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凱
(江西制造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5)
試論高校共青團建設對于構建和諧校園的意義
余凱
(江西制造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5)
和諧校園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體現,同時是保證新時代高校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堅定人生目標、保持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團組織作為高校學生工作的中堅力量,加大對于高校團建的重視,有利于早日促進和諧校園的建設,有利于發揮學生組織的優秀引領作用,更有利于我國現階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和順利進行。
共青團建設 和諧校園 高校
和諧校園是新時代我國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之一,構建新時代的和諧校園文化及營造和諧的校園氛圍已經成為和諧校園的重要內涵。高校建設的基本特征與和諧校園建設是相統一的,落實和諧校園的建設對于高校的建設具有重大意義,一定意義上能夠契合現階段四個全面建設的步伐,為全面小康社會增添更多的光彩、添加更多的助力。
(一)新時代高校和諧校園的內涵。
“和諧”的表述早在經典社會主義理論典籍中就提到過,例如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在對資本主義各種不和諧現象進行批判的基礎上,提出了未來的社會主義社會應該是所有人自由平等而又能夠全面發展的社會,亦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基本矛盾相適應的社會①。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最忠實的繼承者和發揚者,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和諧”正是核心價值觀里重要的一個元素。
創建和諧校園,是我國的社會主義高校黨組織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本質內涵的貫徹和實現。高等學校作為弘揚先進文化、培育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更是衡量我們工作的重要指標。
(二)新時代高校和諧校園的特征。
和諧校園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首先,高校校園是我國高等教育的基地,承擔著堅守文化陣地和意識形態陣地的重任。其次,和諧校園是培養社會人才的最主要渠道。尤其當下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新性人才逐步成為社會的稀缺人才,和諧高校承擔著為社會和國家輸出人才的重大使命。再次,和諧校園是培育良好人際關系的基點。最后,高校是集合教書育人、科學研究、實踐探索的場所,實現校園的和諧必須創造良好的校園自然環境、學習環境、工作和管理環境。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先進青年的群眾性組織,作為緊跟時代步伐的青年組織,其根本職責在于不斷鞏固和擴大黨的青年群眾基礎,成為黨的后備隊,團結并帶領廣大青年為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高校共青團作為基層團組織,務必做到廣泛地“吸引”青年,并且“凝聚”青年,從而提升團的戰斗力。共青團的職責是由黨的要求和青年的使命所決定的。當前,高校共青團在和諧校園的建設上任務重大,同時具有特殊的優勢。
(一)共青團組織在高校建設過程中的角色。
共青團是我黨的后備力量,是在和諧校園建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認識并積極推動團組織在構建和諧校園過程中的作用,對于和諧校園的早日建成具有重大意義。共青團當下的角色之一是輔助高校的黨建工作,確保高校中思想政治領域的陣地不被別有用心的組織或者團體滲透。社會主義的高校必須由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守護,團組織的首要任務是保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能夠給予當代大學生正確的方向指引。
(二)共青團組織在高校建設過程中的優越性。
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忠實繼承人,共青團的章程和原則與我黨一脈相承。在高?;顒又?,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承擔了與中國共產黨幾乎相同的歷史任務和使命。高校和諧校園建設離不開組織者的運籌帷幄,更離不開實際的一線操作者,共青團組織在高校中可以很好地勝任這一職務。一方面團組織的組成部分都是學生,有堅實的群眾基礎,另一方面團組織的精密組織性和高度責任感有利于保證活動的完成。和諧校園離不開人與人的協調,更離不開人與組織的協調,團組織的存在會更好地將學校上下融為和諧的共同體。
(三)共青團組織在高校建設過程中目標。
在當下高校建設過程中,共青團組織的基本目標應該有以下幾點:首先,組織好青年大學生的基本。團組織的任務就是在群眾中開展工作,積極協調配合我黨的各種工作,工作的實際參與者都是學生和具體的人,團組織對于學生個體的工作是切實組織的基本工作,保障上級任務合理展開。其次,引導好青年是根本目標,團組織和中國共產黨一脈相承,在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及志存高遠,樹立遠大理想方面的基本觀點都與我黨高度保持一致。最后,為學生更好地服務是團組織的歸宿。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團組織的對象是在校大學生,宗旨自然就是為學生服務并更好地協助學校培育優秀當代四有大學生,保證每個學生的基本利益不受侵害。
