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瑗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100015)
高中階段藝術素質提升的美育實踐
——《繪畫創意與實踐》教學全析
丁 瑗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100015)
素質教育的初級階段在我國是小學至初中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進入高中,學生脫離了普及性教育,進入具有一定方向性的教學,隨著我國逐步試點取消文理分科的新型教學方法,學生掌握知識的層面,在高中階段不只具有分化的作用,同時應該具有學業規劃,甚至是職業規劃的先導意義。這樣,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就需要同時兼顧審美普及性教育及技能提升性教育,更需要專向引導學生初步涉獵專業規劃。清華附中一直秉承在學有余力的基礎上,為學生開展大學先修課程,滿足不同學生學有所專,學有所能的學習要求。在美術教育中,我們針對學生的繪畫實踐展開有針對性的研究教學。
美育;繪畫;審美教育;素質教育
1.素質教育的內涵
素質教育主要包括提升人的內在素質和外在素質兩部分。內在素質主要是人對世界、環境、人生的看法和意義,包括人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等。外在素質是指一個人的能力、行為、社交、成就等。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教育階段,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相輔相成構成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美育是審美教育,同時也是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不僅能夠產生提高人的審美素養的顯性作用,還能在隱性層面產生影響人的情感、趣味、氣質、胸襟,激勵人的精神、溫潤人的心靈的獨特作用,這兩個方面的作用對于立德樹人、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健全人都是至關重要的。
2.美育課程的現狀及發展
近年來,各學校在美育方面取得了諸多進展,對提高學生審美意識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素質教育往往伴隨著應試教育而共同存在。我們遺憾的看到,在推行美育的過程中,也出現了重應試輕素養的現象。本應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美育至今仍然是我國教育事業中的薄弱環節。這其中或因為重視不夠而使美育的積極作用大打折扣,也或因教學方向的偏移而走向應試的歧途。
一直以來,美育是黨的教育方針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學校美育工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了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教育部于2015年在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全面梳理政策需求、系統總結典型經驗的基礎上,反復修改形成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經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審議,由國辦印發實施。這是在黨的文件中第一次對美育作出的重要部署。
3.新型美術教育的教學創新
新型美育教學的核心,是提高美術教學的教學地位,提升美術教育教學的質量。全面的將美術教學融入素質教育的教學系統中,結合多學科、多角度,進行美育培養??朔酝佬g教學中的問題。這些問題有,將美術教學等同于美術課,進行簡單的滿堂灌式的老式教學模式;學生在美術教學中只聽到而沒有真實的體驗,沒有自我的實踐的弊端;教學內容相對平均,不能結合時代發展,真正欣賞和體驗到最優秀、最新的文化成果。在高中階段,我們開設了審美體驗藝術課,針對全年級學生,增加基本的藝術感受力;同時,我校作為藝術特色校,開展了藝術特色課程,課程為選修;針對藝術生,設置了專業輔助課程。在基礎審美層面提升的基礎上,我們分時段給學生體驗藝術專業性魅力的機會,課程有一定的深度和專業性,引進部分大學教師和研究生,將基礎性的大學課程引進高中。這是我校在“高參中”課程教學中的獨特之處。
1.藝術特色課的課程建設
在此就我校高中年級的教學安排為案例,進行美術教學創新實踐的介紹。全部教學工作共分為三個學年,從學生高一階段開始,至高三結束(高三年級以有志從事藝術專業的學生為課程對象,面向藝術類升學考試)。美術基礎教育特色課程安排涵蓋整個學年,教學對象從高一年級學生開始。在課時安排上,每周只占用一個半天的部分課時:長課時(相連接的四節課時)與短課時(相連接的兩節課時)交替進行。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處于知識結構相對形成體系化,綜合知識體系網已經建立的認知水平,他們對于理解符號化信息正是一個過渡而后形成的階段,這正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開拓創新的大好時機;這個年齡的學生有充裕的時間,考慮如何確定未來的學業、事業方向。在我們豐富的藝術課程中,可以說給了孩子更多看世界的角度和方法,豐富了學生樹立人生方向的選擇。
2.繪畫等藝術實踐課程在藝術教育中的分階段教學方法
課程以傳統高中美術校本課程結合特色課程的形式完成,兼顧了各個學習水平與能力層級的學生。校本課程包括以人教版選修《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美術鑒賞》、《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書法》、《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攝影》、《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繪畫》為教材教參的基礎課程。在高一年級,進行全年級審美層面普及教育,這個課程學制是參考人教版教材為學生設置的。高二年級開設了藝術選修課程,在過去學生集體參與藝術特色課程的基礎上改為選修課,這樣,確保了孩子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同時將自主學習的選擇權交到學生自己手中。
3.教學感想
例如,在水彩課程中,首先介入的是興趣欣賞課——《彩色透明的水中世界》,給學生大量、多視角的欣賞和頭腦風暴,拓寬他們的思路。在之后的實踐教學中,運用多種方法,先后進行——《畫我的觀察》,寫生訓練;《臨摹作品》;《抽象的紋理》,抽象思維和技法訓練;《創作》,自我主題的創作課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面對學生風格差異大,能力有所差異的現象,從好的方面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突出創造力和創意的實踐。真正將做到技法與思想的雙重提升。
我們還特別引進了“高校參與中學美育教育”的課程,將特色課程分為《大學先修——美術欣賞與實踐》、《大學先修——設計思維與創新》兩個部分,以一個學期、半學年為期分班輪換教學。教學安排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師與我校美術教師通力合作完成,這樣既充分利用了大學優質的教學資源與教學理念,符合我校對于大學課程融入中學課堂的教學思維,讓學生真正做到從高中到大學在人文藝術素養上得到銜接,避免出現“只會學習文化知識,忽略文化修養和人文精神的考試機器”。
我們希望,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落實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教化人倫的思想,為每一個孩子增加人文審美的情懷,相信藝術教育,特別是圍繞藝術的核心內容,純藝術教育,作用是巨大的,也是曠日持久的。依靠國家的力量,社會的力量,學校的力量,教師的力量,甚至學生中凝聚的力量,在若干年后,當他們這一代人成為國家的中堅,他們會多一份對于美得意識,多一份人性的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