規律,通過現場問題請學生解答或提問讓學生說出親電加成反應的規律的基礎上提出親核加成的規律。消除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也可以利用類似的方法來考察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五是平時表現評定,根據學生平時出勤、作業完成情況等方面來評定。
對教師的形成性評價體現在二個方面:一是按照一定的教學內容作為節點,鼓勵學生通過網上平臺對現階段教師的互動式教學的內容、方式和成效給出評價;二是從學生的階段性學習成績與學習熱情方面對教師進行評價。
建立在對教師和學生雙向驅動機制下的形成性考核體系主要的作用點是課堂,目的就是要讓教師能夠充分運用互動式教學方法有效地利用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學習中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另外,在有機化學教學中,為了保證有機化學課堂教學重點明確和整個知識內容體系的完整性,我們在逐步增加形成性評價體系的地位的同時也強調總結性評價。總結性測評范圍全面覆蓋有機化學的核心內容,并突出教學重點——結構與性質的辯證關系及化合物的化學性質,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擔負起支撐相應學科的重任。
參考文獻
[1] 王潔,陸克義,張軒萍,等.互動式教學法在高等醫學院校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24):113.
[2] Wood,R.Assessment and Testing:ASurvey of Research[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3] 周畢文,李金林,田作堂.互動式教學法研究分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9):104.
[4] 黃學斌,郭燕文.基于課堂無線應答系統的有機化學互動教學模式探索[J].大學化學,2013,28(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