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雪 (魯迅美術學院 110004)
近代中國藝術設計留學生與中外藝術設計交流
高 雪 (魯迅美術學院 110004)
近代留學歐美國家和日本的中國留學生人數眾多。在這批大規模的留學風潮中,來自美術、建筑、藝術設計等專業的學生也不在少數。中國藝術設計專業的留學生把在歐美和日本等國發展起來的優秀設計理念引進到了中國,使之發揮重要媒介作用的同時,還促進了中外藝術設計之間的融合與交流。而留學生本身也成為了發展中國現代藝術設計的弄潮兒。
近代中國;藝術設計;留學生
縱觀近代中外藝術設計交流史,中國藝術設計專業的留學生在藝術設計實踐和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在促進中外藝術設計交流的前提下使近代中國的現代藝術設計得到了發展。一方面把國外的先進思潮等引進中國,另一方面他們也把中國的傳統文化與傳統設計思想推向了世界,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近代中國到歐洲國家或者是日本留學的途徑大致上可分為三種,官費留學、自費留學和教會資助,他們留學的國家以日本居多,其次是美國。這些有機會走出國門著眼世界的留學生所從事的專業具有多樣化的特征,涉及到建筑設計、陶瓷、手工藝、印刷等各個領域。總的來看,大致可以分為平面設計和工藝美術兩個大的類別。實際上,藝術設計專業的留學生在近代中國留學中總人數中占比并不能是很多,但即便如此,他們在中外藝術設計交流這一領域卻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促進作用。
現代藝術設計興起于英國工藝美術運動之后,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初期,具有鮮明藝術性的設計運動蓬勃興起,也正是在這一時期,有大批的中國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留學美國、日本等國家進行深造,也正是在這一段時期,接受了各種現代藝術設計的教育,并在留學結束后把它們帶回到了中國,使中國的藝術設計中融入了不同于中國文化的西方色彩。
一、在近代中國的眾多的建筑藝術設計留學生中,有很多人在所留學的歐美國家接受了現代建筑藝術專業訓練。比如于1926年在巴黎大學畢業的建筑師劉既漂先生,在巴黎大學建筑系和巴黎國立美術專門學校學習期間直接和新藝術運動有了初步的接觸,同時他還接受到了現代藝術設計和裝飾藝術運動設計思想觀念的洗禮。并于1929年的杭州西湖博覽會上把這些現代的設計靈感表現了出來。
梁思成、林徽因這一對國內著名的才子佳人在留學期間也接受過西方古典主義設計的訓練,學成歸來后能對歐美國家的古典主義設計進行模仿,同時也能設計出許多新興起來的具有現代藝術風格的建筑作品。梁思成在回國后,極力倡導發芽中國民族主義建筑藝術思想,但他也極大地肯定了“包豪斯”等現代建筑藝術的設計價值。
二、在近代中國和世界各國的藝術交流史上,有很多的交流平臺促進了中外藝術設計思想的融合和共同進步。世界博覽會的舉辦、傳教士的傳教、中外使館之間的溝通交流、移民潮的興起等都對藝術設計及文化的交流傳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與留學生的媒介作用相比,這些推動作用顯得說服力不是很大。中國藝術設計專業的留學生把在國外學到的專業理論知識實際用到了日常的生活和設計之中,在強烈的赤子之心的推動下,他們胸懷大志,立志為發展中國的藝術設計事業而努力。從法國留學歸來的雷圭元先生,在20世紀初期,就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設計思想,即設計一定要建立在尊重人性的基礎上,除此之外還要有天、地、人三位一體的整體設計觀念,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出好的設計。因此,他才能夠以此建立科學性的中國工藝美術設計模式。
三、近代中國藝術設計留學生所做出的貢獻除了是把歐日等國家發展起來的藝術設計引進中國,還在不斷地交流和發展中極大地促進了近代中國現代藝術設計的進步。
在上世紀的二三十年代,有不少回國的留學生在上海、天津等城市和港澳臺地區從事現代藝術設計的傳播和發展工作。他們所成立的設計事務所及經營單位等,在倡導學習歐美等國的設計理念的同時,也不忘對中國的傳統藝術設計進行宣傳,他們在具體的實踐中積極努力地創造出了很多融合了中西文化的建筑、裝飾、平面設計作品。比如南京中山陵,就是典型的中國大屋頂的宮殿式作品,但不同于中國傳統設計的是,它是以現代建筑結構再現的。
四、在這些藝術設計留學生中,回國后投身于中國現代藝術教育事業的也不在少數。他們致力于把自己接受到的先進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思想輸送給更多的設計人才,以實現中國現代藝術的可持續發展。1982年,梁思成夫婦在沈陽創辦了東北大學建筑系,任課老師也多從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藝術系或建筑系留學歸來。他們攜手合作,共同把在西方世界所接觸到的歐美學院派建筑教育傳統引進到了中國課堂,并于不久后,自成體系,制訂了一套具有中西融合特色的教學系統,向近代中國社會輸送了大批的建筑學科人才,完成了很多符合中國建筑藝術設計發展特點的教學發展項目。
近代中國藝術設計留學生在其日常的教學中,很大地引進了現代藝術設計思想,使得中國在藝術設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培養出了大批藝術類人才,他們在建筑、裝飾藝術、平面藝術設計等領域做出了令人驕傲的成績。《中國美術年鑒-1947》中收錄有130位工藝美術家和商業美術家的信息,總觀他們的生平經歷,有很多人先后畢業于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圖案系、國立美術專科學校圖案系等專門的藝術學校,他們為近代中國藝術設計乃至現代藝術帶來的貢獻是極其突出的。對于他們個人來說,這是一筆了不起的人生財富,對于整個社會而言,更是有其難以衡量的藝術價值。
小結:雖然在中國的留學史上,藝術設計方面的留學規模并不大,但是從宏觀上來講,藝術類的留學生對促進中外文化藝術之間的交流,以及在對中國藝術事業的發展上都做出了其他任何學科都取代不了的卓越貢獻。正如有研究在其分析中所指出的一樣,近代中國藝術設計留學生在中國近代建筑思想以及其風格演變中所起到的主導作用和杰出貢獻毋庸置疑。無論是以將中國傳統建筑要素與西方建筑風格相結合的方式,還是以運用西方建筑設計方法對中國傳統建筑進行探索的方式,他們都在近代中國傳統藝術的復興運動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1]肖龍飛. 近年來中國藝術留學生初探[J]. 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15,(04):84-89.
[2]陳安云. 論中國近代美術期刊與中外藝術設計交流[J]. 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66-70.
[3]李海源. 外來藝術對中國藝術設計學科名稱影響的初探[D].廣西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