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然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 558000)
以漫畫繪本為載體促進苗族文化傳播的研究
陶 然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 558000)
伴隨著中國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少數民族文化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難以延續傳統方式進行傳承。而30年代中期,以上海為中心,中國漫畫經歷了一個發展高峰時期,在那個民族存亡絕續的特殊時期,漫畫作為一門雅俗共賞的藝術,以其特殊的藝術表現形式,給少數民族文化傳承注入了新的血液。本文則以苗族文化為研究對象,闡述了現今中國漫畫的發展現狀和苗族文化的傳播困境,同時進一步分析探討以漫畫繪本為載體促進苗族文化傳播的方式方法。
漫畫;繪本;苗族文化;傳播
基金: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校級科研項目 項目編號:qnsy2016016
科技發展到今天,爆炸式的信息不斷涌入,宣示著讀圖時代來臨。人們逐漸適應了以快節奏的方式篩選信息進行閱讀和記憶。而在眾多的信息表現形式中,漫畫是最受讀者喜愛的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 。作為促進少數民族文化對外傳播的一種有效途徑,以漫畫繪本形式為載體進行文化傳播的方法不斷受到人們的重視。這不僅體現了漫畫繪本自身的價值,更可以有效地促進人們了解苗族的本土文化,提升苗族的形象。
當代社會,人們對于漫畫的理解大都停留在主流的商業漫畫層面,一提到漫畫大家首先就會想到日本、歐美的漫畫,夸張的造型、熱血的劇情或是浪漫的愛情故事等。然而,漫畫的功能并不僅僅是為了娛樂大眾,其表現形式繁多,早在古代的壁畫、文人畫中就已經出現了類似“漫畫”語言的元素,不管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圖案、還是唐宋風俗畫中都出現過生動的敘事性圖案。1840年以后,在前所未有的民族存亡危機面前,為了宣傳先進文化、拯救民族,新興民族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開始運用石印技術大量創辦報紙和畫報,宣傳先進思想、反映社會矛盾,雖然這個時期的漫畫只是一個雛形,但它是人們以一個全新視角認識現實的有效途徑。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為了向不通文墨的底層民眾進行思想宣傳,大量的漫畫宣傳作品產生,為抗日戰爭的民心狙擊發揮了巨大的激勵作用。漫畫,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表現形式不僅僅是一種娛樂媒介,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漫畫還肩負著“寓教于樂、教育、宣傳”的功能。
今天,我們已然身處互聯網時代數字科技飛速發展的時期,各種傳播媒介、平臺層出不窮甚至眼花繚亂,在新媒體的支持下,漫畫的格式和類型非常開放,加上門檻低成本小,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漫畫的創作中來,于是五花八門的形式接憧而至。數字漫畫是傳統漫畫的延伸和發展,如Stone歷史劇、林竹闖關西等,領域頗多,這些漫畫介于文化傳播與休閑娛樂之間,讀者在彈指一笑間輕松獲取重要信息且印象深刻。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五十六個少數民族中,對各界來說一直備受矚目而對其研究不衰者,可能要數苗族了,不僅僅是學術研究,很多影視作品中也將苗族文化加以渲染用以增加故事性。如金庸筆下的藍鳳凰,云南五毒教教主,喜歡養毒蛇,能煉制傳說中苗族人的蠱毒,還善于配置各種劇毒。雖然故事純屬虛構,但除了專門研究苗族的專家學者以外,普通民眾對于苗族的認識基本上都是從這些影視作品、神秘傳說開始的。苗族之所以有如此吸引力,與其神秘古老、深邃獨特的文化息息相關。我也曾多次遇到好奇者發問:你們那的苗族是不是真的會養蠱?你見過嗎?大家對于苗族文化的關心令我感到欣慰,同時也感到一絲的不安, “巫蠱”、“苗族占卜”、“椎牛祭祖”等巫事文化僅僅只是苗族文化中的冰山一角,苗族的遷徒、苗族的語言、苗族的服飾以及苗族的工藝等等都是久負盛名的。如此下去,人們會不會只記得苗族是個通曉巫事的民族而忽視了苗族其他優秀燦爛的文化。
