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金保 (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510440)
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校園公共事件輿論引導能力建設研究
陽金保 (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510440)
通過案例分析表明,在高校發生突發事件、緊急事件時,充分利用官方微信公眾號的優勢進行輿論引導,建立輿情處置聯動機制,發揮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矩陣效應,可為校園穩定、促進事業健康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官方微信公眾號;突發事件;輿論引導
2016年全國高校在校生超過3500萬人,大學校園成為各種思潮的集散地,微信應用的流行,使手機成為學生手中最便捷的“傳聲筒”和“放大器”,輿論環境高度復雜,應該采取有效的方式進行輿論干預和引導。
高校校園公共事件,是指突然發生在高校或與高校學生緊密相關,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環境破壞、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危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通過各類案例分析可知,如果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在事件中能快速反應,正確引導,可以促使問題得到控制和解決。
1.在防災減災中發揮作用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常發生在高校的例如臺風、內澇會影響師生日常生活。2016年臺風海馬來襲,不少東部沿海地區的高校以漫畫的形式通過微信官方公眾號發布防范臺風知識,提醒師生關好門窗,減少外出,收到了很好的減災效果。又如,因持續性暴雨廣西師大雁山校區遭遇嚴重內澇,其官方微信公眾號連續發出《師大人同舟共濟,挺??!》、《師大人眾志成城,必勝!》推文,及時播報內澇情況,和師生抗洪救災,這兩篇推文為講述動人故事,凝聚智慧人心,為恢復教學提供了有利幫助。
2.在維護國家安全中發揮作用
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官方微信公眾號應對國家安全保持常態化的宣傳,要敢于發出聲音,做好思想引領。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肩負著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務。每年國家安全日上,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以漫畫、視頻方式宣傳國家安全,積極對學生進行宣教是必不可少的。
3.在保護學生財產安全中發揮作用
高校對學生的財產安全教育往往限于宿舍防盜或加強硬件防護設施,低估或者忽視了手段更隱秘的金融詐騙、校園高利貸等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危害。2016年河南某高校在校大學生,從不同的校園金融平臺獲得無抵押信用貸款高達數十萬元,當無力償還時跳樓自殺,此類事情對校園安全帶來嚴重損害。若是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能及時發布信息揭露校園貸本質,引導學生形成健康消費觀、金錢觀,相信受騙的學生就不會那么多。高校應利用官方微信公眾號做好大學生各類財產安全防御教育。
4.在公共衛生事件中發揮作用
高校校園因人數相對集中,是流行疾病、食品安全、心理生命問題的高發區,這些問題具有突然性、不可預測性、危害直接性等特征。一旦發生會迅速成為學生關注的焦點。利用官方微信公眾號第一時間發布信息,在圍觀、熱議、爭論中形成權威觀點有利于突發事件的處理,實現信息凈化、終結謠言、穩定人心。今年3月22日,南方醫科大學發生惡性傷害事件,其官方微信公眾號反應迅速,連續發布兩篇情報通報,閱讀量都超過10萬,其校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及時向師生、社會通報相關情況,維護了師生重大消息知情權和穩定他們的情緒,促成了事情的處理。
5.在網絡謠言中發揮作用
高校大學生由于缺乏社會經歷,防范辨別意識,或獵奇心理,或發泄不滿情緒,或因獲利心理而轉發、發布不實信息、違法信息,導致自身和同學信息泄露、蒙受財物損失的案例比比皆是。官方微信公眾號因長期積累的影響力和公信力,可客觀、公正、獨立、全面地對信息進行取舍,讓師生第一時間了解信息的真實情況,及時終止謠言,為師生提供一個健康全面的公共交流環境。
將官方微信公眾號信息發布納入相應的應急機制中,明晰公眾號的發布機制、工作職責,完善功能才能在輿論中把握主動權,合理地做出應對,促成事件的解決。
1.建立官微信息發布制度
將官方微信公眾號校園公共事件信息發布制度納入校園信息安全應急機制,圍繞事件的最新進展、處理情況等,明確公共事件信息發布撰寫人、審核人、發布人,加強機制建設和輿論引導,創造有利于事情解決的網絡輿論環境。
2.做好思想引領
學生走到哪里,我們的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里,依托馬克思主義學院,利用官方微信公眾號平臺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國內外時事熱點,主動占領輿論高地,進一步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指導地位,以師生樂于接受的形式,敢于發生、敢于亮劍、做好思想引領、讓官方微信公眾號成為學生的心靈家園,成為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三課堂”。
3.建立輿情專家信息庫
針對本文中提出的五類影響較大的校園公共事件,建立校內輿情專家信息庫,開辟公共突發事件宣講專欄和保障通道,請專家對各類安全宣講,對熱點進行追蹤解釋;一旦發生公共事件,可以邀請信息庫專家在第一時間向師生發布權威資訊和專業指導。
4.開設網絡信息通識教育課
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每天只要一打開網絡就有無數的信息襲來。如何在浩瀚的咨詢中辨別真假、防范、應對和為己所用,成為大學生每天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在高校開展網絡信息通識教育課,提升大學生網絡能力和道德素養,幫助大學生合理利用網絡進行有效表達溝通、參與社會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5.建立校內、校際平臺
依托官方微信公眾號,聯合校內非官方微信公眾號建立校內聯盟平臺,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相互監督;建立政府指導、地方媒體參與、大數據企業為依托的校際、校企聯盟平臺,輿情處置聯動,發揮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矩陣效應,提升高校在輿情應對中的工作效度,打造校園網絡正面輿論宣傳的平臺,為學校未來工作重點、發展方向,為上級部門作決策判斷提供可靠的依據。
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具有運營成本低、覆蓋面廣、貼近師生生活、互動性強、傳播快、傳播方式靈活的特點,經過幾年的運營積累了大量以大學生為主的粉絲,在他們心中留下了品牌、權威、嚴肅、可信度高的印象,面對和處理校園公共事件時候,比起其他傳統校園媒體平臺更有優勢,要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善用新技術新手段主動與師生溝通,促成校園緊急事件、突發事件的解決,為學校的健康、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1]呂丹.由傳播動力看網絡謠言的綜合治理——基于微信“朋友圈”的考察[J].淄博師專學報,2016,(3):70-73.
[2]陳璟浩.突發事件中的政務微博網絡輿論引導能力研究——以 2016武漢暴雨為例[J].情報探索,2017(1):44-49.
[3]田華,段王潔. 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微信輿情的監測與引導[J].當代教育論壇,2017(2):79-84.
陽金保(1984-),男,廣西桂林人,碩士研究生,現就職于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宣傳部,研究方向:宣傳思想工作研究、新媒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