雖然當下高校開展的和諧校園建設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團組織在其發揮的作用日益明顯,但是面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和層出不窮的實際工作,我國的高校和諧校園開展依然還有一些問題和不合理之處是有待解決的。
(一)學生內在的不和諧因素。
大學生自身素質導致的不和諧。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具有差異性和特殊性。具體來說,自身內在的不和諧因素包括:一般群體和特殊群體。一般群體即智力水平、情商水平、家庭條件等各方面都與他人差別不大的群體,這一類人很容易與周圍的同學打成一片,所以問題較小。另一類特殊群體則比較麻煩,包括家庭經濟條件導致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偏差,或者是自身身體殘疾和各種心理問題等。異于常人要達到相協調就比較困難,這一類學生安撫和處理是當下校園和諧建設的首要問題。
(二)外在環境的不和諧因素。
1.高校和諧化推進中自身的不完善
全國高校林立,各個學校之間水平各有高低。和諧建設過程中各個高校自身的制度水平各不相同。有的高校資金充裕家大業大,制度完善,考慮周全,每一個部門每一個環節都有機相結合,各項事務處理的也都井然有序,置身如此環境,上至校領導下至學生個人皆可和諧相處,共同進步。然而有的學校受到各方面限制,導致教學硬件落后,住宿條件艱苦,食堂水平低下,行政管理混亂。置身如此環境,勢必將激化一些矛盾,和諧校園的目標自然受到影響。
2.高校和諧化推進中其他的不完善
除了高校自身環境和制度等方面的不完善,環境方面還包括校園周邊環境、學生自己的家庭環境、學生所接觸的工作生活環境等的不完善。和諧社會是一個全面系統的整體,和諧要求不僅僅是放在高校這一個方面就能夠落成的,和諧的營造需要社會、家庭等各方面協同進步。習近平總書記對家風就很重視,他曾經強調道“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②。
有效利用團組織開展和諧校園建設工作是當下提高校園行政效率、優化各種資源的重要手段。和諧校園的展開離不開高校中每一個個體的支持和付出,和諧環境的營造需要每一個學生、每一個老師、每一個教職工共同努力。團組織應該起到帶頭攻堅的重大職責,協調同學,助力黨組織,為和諧校園的建設打下重要的基礎。針對新時代和諧校園的構建,對于如何利用好團組織這一有力武器,有以下幾點思路:
(一)和諧校園建設中必須重視團組織的先進帶頭作用。
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先鋒隊。團組織作為黨的后備軍,在高校領域的攻堅作用必須和我黨保持一致。團組織是先進青年組織的典型代表,一舉一動都具有代表和示范作用,在學生中間有很大的影響力。和諧校園的建設必須要求我們的優秀團員、團組織帶頭發揮好引領作用,才能帶動廣大的學生群體,科學自律,相互包容,創造和諧的環境。
(二)優化團組織人員構成,加快和諧校園建設的效率。
團體的先進性在于組成人員的優秀水平。黨需要凈化黨員隊伍,滌清污濁,高校建設過程中的團組織同樣也要先組成優秀的團隊。為了使一支隊伍更加富有戰斗力,更加有執行力,如果團隊中的隊員精神狀態差,意志品質不行,勢必會拖累整個隊伍的進度和實際工作效率。團組織需要在高校和諧建設過程中不斷發現人才,起用人才,并及時發現組織中的那些人員問題,及時對其糾正教育。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和諧建設的實際工作中保持高效和穩定。
(三)以和諧環境反哺團建,為我黨培訓先進的后備隊。
和諧建設的過程并不是自上而下或者是由內而外的過程,事實上作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環節,和諧高校的建設和整個和諧社會的營造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團組織的引領和凝聚力是作用的一方面,反過來看,和諧環境也會反哺團建的工作。團組織的先進作用處于這樣和諧的環境之中,不斷優化組織配置,不斷產生出優秀的干部和人才,進而為我黨源源不斷地提供助力發展。加強團結促進和諧高校的落實和建成是關于我黨興衰的大事,是關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業成敗的大事,更是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
注釋:
①趙海洋.馬克思正義思想及其當代觀照[D].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14.
②施亞波.習近平家風建設思想及其實踐路徑研究[J].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16(06):47-52.
[1]施亞波.習近平家風建設思想及其實踐路徑研究[J].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16(06):47-52.
[2]趙海洋.馬克思正義思想及其當代觀照[D].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14.
[3]趙晶.對加強高校共青團建設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0(35):170-171.
[4]孫利華.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工作的創新性問題研究[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04):41-42.
高職院校共青團參與和諧校園建設的對策研究,項目編號:JXCXDJKT.YB-201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