目前,宣傳苗族文化的方式有很多,在互聯網時代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應該就是APP推送平臺了,如微信公眾號、旅游攻略網等,信息量大、內容豐富、更新速度快,是年輕人獲取信息的主要通道之一。而就內容而言,相比于大段文字,人們更傾向于讀圖。漫畫的畫風簡約,文本內容直白,讀者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閱讀文字,就算是小學生、外國人也能通過讀圖的方式獲取信息,因此,選擇一個大眾喜聞樂見的接受方式對苗族文化進行宣傳的任務舉足輕重。
現代年輕人日常獲得信息的主要方式主要有三種,網絡、電視以及書報,如果想要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內涵,光靠這三樣遠遠不夠,還要深入的查閱難懂晦澀的文獻資料,最好是能到當地去看看,與當地人們交談,以了解這個民族的特有情懷,單靠簡單的文字是很難理解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我們的夏天,游苗寨”漫畫繪本運用了詼諧幽默的表達手法,通過旅游結合文字,以游記的方式進行編繪,使得各年齡層的讀者,甚至是各國讀者都可以通過這本漫畫繪本對苗族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
“我們的夏天,游苗寨”按地區將苗寨分類,有針對性的對苗寨的景色、語言、美術工藝、美食進行介紹。書中的文字并不多,大都是通過筆者與朋友、當地人之間的情景對話來突顯苗寨故事和文化背景,景色、美術工藝和美食等通過大量的繪圖來體現,給讀者更加直觀的視覺感受。在繪制過程中,為了不讓漫畫繪本中出現大篇幅的文字,要對原有的故事重新編排,將大量文字信息轉化為繪圖。為了更大的勾起讀者興趣,“我們的夏天,游苗寨”中的角色設計使用的是當代年輕人比較青睞的Q版風格,夸張的情感表現使內容更加具有吸引力,且書中所出現的都是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實景、人物,其中發生的故事、心情的分享等內容,都能給讀者帶來真實有趣的體驗。
當代漫畫迅速發展,不僅延續了傳統漫畫“寓教于樂、教育、宣傳”的功能,還結合現代社會的幽默,融入了原本“枯燥乏味”的歷史、“外人”不理解的文化,通過眾多互聯網平臺,轉發、評論,繼而達到宣傳苗族文化的目的。“我們的夏天,游苗寨”中,通過幾個志趣相投的年輕人游苗寨的經歷,生動地向讀者介紹了不同的苗寨的不同特色,對本土文化的衍生品起到了關鍵的推廣作用。
漫畫是文化產業的一部分,產業的良好發展需要國家的政策扶持,自2006年以來,國家頒布了多項政策支持動漫產業的發展,對動漫產業的快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尤其近幾年來,互聯網的覆蓋面越來越大,漫畫產業在其技術支撐下日益壯大,未來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為了更好的傳播苗族文化,漫畫作者應該更深入的了解苗族文化內涵,增廣見聞,讓作品更加詳盡,具有更多可供讀者挖掘的信息。“我們的夏天,游苗寨”是一次宣傳苗族文化的嘗試,難免會有偏頗不當之處,筆者認為,未來還不斷會有更多關于宣傳自己本民族文化的創意出現,不斷的嘗試才能推動創新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陳維東.中國漫畫史[M].北京:現代出版社,2014.12.
[2]蔡媛媛.以數字漫畫為載體促進對外傳播的研究——以“圖說四川”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6(14).
[3]羅曦.新媒體下的數字漫畫——以微博中的數字漫畫為例[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3.
[4]陳陽.漫畫圖解中的民族危機——1930年代的“想象的共同體”[J].藝術評論,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