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娜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設計學院 528300)
產品環境設計
肖 娜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設計學院 528300)
產品環境設計是產品設計的發展趨勢之一,其核心在于以整體的眼光看待產品設計。在設計全過程中充分考慮到產品周圍所有能夠改變產品之身份和價值的東西,從而協調“人—產品—環境”系統中三要素的相互關系,使產品設計和諧地進行。本文將從產品世界與使用者之間、產品世界與自然及社會環境的相互協調兩個層面來探討產品環境設計。
產品環境;體驗設計;系統;相互協調
法國社會學家Abrahan Moles在《全面的保證》中最早提出需要從設計產品轉移到設計環境。Victor Margolin在《擴展設計的邊界》中也明確提出,信息社會中已有了一個更大的領域,并稱之為“產品環境”,而人與產品建立一種關系的過程已經成為這一更大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他還頗有預見性的說到:“雖然現在能理解這一環境的設計者不多,但在未來的年代里其重要性將急劇增長。”
如今的美國設計界,既能為市場產品提供外形或工程設計服務,也能提供消費者研究、市場調查、人因工程分析、交互信息設計等各個方面的服務,而且其活動能力可覆蓋至全球范圍。
而歐洲國家的工業設計也以其悠久、燦爛的文化底蘊等獨特的優勢,使高技術、綠色設計等理念有機地融入產品中,體現出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
斯堪的維亞和日本,則是以極強的自覺意識在設計中體現本土文化的特征,終受廣泛追捧而獲得成功。
此時,在我國對產品環境設計的認識也正日益覺醒。在一些國內知名公司的帶動下,產品可用性測試研究已經起步,它的成功應用能使用戶的友好性、功能性和藝術性等各個方面都得到滿足;許多設計師已經把體現民族風格和傳統文化作為自己設計的重要元素,體現對人文環境的關懷,并在設計中融入了更多對自然環境的關注。
一般詞典中,“環境”具有以下注解:周圍的區域;周遭的事物,尤其是人或生物的周圍,而且具有相互影響作用的世界。而與其對應的英文“Environment”是由en + viron組成,相當于in circle,意即“在圓圈之中”,含包圍、圍繞之意,同意義于Surroundings 。
產品環境設計,即進行產品設計時,應從設計產品環境(而非單一的設計產品)出發,在設計全過程中充分考慮到產品周圍所有能夠改變產品之身份和價值的東西,在面對人、產品和環境著三個要素的相互關系時,處理好各個對立因素以求得平衡,并將具有差異或者矛盾性的因素進行互補和融合,創建為有機而諧調的一個整體,最大化地滿足在功能和情感兩方面人們的雙重需求。
簡單來說,產品環境設計就是指協調“人—產品—環境”系統的設計。其中,產品環境是連接該系統的紐帶,起著協調三者關系、使產品設計和諧進行的關鍵作用。
對產品環境的把握是順利開展產品設計的基礎,決定了設計的基本面貌。這是因為,產品與人之間的交流,是通過產品的功能及形態等構成的產品環境來傳達的;而產品與自然環境、產品與社會環境之間的協調,也是籍由產品環境整體設計的考慮來實現的。
1.產品世界與使用者之間的相互協調
產品世界與使用產品的人之間的相互協調——主體與客體在其中進行自然組合或達到相互和諧。這就涉及到諸如對產品易用性、可用性之類問題的研究。
什么是產品易用性?它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易見(Easy to discover)功能隱藏得不深,易于發現;易學(Easy to learn)使用方法容易理解,學起來容易;易用(Easy to use)熟練使用時操作更快,使用效率更高。
在具體設計實踐中,就是要求在產品設計的執行過程中,將產品的使用者置于首位,把人作為設計的重要參數從構思階段貫穿至終。以此設計原則來指導一件產品的開發,則需要使用大量的時間去理解設計受眾,即產品最終面向的消費人群,觀察和收集其生活習慣、消費方式、文化層次,洞察和分析其心理需求、色彩喜好、偏愛造型、價格接受程度等。在此基礎上,再慎重考慮產品的設計定位并有選擇地投放市場,使產品具有針對性,才能滿足到消費者對產品的不同需求。
2.產品世界與自然及社會環境的相互協調
在產品世界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相互協調過程中,產品所發揮的作用極為重要。這里所指的"環境"是接受設計的消費主體在進行消費活動時所處的空間。
其一是產品世界與社會環境協調。這里引用一句名言,畢加索:"藝術家必須懂得如何讓人們相信虛偽中的真實"。對產品而言,此處的"真實"是指代其背后"故事"或"文脈"。而我們所談論的"故事"或"文脈",即供人使用的產品所處的社會人文環境。
那么在具體的設計實踐中,設計師應當認識到:產品設計作為人類有計劃、有目的的創造性活動,它是更高層次的設計追求,而不僅僅是設計的某一個側面,不僅僅只是人性化設計、時尚設計、功能設計、環保設計等內涵,而應該包含人類生存環境、民族傳統、人文特點、時代經濟、道德規范、個性特色、宗教文化等因素的綜合體現。
其二是產品世界與自然環境的協調。我們在得到工業化帶來諸多實惠的同時,必須反思對生態造成的破壞了。如今,維護生態平衡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每個設計師都有義務和責任以可持續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和設計產品。Victor Papanek在《綠色緊迫——設計和建筑中的生態學和道德規范》一書中,高度關注產品生產和回收過程中所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把設計中對生態問題的重視上升至職業道德范疇。
此前,設計往往只關注產品本身(形態和功能的完善),很少注意到產品環境。然而現在,用戶越來越多依賴產品的有效性,因而對產品環境的設計變得尤為重要。隨著人們對生存空間要求的提高,設計產品環境的重要性將日益突顯,對產品環境的研究也將更為深入。設計者和制造者都必須秉持全局觀和前瞻性,進行產品的設計時,不僅僅只考慮產品個體,而是將產品個體融入廣袤的社會背景中進行分析,應該將它看做是整個社會系統(包含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中的有機組成部分,當產品個體加入這個系統時,不應給系統帶來干擾、增加系統的負擔或降低整個系統的效率;社會的大系統一直在不斷發生變化,我們的觀念也要與之相協調,則需要我們不斷的調整自身觀念。以此意識來指導設計活動,我們終將會得出更新的更多樣的設計成果。
[1] Abraham Moles ,《The Comprehensive Guarantee:A New Value》,French ,Design Issue(Spring.2) , 1985.
[2] (日)黑川雅之著,王超鷹譯,《世紀設計提案》,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
[3] 肖娜,《創新從用戶認識能力出發——記嬰童時間設計工作坊》,裝飾,2016.10.
肖娜,女 ,江西安福人,1982年11月出生,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產品造型與交互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