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
(湖南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2)
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現狀對比研究
——以上海、蘇州、南京博物館為例
徐佳
(湖南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2)
本文通過實地考察上海、蘇州、南京等國家級博物館,對比研究博物館文創產品在種類、造型元素、色彩設色、設計方式上的異同,旨在借鑒江蘇、上海地區博物館在文創產品開發中積累的成功經驗,探尋增強我國博物館文化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推動傳統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播。
江浙文化 博物館 文創產品
隨著社會時代的快速發展及民眾文化需求與主觀意識的不斷提高,博物館逐漸成為集功能性、實用性、藝術性于一體的全方位文化教育聚集中心。但是,博物館傳統的“以藏品為中心”,靜態地展示文物資源的單向文化傳輸方式,導致博物館與大眾缺乏溝通的橋梁,不能很好地履行教育、引導大眾的社會功能。此外,博物館自身運營成本的增加,傳統型博物館普遍面臨如何在有限的政府經費的支持下保證博物館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難題,這些都使得博物館急需開辟新的途徑滿足觀眾的文化需求。文創產業作為文化與產品的有機結合載體,為博物館提供了新的“以人為本”的發展途徑。博物館將豐富的文化資源及文化符號,結合現代文化創意產業整合加工,向大眾傳送具有博物館文化內涵的現代化產品,使得民族文化走入大眾的生活與視野,滿足大眾個性化、多樣化的文化消費需求,在提升博物館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使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延續。然而,很多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還處于初級階段,存在產品缺乏創新和特色、與展品文化內涵聯系不強等問題。本文以江蘇、上海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館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總結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館、蘇州博物館的成功文創產品案例,提煉出它們在產品種類、造型元素、色彩設色和設計方式等方面的先進理念,旨在為地方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提供借鑒及啟示。
南京、上海和蘇州等地的博物館收藏了大量珍貴的全國性和江浙地域文化特色的各類藏品,是人民大眾了解我國和江浙地區文化的窗口,也是當地人和旅游者文化消費的主要場所。這些博物館在文創產品開發上走在全國前列,六朝魔方、文徵明衡山杯等文創產品名聲大噪,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1.文創產品種類
由于現有文創產品的種類比較固定,全國各個地方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在種類上大同小異。實地調查發現,南京、上海和蘇州博物館的文創產品主要集中于創意文具、文物擺件、生活日用品、首飾配件和茶具食品五大類。本文將各個博物館在這五大類中最具特色的文創產品總結如下:
南京:玉璽橡皮,歷史人物Q版書簽,金陵仕女圖筆記本;云錦系列裝飾盤、裝飾畫、木制屏風等,荷葉青瓷香薰;云錦系列錢包、絲巾、扇子等,南京印象徽章;油滴茶具,剪紙系列茶具、餐具;民國風尚美人鏡、三國人物棋盤,百花旗袍手工皂,“槳聲燈影”藍牙音樂香器。
