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媛媛
摘 要 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活動區活動占了很重一部分比例。它不僅能夠貼合主題,引導幼兒進行探索、研究、實踐。通過在各個區域里的活動能夠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關鍵詞 幼兒 合作行為 觀察 指導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經筆者觀察新入園的小班幼兒在沒有老師的引導下往往不會與同伴合作。因為幼兒合作行為的發展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相輔相成。年齡越小合作意識越薄弱,合作方法也就越少。他們不會協調與同伴之間的相處關系、沒有與同伴協商解決問題的經驗、甚至不會分工合作。經過觀察與實踐,可以通過一些有效的措施進行改善。
1幫助幼兒認識各種社會關系,學習與人交流
案例一:在小班娃娃家的活動中,浩浩戴著爸爸的頭飾扮演爸爸,希希戴著媽媽的頭飾扮演媽媽,在整個過程中兩個人沒有語言交流,一人埋頭反復將各種蔬菜水果倒在鍋里進行大雜燴,另一人抱著娃娃漫無目的四處溜達。教師上前引導說:“你們的寶寶多大了?你們想為他做什么可口的飯菜?吃完飯后你們有什么想做的事情嗎?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吧?”然而在接下來的觀察中兩人依然沒有交流合作,個人做個人的事情。
以上案例中教師發現兩名幼兒的個體行為后雖然進行干預,兩名幼兒仍然不會進行合作。首先他們不懂爸爸媽媽兩種人之間的關系:為什么要在一起?在一起會說什么?做什么?這些幼兒都不太明白。因為缺少這種社會關系的認知經驗,所以幼兒不會參與游戲。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利用幼兒身邊熟識的親人與朋友進行因勢利導。
1.1營造家庭成員共處的時間與氛圍
據調查,現在的年輕父母很少有與幼兒一同共處的時間,休息時基本都是抱著手機、打電玩游戲、進行為家務勞作、看書讀報等等,而放任幼兒自己看書、玩玩具。全家一晚上甚至說不上幾句話,更不必提交流。幼兒從自己周邊的環境里了解不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所以要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相處、合作的關系,首先要從家庭中做起。請父母制定計劃,在家每天能與幼兒共處的時間超越一小時以上。這種共處不僅是指幼兒獨自看書、繪畫……而爸爸媽媽坐在身邊看報紙或玩手機。而是要求高質量的共同參與一項游戲或進行戶外運動,有密切的肢體、語言接觸;一同閱讀一本繪本互相談談感受,或是用故事圖畫的方式對讀過的故事畫一幅插圖;參與爸爸媽媽的家庭勞作,媽媽誰做飯時幼兒和爸爸可以參與摘菜、洗菜……就這樣從每天的相處過程中使幼兒了解人物關系,掌握與人交流的技巧,學會并協調與同伴之間相處的關系。
1.2創設與親戚朋友、小區同伴之間同齡人的相處機會
通過調查這個年齡段的幼兒基本都是家庭中的獨生子女,所以在情感上他們比較孤單,沒有多孩相處的優勢。在家他們基本都是獨處時間,和自己玩、和自己交流,玩具、圖書、電子產品相伴。如果能與同齡幼兒在一起,他們就會形成一個小社會團體,形成一系列社會發展。
1.3發揮家園友好小組功能
小班幼兒初入園時與同伴都是陌生的關系, 存有生疏感的幼兒不會主動與同伴交流、合作。這時可以進行家訪調查,按居住區域劃分,相鄰小區的幼兒為一個家庭小組,根據季節、實事、節假日在家長陪同下每月進行1-2次友好小組活動,例如:春天組織采摘草莓活動、創城時期進行撿垃圾發倡議書的活動、過年的時候進行活動、三八婦女節的時候可以進行做蛋糕送給媽媽的活動、春天進行親子運動會的活動等等。
2引導幼兒學會商討問題,制定計劃,進行分工
案例二:在小班搭建區進行《美麗的秋天》的主題中,教師指導小朋友搭建中山公園。笑笑、彤彤、仔仔、睿睿開心地選擇進區搭建,活動進行十分鐘后,四個孩子忙作一團,塑料、木頭玩具拋灑一地?;顒忧埃處熡袔ьI幼兒遠足的經驗,在中山公園里參觀了兒童游樂場、動物園、植物園等場所以及各種各樣的雕塑。在搭建過程中,教師收先通過引導幼兒回顧參觀中山公園時看到的建筑、設施,四名幼兒能夠帶著目標進行搭建。又過十分鐘,發現似夢幼兒圍在一起正在搭花房。教師再次干預說:“你們有四個人,可不可以分工合作呢?”四名兒童點頭答應,五分鐘之后,在觀察幼兒時,四名幼兒依然湊在一起搭花房。可以得出總結,幼兒對分工合作并不理解。怎樣分配?誰來分配?分配給誰?他們渾然不知,教師需要把分工的方法教給幼兒。
2.1老師適時參與,作為組織者協同幼兒制定計劃,進行人員分配
對3~4歲的幼兒強調分工是很抽象、籠統的,需要教師進行示范。首先要做好分工前的準備工作——找出問題。例如案例二中老師可以組織幼兒互動,提出問題 “中山公園都有什么?我們可以搭什么?用什么材料?搭成什么形狀……”然后進行第二步——制定方案。老師繼續引導“在什么位置搭花房?什么位置搭動物園……從哪開始搭建?”制定第三步——分配人員。引導幼兒“誰想搭花房?誰搭過山車……”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自薦領取搭建任務。最后一部進行整合——合作。幼兒領取任務后實施搭建,最后組合成一件作品。
2.2有目的設計游戲在活動區中創設小組合作的機會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幼兒進行小組分工的培養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樣成。需要在活動區中盡可能多地提供小組合作機會。
以上都是可以培養幼兒合作行為的方法措施,此外讓幼兒學會分享,能夠緊密聯系幼兒之間的情感,互相喜歡,也能促進幼兒之間的合作??傊?,創設良好地合作環境,教師多鼓勵、引導幼兒進行交流,就能夠是有人體會到與同伴交往的樂趣,領悟與同伴交往、合作的精髓,為幼兒見良好的社會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