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世東 牟曉宇Z
摘 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學科交融,相互滲透,化學各大分支的界限日趨模糊。而化學與生物向來密不可分,其在生命科學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顯現。無機及分析化學是一門以課堂傳授和學生實驗為基礎的課程,其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幫助學生對無機及分析化學基本理論概念和基本知識有全面的感性認識和理解,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理論知識、實踐能力、綜合素質方面的協調發展,加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針對我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宗旨,對我校生物技術專業的基礎專業課程無機及分析化學對生物技術專業的作用進行剖析。
關鍵詞 生物技術 無機及分析化學 專業定位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在當代大學生的培養模式正在由傳統的注重理論素養向科研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兩個方向進行轉變,而我們獨立學院的側重點則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上背景下,無機及分析化學作為我校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首先要學習的專業基礎課程,在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學科交融,相互滲透,化學各大分支的界限日趨模糊。而化學與生物向來密不可分,其在生命科學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顯現。其中,無機化學與分析化學作為本校生物技術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即是該專業后續課程的基礎,又是專業人才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對它們的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無機及分析化學是一門以課堂傳授和學生實驗為基礎的課程,其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幫助學生對無機及分析化學基本理論概念和基本知識有全面的感性認識和理解,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理論知識、實踐能力、綜合素質方面的協調發展,加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無機及分析化學教學在培養學生應用能力中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式,對學生的學習和創新能動性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如何搞好無機及分析化學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使教與學變得輕松有趣,是值得每位無機化學教師深思的問題。針對目前高校的無機化學教學現狀,應從素質培養提高能力等方面,結合教學實踐,對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的改革進行了探索,以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提高無機及分析化學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充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我校無機及分析化學最初借鑒于濟南大學的教學大綱,課程共有72 學時,在大學一年級上學期進行,主要分為五大知識模塊:化學熱力學基礎,四大反應平衡及滴定分析,原子分子結構,儀器分析簡介及元素化學。但是對于我校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來說,大一大二課業任務較重,且元素化學部分與生物技術專業后續課程相關性不大,故而我們對相關知識模塊進行調整,刪除了元素化學這一模塊,形成了以化學熱力學為基礎,四大反應平衡為中心,原子分子機構與儀器分析簡介為補充的知識體系,同時將課時壓縮到56學時。
但學時的壓縮對課程的教學,尤其是剛剛開始起步的“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針對該程的特點并結合教學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一些教學體會:上好緒論課,引發學習興趣,吃透教材,靈活教學模式,板書與多媒體課件相結合,豐富教學手段,解決疑點,做到深入淺出,認真組織實驗,提高教學質量。對我校生物技術專業來說,《無機及分析化學》是第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教學任務艱巨,又面臨課時壓縮等問題,但學時減少應該不是降低對該課程的要求,而是提高對教師教學的要求。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一定會多加探索和嘗試,不斷努力,本著對學生,對課程負責的態度,認真上好每一節課。通過以上措施,使學生較為熟練地掌握無機及分析化學的基本知識,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并為其它專業課的學習和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浩文,唐定國.《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和改革初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6).
[2] 歐光川,侯江華,王瓊,袁霖.生物工程專業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4).
[3] 楊守潔.基礎化學實驗緒論課教學探討與實踐[J].廣州化工,2014(20).
[4] 趙斯琴,莊曉娟,韓明梅.對《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部分實驗內容的修正[J].內蒙古石油化工,2005,31(3).
[5] 譚桂娥,曾秀瓊,李秀玲,趙華絨,王彥廣.非化學專業基礎化學實驗的教學探索[J].大學化學,2015,30(6).
[6] 王耀先,劉丹丹,張秋霞,賀國旭,王香.多媒體技術在非化學專業無機及分析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廣東化工,2012,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