上海:康熙御筆抄經本字帖,楊柳青年畫拼圖,彩墨;仿青銅器造型文物擺件,刻花方漆盤,仿隋代白釉仕女俑臺燈;金琺瑯如意系列手鏈耳環;周灝竹石圖托盤,富泰安康木制杯墊;青銅紋飾手提袋,青花瓷紋樣毛巾。
蘇州:蘇州博物館手機支架環、卷筆刀,夜光書簽,六如手賬;古建筑木制拼裝模型,屏花器;海棠花窗首飾系列,楔形文字手表;文徵明衡山杯、吳門四家茶禮系列,跟著文徵明游山玩水茶具,仿汝瓷青蓮茶杯茶具;君子雅藝桌墊。
南京歷史悠久,歷史人物眾多。南京博物館文創產品的一個鮮明特色是以這些歷史人物為模型創造個各式各樣的Q版人物玩偶及云錦刺繡系列產品,頗受大眾的歡迎。上海博物館的基本定位是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以收藏、展覽和研究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對比另兩個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產品做工精致,藝術性重于實用性,各種珍貴藏品的仿制品和微縮品琳瑯滿目。此外,將江南吳越文化與西方工業文化相融合的海派文化融入文創產品之中,奢華精巧的金琺瑯系列首飾產品是上海博物院的特色產品。蘇州博物館是最具江蘇特色的博物館,由著名華人建筑師貝聿銘設計建造,是一座集現代化館舍建筑、古建筑和創新山水園林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除了類似于上海和南京博物館的特色文創產品外,蘇州博物館推出了多種DIY系列的文創產品。這些產品以刺繡、竹編和年畫等江南地區文化遺產為基礎,經過現代化技術改造而形成一種寓教于樂的文化創意產品新種類。如DIY門神年畫,將桃花塢年畫門神造型重塑,以手工布藝的材質加之DIY針線,使消費者親自手工完成門神形象,成為手工掛飾,在動手過程中認識文化遺產,將消費身份轉變為創造者身份,并喚起對文物的喜愛之情。這是將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和傳統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結合的創新性的有益嘗試,值得其他博物館借鑒。
2.造型元素
江蘇地區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相似處在于皆選取館內獨特的代表性典藏文物,直接具象提取文物的整體造型、紋飾、質感及元素,采用現代美學進行重新簡化勾勒其紋飾,主要以平面化的方式開發一系列多樣化的文創產品。比如上海、南京、蘇州博物館都選取中國文化遺產的瑰寶青花瓷,截取青花瓷平面化圖形及顏色,平面具象地運用于餐具、茶具、項鏈首飾、創意文具等,其展示直接且視覺沖擊力較強,簡潔易懂。
不同博物館在文創產品造型上有各自的主打特色。上海博物館大多進行仿生其收藏文物的造型、紋樣、材質,并轉化為文物微縮仿制品擺件,如仿漆木胎鴛鴦盒、仿馬王堆漆器、仿青銅器等。南京博物院文創產品多選取具有文化性、原創性、教育性的文化歷史,將歷史人物形象整合性抽象創造,如Q版三國人物,簡化歸納三國歷史人物的造型、線條,色彩,變成樹脂與塑膠質的卡通形象玩偶,將文化內涵注入現代產品的使用功能之中,是一種運用巧妙創意及較高附加值的文創產品,蘇州博物館文創產品造型元素多根據蘇州人的習慣喜好,運用傳統高雅的表現形式,打造具有雅致文人氣息基調的文創產品。如秘色瓷蓮花碗曲奇餅,將高雅的文物造型及色彩與曲奇相結合,進行線條重新勾勒達到擬神似,讓人耳目一新。
3.色彩設色
江浙地區博物館文創產品在色彩設色上皆以中國傳統吉祥色為主體色,如黃色、中國紅、青花藍等,讓人感受到中國傳統韻味的文化象征及民族精神。如刻東方漆盤,龍紋卡套,均運用代表古典莊嚴的黃色、中國紅,不僅顯示了皇家的尊貴性及古典文化的特質,更讓人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古典色彩。
