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璐 (重慶市群眾藝術館 400021)
論廣場舞在推動城市文化建中的作用
宋 璐 (重慶市群眾藝術館 400021)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的社會經濟取得了讓世人矚目的成績。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和物質水平和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與此同時,繁忙的工作之后,人們有著越來越旺盛的文化和娛樂的需求。作為一種老少咸宜且成本低廉的文化活動,廣場舞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精神生活日益旺盛的需求。此外廣場舞的風靡和流行,使得人們的文化修養和情操也因此不斷得到提升和熏陶,同時廣場舞順應了國家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成為了作為國家大力支持的文化項目之一。以下筆者對廣場舞的概念、基本類型以及其在群眾文化發展中的作用進行了簡單地研究和探討。
廣場舞;群眾文化建設;地位;作用
人們的物質生活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快速發展而變得越來越豐富,黨和國家始終把文化建設放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突出位置。而廣場舞作為新時代背景條件下群眾休閑娛樂的一種新形式,受到了廣大民眾的歡迎。廣場舞是以當下的流行歌作為舞蹈伴奏曲目的一種隨意自由、浪漫活潑的舞蹈形式,由于這種舞形式限制較少、條法簡單且老少咸宜,廣場舞迅速風靡全國,成為了人們最重要的文化娛樂項目之一,它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而且對于我國的群眾文化建設也有很重要的推動作用。
1.廣場舞的概念
廣場舞,顧名思義是人民群眾在廣場上跳的舞,多人參與的以娛樂身心和鍛煉身體為目的的非專業性的舞蹈藝術表演活動。這一概念則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和認可。
2.廣場舞的特點
與舞臺上表演不同,它有四個面,隊形多以塊狀為主。參與人數靈活自由沒有限制。大多以原地動作為主,音樂節奏方正,動作編排規整,不分性別、各種年齡都可以參與進來,尤其以中老年人居多。廣場舞種類豐富,是當前我國廣大中老年人喜聞樂見的娛樂身心和鍛煉身體的舞蹈活動。
廣場舞包含各式各樣的舞種,比如民族民間舞、古典舞、拉丁舞、健身舞等。由于廣場舞同時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靈活性,因此不管是民族舞還是其它類型的舞種,都能夠變成廣場舞的組成部分。而這種充滿個性的舞蹈形式,成為了人們表達熱愛生活的情感途徑。通常來說,我們可以將群眾性的廣場舞分成幾種類型:
第一,以健身為主的廣場舞。這類的舞蹈動作簡單,動作節奏單一。大多數以健身操的形式出現。隊形活動范圍小,以原地動作居多。它和純粹的健身操又有一定的區別,是將舞蹈的一些特定動作融入健身操和啦啦操中,沒有專業舞蹈動作那樣的復雜,適合年齡稍大的群眾參與。
第二,舞蹈性較強的廣場舞。多以民族民間舞、古典舞、拉丁舞為主。這一類舞蹈難度性要大于一般的健身舞蹈,它更具有舞蹈的風格性、可看性。這一類廣場舞參與者是經常活動在文化館(文化站)或在業余培訓學校接受過一定舞蹈基礎培訓的人,她們對舞蹈的要求偏高,更注重舞姿的美感,對舞蹈的選擇更為講究,因此要求選擇的舞蹈藝術性更強。這當中會有一些街道的文藝骨干,分散到各社區針對其他有這樣需求的老百姓進行二次傳播。這類廣場舞通過專業老師編排以后可以直接上舞臺,進行比賽。盡管創作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這類廣場舞更能滿足當代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1.促進群眾的身心健康發展
由于簡單易學,廣場舞成為了當代群眾運動健身和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我國的城市文化建設過程中,核心是提高民眾的素養。而廣場舞的出現,使得人們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健身的認識,對于很多有充足時間的中老年人而言,對時間要求大而對體力要求小的廣場舞毫無懸念地成為人們健身的首選方式。廣場舞對于參與者的身心健康以及協調能力都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廣場舞不僅僅豐富了人們的業余生活,這一需要眾多人參與的娛樂活動還能降低人們的心理壓力,增強群體認同感。與此同時,廣場舞在消除疲勞,改善中老年人的心肺功能方面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它使得群眾能夠積極參與于社區建設,進而使得社區的得到良性發展。
2.促進人與人的交往,消除現代社會中普遍存在的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
隨著現代社會科經濟科技飛快發展,人們生活步伐也變得越來越快,尤其是在進入是互聯網時代以后,人們不出門就可以知道外界發生的事情。科技的發展在促進人們生活便利性的同時,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冷淡,鄰里之間不再像以前一樣經常來往。而廣場舞則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這城市生活的一情形。廣場舞不分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地位,使得具有共同舞蹈愛好以及健身愛好的人能夠聚集在一起,參與的門檻低,只要喜歡就可以參加。這樣的特征使得廣場舞慢慢成為了打破人與人之間冷漠關系的橋梁。通過這項舞蹈活動,人們可以認識到更多朋友,彼此之間可以加強思想和感情溝通,這就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懷疑和猜忌的逐漸消除,從而推動了城市之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消除人們彼此間的“距離感”。對社區和諧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順應體育產業發展和加快全民健身計劃實施的需要
作為一項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項目,廣場舞的發展正迅速從城市推廣到農村,不斷融入社區群眾的生活,成為全民健身運動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廣場舞把提高群眾的身體素質、生活品質、以及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在廣大人民群眾中進行大范圍推廣;為了進一步深入推廣全民的健身理念,政府還舉辦廣場舞培訓班及全民健身操舞大賽等,與此同時,積極提高基層業務核心干部的水平以及傳播科學健身的理念還成為了各省、市級政府“十二五規劃”的最后一個階段。
群眾是文化建設的主體,他們在參與城市文化建設的同時,對城市文化活動起到積極的主導作用。廣場舞作為一項為大眾喜聞樂見的娛樂休閑活動,早已融入到了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而對這一項活動進行廣泛地推廣和開展,不僅可以促進整個社會朝著積極向上、文明、有愛的方向發展,還能不斷滿足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日益旺盛的需求,不斷加強對文化的建設,有利于打造城市文化特色,有利于加快推動我國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1]張海英.論廣場舞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J].赤子(上中旬),2014(16).
[2]俞祝琴.廣場舞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J].大眾文藝,2014(21).
[3]邢芳.廣場舞在群眾文化發展中的作用[J].大眾文藝,2014(24).
[4]陶龍芬. 廣場舞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分析[J].大眾文藝,2015(12).
[5]金園園.探討廣場舞在群眾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大眾文藝,2014(12).
[6]王芳.廣場舞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