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雪 (華北理工大學 063210)
從變譯七手段角度分析電視娛樂節目名稱的英譯
趙云雪 (華北理工大學 063210)
隨著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電視娛樂節目發展形勢日趨多樣化,受到大眾的廣泛關注。電視節目名稱的好壞直接影響節目的收視率,其名稱的英譯在節目宣傳中也起了重大作用。以變譯理論中的七種手段為基礎,分析其名稱英譯,可以探討出一些實用的翻譯方法,有效指導相關翻譯的發展。
電視娛樂節目;節目名稱;變譯理論
電視節目作為大眾娛樂方式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當前電視節目層出不窮,尤其是電視娛樂節目,為了使節目品牌脫穎而出,一個好的節目名稱很有必要。隨著中外交流日益加深,每個節目名稱都對應一個英譯名,這有利于擴大其影響力,達到文化交流的目的。電視娛樂節目名稱言簡意賅,包含很大的信息量。變譯理論中的七手段覆蓋范圍廣,用其分析電視娛樂節目名稱的英譯可以探討其中的翻譯原則,為傳媒翻譯提供一定的翻譯實踐。
變譯理論主要是由黃忠廉先生提出并研究發展的。變譯的實質是譯者根據特定條件下特定讀者的特殊需求采用增、減、編、述、縮、并、改等變通手段攝取原作有關內容的翻譯活動。從其本質來看,“變”具體表現為增、減、編、述、縮、并、改七個方面。
電視娛樂節目是指通過電視這一特定的傳播媒體傳輸的,以娛樂大眾為目的,大眾廣泛參與的,以審美性、娛樂性、觀賞性和趣味性為突出特點的電視節目。中國電視娛樂節目發展到今天,經歷了晚時期、娛樂時期、競猜時期、真人秀時期四個時期。變譯手段符合娛樂節目靈活性的特點,采用這些手段翻譯節目名稱有利于擴大宣傳,并提升影響力。
1.“增”手段
“增”是指在譯文中增加原作中隱形信息,具體手段可分為解釋,評論和寫。解釋是指在譯文中增加對原作中某部分內容的解釋;評論是指在譯文中增加批語或評論;寫指在譯作中添加相關內容便于讀者理解。
《奔跑吧》是浙江衛視推出的戶外競技真人秀節目,節目采用主題模式,明星分為不同的隊伍進行比賽,最后獲勝一方獲得相應獎品。《奔跑吧》實際上是《奔跑吧兄弟》的第五季,《奔跑吧兄弟》英文名為“Running Man”,改為《奔跑吧》之后,英文名也相應地改為“Keep Running”,與原作相比增加了“keep”一詞,這里運用增譯法,目的是突出節目第五季歸來,一起繼續奔跑。
2.“減”手段
“減”是指在譯作中減掉譯者看來不需要的東西,有時是去掉原作中的殘枝敗葉,有時是去掉多余的成分,減的目的是以小見大,充分展示出其中有用的信息。
《王牌對王牌》是由浙江衛視打造的室內競技真人秀節目,節目每期設置一個主題,邀請兩支王牌團隊,由固定隊長帶隊進行PK對戰、游戲競技,最后得出王牌中的王牌。這個節目名稱英譯為“Trump Card”,與原作相比減去了重復的部分,僅僅用“王牌”兩個字足以表達節目的主旨。
3.“編”手段
編,即編輯,指將原文內容條理化、有序化,使之更完美更精致的行為。它包括編選、編排、編寫等,旨在使主旨更加鮮明,使內容明確集中,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來吧冠軍》是一檔勵志競技體育節目,在每期節目中一名體育運動冠軍被邀請與明星嘉賓開展真實體育對抗,是對體育競技節目的全新嘗試。節目英文名為“Beat the Champions”,對原文題目做了改編調整,變動部分在“beat”這個詞中,很好地體現出了節目的主題和特色,可以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4.“述”手段
述,包括敘述,或者稱為轉述或復述,其目的是要把原作的主要內容或部分內容用自己的話傳達出來,原作形式基本遭到破壞。用敘述語表達原文中心思想,在轉述中有所取舍,采用一般概括手段。
《極限挑戰》是一檔勵志體驗真人秀節目,每期節目都是圍繞一個社會熱點或時代背景展開,有時嘉賓體驗各種平凡的職業,有時是與平常百姓親密接觸,整體節目要求嘉賓完成各種挑戰。其英文名為“Go Fighting”,脫離了原作的表達形式,用自己的話表達勵志內涵,符合節目的主題定位。
5.“縮”手段
“縮”是指在譯作中對原文內容壓縮翻譯,用更凝練的語言表達出原文內涵。它使信息量由大變小,內容少于原文,篇幅也小于原文的長度。
北京衛視打造的明星跨界音樂真人秀節目《跨界歌王》,突破了固有的娛樂邊界,讓在其他領域成就非凡的明星重拾音樂夢想,唱歌PK爭奪年度“跨界歌王”的殊榮。其英譯為“King Cross”,這是采用了“縮”這一變譯策略,縮減了歌唱界這一內容,這樣的譯文壓縮了信息量,表達言簡意賅。
6.“并”手段
并,指合并,是將原作中同類或有先后邏輯關系的兩個及其以上的部分結合到一起的變譯手段。并有兩種原因,一是原作結構不妥當,缺乏條例,本該在一起的被割開了;二是根據讀者需求把原作相關內容合二為一。
在節目名稱英譯中,這一手段應用很少,在此將其理解為將英譯本與原文中的背后意義結合起來。比如,《我去上學啦》是明星回歸體驗校園生活的真人秀節目,展現青春活力。其英文名為“Back to High School”,在中文標題中并沒有體現出 “高中”意思,然而在翻譯中將其標注出來,這體現了英譯名與背后意義的結合,這樣的做法明確表達出此節目背后的意義,利于節目品牌的宣傳推廣。
7.“改”手段
改,即改變,使原作發生明顯的變化,該換了內容或形式,包括改換、改編和改造。目的是為了使譯語符合目標語讀者要求,幫助譯者尊重并了解目標讀者的需求,還可以表現為克服原作內容中存在的不足。
“改”這一手段在電視節目名稱英譯中應用甚是廣泛。例如,說話類節目《奇葩說》,英譯名為“Let’s Talk”,徹底改變了中文名稱的形式和內容,用通俗易懂、風趣幽默的方式展現節目類型。同樣地,《高能少年團》以生活為主題,旨在讓六位少年在歷練中得到成長,其英譯名為“Give Me Five”,其本意是擊掌以慶祝勝利,徹底改變了原作內容,這樣的翻譯更易于接受,利于宣傳。
一個節目名稱的翻譯不是機械地照搬原文內容和形式,需要切實保留其背后的文化內涵以及商業價值。變譯理論中的七個手段包含內容全面,范圍廣泛,可以在保證節目名稱正確表達的前提下,提升其美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從而增強其宣傳力度,有利于文化產業的交流、輸出和發展。
[1]黃忠廉.翻譯變體研究.[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0.
[2]黃忠廉.變譯理論. [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2.
[3]黃忠廉.變譯的七種變通手段. [J]外語學刊,2002(1).
[4]張帆.從目的論的角度探討電視節目名稱翻譯. [J]電影評介,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