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心童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 264209)
淺談鋼琴教學創新模式的構建
廖心童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 264209)
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藝術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鋼琴成為眾多樂器中最受歡迎的樂器之一,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吸引了大批的學生對其進行學習,與此同時,鋼琴的教學模式也受到了極大的關注。然而我國在構建創新教學模式的方面雖有建樹,卻仍存在著一些弊端,因此,本文就我國當前鋼琴教學的發展現狀、構建鋼琴教學創新模式的意義進行了分析,并對如何構建鋼琴教學創新模式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性建議,以期為我國現階段鋼琴教學創新模式的構建提夠有效的理論依據。
鋼琴教學;創新模式;構建
1.高校的不合理教學
目前,我國的高校的鋼琴教學存在著所開設的課程數量少、課程體系不科學和教學方法死板的現象。較少的鋼琴教學課程開設,使得學生的可學知識有限,這對學生拓展鋼琴知識,學習更多有效的理論知識非常不利。不科學的課程體系,往往會導致學生在進行鋼琴知識的學習時無法形成系統有效的知識體系,分散、凌亂的知識吸收,對學生學習鋼琴的理論和操作技巧都會產生阻礙。另外,現在多數學校對鋼琴的教學都采取的是老師教彈,學生模仿,然后老師再進行點評,學習較差的,老師負責對其糾錯,學習較好的,老師將對其提出更高的學習要求。如此死板的教學方式,看似科學,實則并未照顧到學生的真正心理需求,極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對鋼琴教學產生恐懼和厭煩,不利于鋼琴教學的有效展開。
2.學生對鋼琴學習目的偏差
雖然如今的人們對藝術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但多數學生選擇學習鋼琴都帶有一定的功利性,有的為了趕時髦,有的為了方便升學,很少有人是因為喜歡、為了追求藝術而去選擇的,學習鋼琴的目的性并不明確。雖然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會因為既有的選擇而繼續走下去,但是因為當初盲目的選擇而使得他們對鋼琴的熱情并不高漲,在面對日益艱巨的學習任務和逐漸過高的學習目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會越減越少。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多數學生為了今后的生存,往往會將鋼琴的彈奏技巧作為學習重點,以減輕自身的學習壓力和負擔,從而忽視了鋼琴教學中的理論知識和其根本的藝術性,這對學生在鋼琴道路上的長遠發展是極其不利的。
3.教師教學思想的偏差
由于學生在學習目的方面出現偏差,使得其在鋼琴學習過程中將鋼琴的彈奏技巧作為重點學習方向,過于強烈的學習訴求往往會被多數教師所接受,并為之修改自身的教學計劃。長此以往,教師的教學思想也隨之出現偏差,鋼琴的操作技巧是學習鋼琴的重點這一理論也就成為了鋼琴教師們所默認的教學重點,從而使得“重操作輕理論”的教學模式在各大高校中廣為流傳。在這種教學思想的影響下,最終只會導致學生對鋼琴理論和藝術內涵的輕視,從而使其所彈奏的鋼琴作品往往空有型卻無意,能培養出的真正鋼琴演奏星秀少之又少。
鋼琴教學創新模式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教學理念作為支撐。首先,鋼琴教學創新模式的構建需要合理有效的教學目的來支撐。各大高校應該將通過鋼琴這種藝術形式來實現藝術和美的表達,并使學生在進行鋼琴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我的文化和藝術修養作為鋼琴教學的最終目的。將提升學生文化修養、藝術修養和創新精神作為鋼琴教學的根本指導方向,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情感修養和創作能力,并在此基礎上構建鋼琴教學創新模式,如此才適合國家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標準。其次,構建鋼琴教學創新模式必須與新時期創新素質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在鋼琴教學中引入各種創新模式,優化現有鋼琴教育課程的設置,并為這些課程引入一些創新性的教學理念,使學生在學習鋼琴知識時能夠清晰地了解到鋼琴音樂的張力,正確地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最后,鋼琴教學創新模式的建立還需將課堂的主體變換結合起來。各大高校應該將將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盡可能地照顧學生的感受,解放學生的創新思維,通過鼓勵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學習來實現完成鋼琴教學創新模式的構建,從而挖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
1.注重對學生的引導與啟發
在傳統的鋼琴教學模式中,學生對知識的接收往往處于被動狀態,整個教學時間基本是老師的獨角戲,這不僅忽視了對學生的興趣的培養,一味的灌輸性教學方式只能使學生對鋼琴的音符、彈奏技法進行模仿式的學習,無法深入理解鋼琴曲譜的內在涵義和情感色彩。因此,為了構建鋼琴教學創新模式,老師應該盡早轉變教學理念,更多地注重對學生的引導與啟發,重視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使學生成為鋼琴教學的主體,在其主動分析和揣摩鋼琴曲譜和彈奏技巧時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啟發,及時糾正學生的學習偏差,幫助學生通過自身的能力去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這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鍛煉其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
2.注重學生對音樂設計過程的參與
鋼琴的音樂設計要求設計者不僅擁有較高的藝術水平,還要具備獨特的審美和創造能力。在構建鋼琴教學創新模式的重要前提下,讓學生在鋼琴教學中參與音樂設計,既能讓學生通過音樂設計了解其進行的基本思路與方法,又能讓學生在優秀的設計團隊中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獲得更加快速的成長。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藝術素養和音樂能力能夠得到充分的展現,其對鋼琴的積極性也能夠得到有效的調動,這不光鍛煉了學生的創造能力,也對學生在階段性的學習進行了檢驗。如此教學,不僅是對傳統鋼琴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改進,而且也大大減輕了老師的教學負擔,以及學生的學習重擔。
3.注重對學生主動探索的鼓勵
學生的好勝心一直都是非常旺盛的。傳統的鋼琴教學模式中,老師忽略了學生的這一心理,長期的灌輸式教學旨在使學生盡快掌握鋼琴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巧,學生只能對老師的教學進行模仿和復制,這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對學生的長遠學習極為不利。在創新模式的構建下,老師在教學中應該更多地鼓勵學生主動探索,讓其在自主探索和自我表現中去學習鋼琴知識、提升學習興趣,使學生不僅鍛煉了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也逐漸提高了其對鋼琴音樂創作的積極性,與此同時,學校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也在此基礎上得到提升,相比于傳統鋼琴教學模式,構建鋼琴教學創新模式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學校的教學。
[1]暢言. 全面分析鋼琴教學創新模式的構建與思考[J].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04).
[2]李春曉. 鋼琴教學創新模式的構建思路探討[J]. 內蒙古教育(職教版), 2015(03)
[3]王柯. 鋼琴教學創新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 學周刊,2014(10)
[4]李碩,肖灑. 大學鋼琴教學模式的理性反思及合理構建芻議[J]. 音樂時空,2013(04).
廖心童 (1996.12- ),女,漢族,內蒙古包頭市人,山東大學威海分本科在讀學生,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