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強 北京市經濟信息中心
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若干重要問題的思考
趙英強 北京市經濟信息中心
我國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便開始思考京津冀一體化合作,但當時只是進行初步設想,并沒有出臺具體的政策措施,京津冀三地間的合作也遠沒有達到預期效果。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京津冀座談會上明確表示,國家需要不斷推進京津冀一體化進程,著力加大對協同發展的推動作用,避免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影響區域經濟的發展。同時要進行體制機制的創新,建立三地間順暢的溝通協調渠道,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以促進京津冀地區整體協同發展。
京津冀 協同發展 一體化
我國在明確提出“京津冀一體化”的概念之前,京津冀三地間已經形成了區域經濟往來,例如,2005年我國出現第一家京津冀跨區域票據自動清分系統,標志著京津冀三地票據實現相互流通,對支持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自此之后,京津冀地區之間的交流合作愈加緊密,出臺諸多合作方案。但三地在合作的方向上過度傾向于具體的項目實施,針對整體區域發展的規劃卻少有提及,因此無法促進三地向系統、協調的發展方向前進。京津冀地區是中國內地城市最密集、工業基礎最雄厚的區域之一,是全國重要的經濟發展區域。但京津冀三地的經濟發展有明顯的實力差距,導致三地經濟增長呈現出不平衡的狀態,其中北京和天津地區的整體發展水平大幅領先于河北地區。
從京津冀三地經濟發展的內部結構來看,北京的經濟發展狀況十分穩定,進入九十年代以后,根據中央對首都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北京進一步加大了結構調整力度。經過多年的持續努力,北京的經濟結構已發生明顯改觀,向更加符合首都核心功能要求的方向發展。天津處于環渤海經濟發展的重要位置,但經濟實力和資源狀況均落后于北京,其發展仍處在改革和創新的階段。河北處在北京和天津的環繞區域,土地和人力資源十分豐富,土地面積高達18.88萬平方千米,在其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內部的產業結構逐步拓展到建材行業、化工行業、醫藥行業、機械行業和食品行業,且以上五種行業已經成為該地區的主要支柱產業,河北在傳統產業經營上呈現出的良好態勢,主要是依靠本地區的資源優勢。綜合判斷,北京已進入后工業化階段,天津處于工業化階段后期,而河北尚處于工業化階段中期。
(一)競爭大于合作。長久以來,京津冀三地在發展上呈現出競爭大于合作的勢頭,競爭局面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天津之間。北京和天津作為京津冀區域發展的重要城市,兩個城市的產業發展基礎較好,但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兩地之間溝通協調并不多,沒有出現明顯的分工合作,導致兩地間無序競爭的現象愈加嚴重。同時北京、天津的經濟發展,對河北不僅僅沒有產生輻射影響,反而卻因為其優越的資源配置,把周邊的各種要素都吸引到京津地區來,產生虹吸效應。京津冀地區競爭大于合作的現象勢必會造成區域協同效應的降低,無法有效帶領周邊區域經濟的發展。可見京津冀三地間激烈的競爭,是造成京津冀整體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低下的主要因素,同時也是其在發展上落后于“長三角”區域的重要原因。
(二)經濟協同程度低。京津冀地區發展出現的問題同時體現在三地經濟發展協同程度低上面。我國早在多年前就已經提出京津冀一體化的區域發展模式,三地之間也已經開始了合作交流,但長久以來,京津冀的發展呈現出有目標但實施效果差的特點。分析造成該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京津冀地區缺少統一協調的組織機構,導致三地之間的經濟協同程度偏低。加上三地在發展方面過度注重本地區的經濟利益,在本地區長期實施地方保護主義政策,缺少整體規劃上的宏觀考慮,致使三地之間的市場分割,阻礙了京津冀地區經濟的協同發展。當前京津冀地區還未形成統一性的同城效應,市場力量不充分,產業結構存在同質化現象,沒有形成優勢互補的格局,跨地區的合作渠道不夠暢通,可見經濟協同程度低的現狀已經嚴重阻礙了京津冀地區的協同發展。
(一)加強京津冀地區合作。京津冀之間的合作需要有國家的頂層設計作為支點,在此基礎上,形成統一的發展共識,明確各個區域的努力方向。就京津冀地區而言,北京有著極大的發展優勢,與其自身是政治中心有關,諸多央企總部和金融機構等均在北京落戶,很多外資企業也在北京落腳。對比于北京而言,天津和河北的整體優勢則相對較弱。一個區域若想實現跨越式的發展,需要建立起機構集中、市場發達且配套設施齊全的區域中心,因此京津冀地區可將北京作為三地的區域中心,同時選擇天津、河北某一區域作為功能副中心,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為一個整體協同發展,要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決北京“大城市病”為基本出發點,調整優化傳統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
京津冀地區為實現良好合作,需要建立促進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政策法規,三地協同合作需要根基于中央的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規的引導。這需要中央和京津冀地區三方共同商討制定出適應三地區域合作和經濟發展一體化的相應法律法規。采取統一的區域性法規能有力保障該區域內各重點領域的合作,明確其功能定位、產業分工。建立促進溝通協調的有效機制和發展平臺,以推進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的有序進行。
京津冀地區同屬京畿重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我國當前三大國家戰略之一,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京津冀地區需要將區域協調發展作為總體目標,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實現京津冀資源優勢互補,努力形成目標同向、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1]蘇振東,尚瑜.京津冀經濟一體化背景下的天津“出??凇毙芯俊嬲撎旖蜃再Q區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推動作用[J].國際貿易問題,2016,(10):108-118.
[2]張軍擴.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若干重要問題的思考[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6,(03):1-5.
趙英強(1987-),男,漢族,北京人,碩士學歷,研究方向:宏觀經濟學、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