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雨 (四川理工學院美術學院 610068)
淺談照相藝術與當代繪畫的聯系及影響
陳思雨 (四川理工學院美術學院 610068)
自照相機的發明,照相逐漸可以取代人類手工的對自然社會的記錄,有人說這是古典繪畫藝術的死亡,從而開始真正的繪畫藝術誕生,畫家不必再拘泥于模仿和在現客觀對象,而是由著畫家本身的主管意愿和情感來進行創作。從而有了印象派,野獸派,達達派,立體主義等等流派的出現。但在當代的繪畫藝術創作的過程當中,攝影照相藝術是扮演的什么角色,從中起了什么作用與影響,本文就這些展開進行說明。
照相;攝影;當代繪畫;影響;聯系
在照相機出現之前,油畫的功能多是為宗教或者貴族服務,追求的是具象與寫實,不管是油畫、壁畫,不管是人物還是風景,都以模仿和再現自然作為美的標準,畫家本都具有十分扎實的繪畫能力再現能力,學院派藝術仍是主流。但19世紀照相機的發明,對繪畫界的抨擊可謂是平地驚雷。人們逐漸習慣了這個快捷又便利的記錄方式,寫實油畫逐漸衰敗,所以就有人說這是古典寫實繪畫藝術的死亡,但是真正的繪畫藝術誕生。
繪畫發生了變革之后,畫家畫作的畫面由具象變為了抽象,畫面一改之前的呆板變為從未有過的放松及強烈的主觀情感色彩。20世紀現代流派的興起,印象派、后印象派、野獸派、達達主義、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等等流派,除了印象派追求瞬間的光影色彩這一點與攝影技術又一點點聯系之外,其他流派的誕生雖不是由照相藝術的直接影響,但也算是起到了推動作用,應運而生。現在美術就次跨入了一個新的紀元。
人們用攝影留住美麗,用繪畫加工美麗,攝影和藝術從一開始便有著難舍難分的關系,因為他們都是屬于造型的藝術,但盡管如此,也是兩種不同的藝術。時至今日,仍是有許多人過分的將攝影與繪畫相提并論,更有之將攝影作為評價繪畫值準的工具,只能說荒唐。攝影和繪畫雖然都是構成元素相同的平面視覺藝術,但是就好像同樣是表達一個瞬間,一張攝影作品也許只要攝影師選好角度之后的一個快門鍵,而繪畫則是要畫家反復思量之后構圖,草稿,修改,刻畫,并不是瞬間可以完成的事情。再者,攝影是一種客觀理性的,表達一種現場感。而繪畫則是主觀感性的,畫面充滿理想化。
美國凱尼思大學哲學系主任奧爾德里奇曾這樣說:“攝影機和對膠卷的加工與沖洗好的照片的關系,就如同畫筆及其運筆與已在畫布上布置好的顏料的關系。”攝影和繪畫確實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不能徹底切割。然而攝影與繪畫畢竟是兩個獨立的藝術門類,各自有著不同的特性,所以也不能混為一談。
1.素材的獲取
如今我們已經處在文化分享十分便捷的時代,隨時隨地的都可以在網絡上游覽別人的攝影作品,如果獲得作者的同意,就可以將這張照片作為自己創作的素材,將攝影作品作為自己創作的參照物。而且現在的設備,只要有手機我們就可以拍下我們的所見所聞,記錄下各個瞬間的靈感。
如若要進行大幅的長期作品,寫生不太方便,照片就能解決掉這個問題。
2.模仿借用照片效果
在繪畫創作之中,有些攝影作品的效果往往可以激起畫家創作的靈感,就好像攝影中的高速運動中的殘影,人來人往下的虛幻,畫家用油畫將這些效果表現出來,也能達到和攝影作品和而不同的和諧感覺。再比如攝影中的老照片,單調的色彩和老舊泛黃的相片紙并不驚艷,但是當代畫家張曉剛就用這一題材,創作出了《大家庭》系列。用灰暗的色調表達老照片的感覺。再者就是現今的照相寫實藝術,如羅中立的《父親》。更有綜合材料的作品,直接將攝影作品與油畫拼貼再創造,得出具有視覺沖擊力的作品。
3.思維觀念的潛移默化
大量的閱覽圖片,碎片式的瀏覽,不管是社會新聞還是居家日常,充斥在我們的生活空間里,再加上攝影后期制作,這些圖片所攜帶的信息會讓我們潛意識的吸收掉,影響到我們的思維意識和視覺上的感官經驗,所以往往攝影圖片給我們的靈感絕對不小,就算當時看到了忘記了,存在在我們的大腦皮層下的意識也會在我們今后的創作中展露出來,給作品帶來無意的影響。.
前面我說到,攝影圖片作品在繪畫作品的制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這寫是對偏愛具象寫實的人來說的,對于偏愛抽象繪畫的人來說,攝影的弊還是大于利。康定斯基曾經在寫生過后看著自己具象的作品,覺得這個畫面里面除了形體和色彩之外什么都沒有,就得出來結論:客觀物象損害了他的作品。
就如今來講,攝影藝術對繪畫藝術的影響,也是利弊共存。鋪天蓋地的圖像資料一方面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刺激了感官,一方面也有可能圖像資料接受片面,使得思維固化,被條框圈養;將攝影作品用投影儀投射到畫布上再進行造型,有人認為這絲毫不考驗作者的造型能力是在逃避困難,是不可取的行為。但也有人喜歡這種辦法,覺得自己的畫面本就不追求具象,為什么要在起稿造型上浪費時間;而且現在新興的畫家的作品中,基本上存在著圖像的再現以及再創造的繪畫方式,而且運用了攝影技術中分割,也使用了在美術史上大師們的繪畫技法。圖像經過改造創作,呈現出了一種時間、地點、觀念和風格的會合,這些多重的參照顯示了一種新的繪畫觀察方法,呈現出現代生活的多樣性和當代社會的復雜性。
“真正的藝術是忽視藝術的”,羅丹的這一警句,意思在于如何看待藝術中的形式因素。架上繪畫藝術雖然在歷史的長河中受到過多次危及,但是經受住考驗的藝術如今也是能與時代并駕齊驅。沃爾夫林說藝術的發展不能歸結為興起、高潮和衰落,我且認為存在過的藝術則就是真正的藝術,不管能否與“后起之秀”和諧相處,它能存在就是合理。攝影的產生就算打擊到了繪畫,但是在這個圖像技術高度發達的信息化時代里,攝影給我們的啟示也是大于打擊。毫無疑問當代油畫已走到了“圖像化”的時代,要解決當下視覺文化的問題,我們沒辦法繞開圖像,這也是當代人要努力研究和開創的新路。或許我們也可以這樣說,真正熱愛藝術的畫家們,會接受并煉化時代的新事物,讓繪畫這一古老的藝術永存。
[1]楊身源.張弘昕.[西方畫論輯要].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1990.(4).
[2]陳晶.[藝術概論]. 湖北:湖北美術出版社, 2006(8).
[3]郭茂來.[視覺藝術概論].北京: 人民美術出版, 2007(7).
[4]羅丹,沈琪譯.[羅丹藝術論],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78.
陳思雨(1994- ),女,漢族,四川宜賓。研究生在讀,四川理工學院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