對比之下,上海博物館文創產品其色彩緊跟時尚潮流色彩,如父以觥神獸筆,選用藍、綠、粉、黃,讓人感受到活潑生動的呆萌神獸,而南京博物館的色彩(色相、明度、彩度)更為明快典雅,同時采用互補色,以強烈對比襯托主題,如云錦藍牙音響,提取云錦古典紋樣及顏色,如中國紅、紫色黃色加以輔助,整體色彩和諧典雅,將傳統與現代融為一體;南京印象城市徽章系列,十二生肖酒具,在徽章中主體造型為淺黃色、橘黃色、大紅色近似色為輔助色,背景則選用經典的藍色為襯托,給人留下南京歷史文化濃厚的印象。蘇州博物館文創產品以蘇州園林典雅精致的文人氣息為特色,給人以“清新雅致、青黛秀逸”的視覺感受。色彩上沿用蘇氏地域性色彩:雅致的灰色、素凈的青黛色,如仿汝瓷一鷺蓮升茶葉罐、哥窯梅子青茶葉罐,色彩上淡雅的青色,灰色、藍色,冰裂的深褐色線條,讓人感受到吳越文化清新雅致與樸實無華。再者,使用中國傳統書畫的顏色,如君子雅意桌墊、梅花圖掛軸、煙熏眼罩,皆以黑色厚重書法為主體,粉黛色的輔助襯托,其豪放蒼勁、瀟灑空靈的書畫同源讓我們感受到中國書法的文化魅力。
1.仿典藏文物法
仿文物設計法通過直接模仿館內典藏文物的整體美學造型、形態輪廓、色彩、質地及質感,以文物擺飾品的方式直接明了地展示在大眾面前。如上海博物館文創產品中仿隋代白釉仕女傭臺燈、西漢陶俑的文物擺飾品;蘇州博物館文創產品秘色瓷蓮花碗書簽,以館內文物蓮花碗元素,將文物展示到創意文具上,其獨特的展示讓人耳目一新,拉近文物歷史與大眾的距離。
2.情景故事法
情景故事法是基于本博物館的文化內涵,利用博物館內較特殊的歷史代表人物,依據一定的情景故事,用平整光滑的現代造型材料,簡潔圓潤的線條,創設一定的歷史故事情境。如三國人物造型玩偶、抱枕等,以Q版趣味表情包的方式重現人物造型,讓歷史傳奇人物坐擁在懷,喚起消費者對于歷史文化的情感共鳴。蘇州博物館的海棠首飾,提取了蘇州園林經典的海棠造型,其簡潔的線條及金屬質感,宛如置身蘇州園林,是一款集實用性觀賞、歷史文化于一體的傳統韻味與時代感的文創產品。
3.隱喻內斂法
隱喻內斂法將中國傳統文化抽象提取轉化其元素,包括傳統精神觀念價值,打造“精、巧、雅”的文化內涵及深度的文創產品。蘇州博物館文創產品將隱喻內斂的文人精神,如“梅、蘭、竹、菊”等傳統元素,加之中國書畫中的“留白”技法,將圖形抽象用于現代產品之中,使得文創產品呈現出“虛實相生”的中國山水畫的意境。如衡山杯,依據中國飲茶文化,巧妙地提取象征文人衡山的印章圖案元素,整體造型如同文徵明的印章,而材質上選用汝瓷靜雅的表現形式,在包裝上選取有雅致書卷氣質的牛皮紙,讓人通過飲茶感受到蘇州式文人雅致的精神氣節。
江蘇、上海地區博物館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資源,設計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時代氣息的文創產品。上海博物館文創產品文物仿制擺件、琺瑯、彩貝首飾;南京博物館的Q版歷史人物,璀璨的云錦,時尚風韻的民國風;蘇州博物館文創產品清新雅致的文人氣息DIY手工藝,這些博物館皆以館內典藏文物及特色文化為基礎,具象直接地開發一系列文創產品,其視覺直接且沖擊力強,質量精美,集人文雅致與創意美觀于一體,打造該地區博物館文傳產品的名片,這些都值得地方博物館借鑒學習,讓博物館文化真正走入尋常百姓的生活中。
[1]章義平.關于博物館文化衍生產品開發的認識與思考[J].東南文化,2011(5).
[2]史吉祥.博物館在現代社會中的功能[J].中國文化遺產,2005(4).
[3]朱士麒.南京地區博物館旅游發展現狀與前景展望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3(9).
[4]周珺.南京博物院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與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16.
[5]王旭艷,鄭宜文,龔丹.博物館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功能定位及作用發揮——以上海地區的博物館、紀念館為例[J].博物館研究,2016(4).
[6]朱建華,張玲.蘇州傳統手工藝的再設計及市場前景研究——以蘇州博物館的文創產品為例[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