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輝琴
摘 要 家長的家居安全意識水平直接影響到兒童家庭意外傷害的數量和嚴重性,了解家長家居安全意識水平對預防兒童家庭意外傷害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采用自編問卷對廣州市5所幼兒園近100位學前兒童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及訪談。結果表明:所調查的學前兒童家長的家居安全意識水平普遍都比較低;學前兒童家長的學歷水平對家居安全意識水平有影響,兩者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學前兒童家長所從事的職業、家庭收入與家居安全意識水平之間不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學前兒童父親與母親在家居安全意識水平上不存在顯著的差異;家庭所在社區與家長家居安全意識水平存在顯著的正相關。
關鍵詞 學前兒童家長 意外傷害 防范意識 急救能力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1問題的提出
家,總是被人們看作是最安全的地方,是幸福的港灣。但世界衛生組織近期的調查表明,家庭意外造成的傷亡要多于交通事故的傷亡。而且家庭事故50%的受害者是10歲以下的兒童。調查顯示,我國每年有四五十萬兒童受害,近兩萬人死亡,占我國兒童死亡原因中的26.1%,而且這個數字還以每年7%~10%的速度上升。有資料表明,52%以上的意外傷害發生在家里,甚至就發生在父母的眼皮底下。
毫無疑問,了解家長家居安全意識水平對預防兒童家庭意外傷害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試圖借用“家居安全意識”這一概念,對廣州市學前兒童家長家居安全意識現狀作分析研究。這里所講的家長家居安全現狀主要是指家長對學前兒童在家庭中的保護意識現狀。本文報告了整個研究的部分結果。
2研究方法及過程
本研究采用自編問卷,共三個維度,分別是防范意識、院前處理能力、對孩子的教育程度。本研究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均在0.53以上,隨機選取廣州5間幼兒園幼兒家長進行調查和訪問,發放問卷100份,回收94份,有效問卷91份,有效回收率為97%。采用Spss 11進行數據分析。
3研究結果
(1)本研究通過頻率分析得出家長的家居安全意識水平平均值分別為67.6(滿分100),處在家居意識較低層次,有64.2%的家長的家居安全意識都處于較低和很低層次。
(2)學前兒童家長的學歷水平與家居安全意識水平的總體水平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家長的家居安全意識的平均分總體上隨著學歷水平的提高而呈上升的趨勢。但家長從事的職業與家居安全意識之間不存在顯著相關性。而且家庭收入與家長家居安全意識之間也不存在顯著相關性。
(3)家庭所在的社區安全防護措施與家居安全意識水平的總體水平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家長的家居安全意識的平均分總體上隨著社區安全防護措施的優化而呈上升的趨勢。
(4)學前兒童父親與母親在家居安全意識水平上的比較。本研究通過頻率分析以及獨立樣本T檢驗對學前兒童父親的家居安全意識水平與母親的進行了比較。分析結果表明,兩者在家居安全意識上不存在顯著的差異(P>0.01),兩者在家居安全意識及其兩個緯度上的平均得分也比較相近。
4相關討論
(1)從研究結果來看,所調查的學前兒童家長家居安全意識水平普遍比較低。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家是最安全的地方,回到家,就像回到了高枕無憂的洞天福地。所有的防范意識,警惕心都拋到了腦后。也正是家長的這種看法縱容了自己,導致悲劇的發生。筆者通過一些訪談、觀察了解到,一些家長根本沒意識到家里也會發生意外,例如,很多家長不知到一粒日本豆、一條薄薄的絲巾也可以使人窒息死亡。
(2)家長的家居安全意識水平與社區環境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這與本研究提出的假設是相一致的。家長的家居安全意識是在一個具體的環境中逐漸形成的。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個人的家居安全意識會受其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不斷提高。相反,在一個骯臟不堪的環境里,個人的家居安全意識會受其同化而不斷下降。因此,應該為家長創立良好的生活環境,不僅僅是其所居住的社區,而應該是整個城市,整個社會。
(3)研究結果顯示,家長從事的職業與家長的家居安全意識水平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也許這可能是事實,也許這可能是由于本問卷在設計時對家長的職業分類過于細化,沒有層次和區分度。
(4)結果表明,家長的家居安全知識來源比較貧乏。對于“家長獲得家居安全知識的來源和途徑”這一調查中,87.5%的家長選了自己的經驗;只有很少的家長選了孩子所在幼兒園或學校的宣傳教育、社區和一些機構如(婦聯等)的宣傳。由此可以看出,家長獲得這方面知識的途徑并不多,家長的家居安全還沒有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
5提出建議
根據上文的分析結果和討論,以及一些國內外參考資料,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提高學前兒童家長的家居安全意識水平。
(1)改變家長的傳統觀念(即認為家就是安全的港灣),正確審視家中一切潛在危險,提高警惕性和防范意識。
(2)家長應樹立正確對待家庭意外事故的態度,具備豐富的安全知識和家庭意外傷害的簡單處理方法。
(3)優化社會環境。良好的社會環境能極大提高家長家居安全意識。
(4)加強對家長的家居安全教育。內容應包括:對潛在危險的預防;簡單的急救知識,如人工呼吸、出血的急救等;
(5)制定有關的法律和法規,借助法律的威力也可消除和避免某些可能發生意外傷害的危險因素。
總之,提高家長家居安全意識,減少兒童家庭意外傷害,不只是家長個人的責任,整個社會都應該齊心協力,共創美好社會。
參考文獻
[1] 盧萍,等.中國婦幼衛生縣兒童意外死亡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兒科雜志,1995,33(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