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輝如
(江西財經職業學院,江西南昌 331700)
激勵教育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宋輝如
(江西財經職業學院,江西南昌 331700)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對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高職體育教育必須一改往日傳統的教學方法,深入了解學生的需求,并運用激勵教學的模式,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以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為研究對象,對高職體育教育的現狀進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激勵教育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價值。
激勵教育;高職;體育教學;應用措施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高職體育教育根本目的就是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熱情,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身心健康的目的。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熱情積極性并不高,嚴重影響了教學目標的實施。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采用激勵教學法。
所謂“激勵”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學習時的行為表現以及心理變化,采用激發、鼓勵、勉勵等教學手段,營造出一種“在激勵中學習,在激勵中成長”的教學環境,從而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目標,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最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目前,我國高職體育教育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直接影響了高職體育教學的效果,具體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長久以來,我國高職體育教學一直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無論是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還是教學組織、學生的成績評定上,都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從而使得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因為教學內容枯燥,使得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高職體育教學中,由于教學目標模糊,職業特色不突出等致使老師在組織教學內容時,無法將學生的特點、職業技能特點和職業特征等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從而直接影響到了教學效果。
傳統的高職體育教學,主要以教師為主體,要求學生在體育課上,必須要嚴格按照老師的指揮進行。這種傳統的教育模式,不僅與新課標的要求無法相適應,也不利于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得學生對高職體育產生厭煩的心理。
在高職體育教學過程中,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日益暴漏,無法滿足新課標對體育教學的要求,這就要求在教育過程中,必須要根據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通過激勵的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體驗到體育運動所產生的樂趣。
具體來說,激勵教育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教師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組織激勵教育時,就必須要立足于學生的優點和進步的層面,不斷激勵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通過發揮優勢,培養學生興趣。在激勵教學模式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特殊情況,根據學生的特點開始體育教學過程,從而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個性和優勢,積極組織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通過組織學生喜愛的項目,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教育在高職體育中的運用,教師可以學生喜歡的項目為切入點,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高職體育教學,老師以主體,按照相關的教學大綱對學生組織教學,在這一過程中,不僅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且教師在組織教學這一過程中,也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更不利于發現學生的特長;而激勵式教育在高職體育教育中的應用,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必須要結合學生學習時的行為表現,對每一位學生進行深入的了解,然后再制定出具體的教學策略。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很好地了解到學生的全面信息,發現學生的體育特長范圍,從而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制定出人性化的教學方案,對學生開展積極的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高職體育教學最終目的就是幫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不斷增強學生的身心健康。激勵式教育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一方面可讓學生真切感覺到老師的關懷和真誠的激勵,感受到老師的諄諄教誨,從而幫助自己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另一方面,在激勵教育過程中,老師通過對學生的優點進行激勵,促使了學生更加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更加有助于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堅持自己的特長,實現終身學習的目的。
激勵教學法在高職體育教學過程中,最常見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內在氣質和修養都會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例如,學生的衣著、談吐、舉止等都會對學生產生嚴重的影響,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積極心態。因此,在高職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通過塑造積極的形象、良好的精神風貌,并將其直接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下,形成積極的心態。
所謂的目標激勵,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從而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主動、自覺學習,不斷實現自己的目標,從而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
情感激勵法,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通過自己的情感,讓學生從教師的愛護中感受到影響,并在此基礎上將老師的這份情感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從而使的學生積極投身到學習之中。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之后,教師一定要給學生積極的評價,并在此基礎上,對學生的進一步努力給以指導,不斷促進其進一步努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細致的觀察,了解學生的興趣,然后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競爭是每一位學生的天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求勝的心理,不斷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地參與到學習當中。
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激勵教育就是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必須要站在學生的實際學習現狀上,并結合學生的身體基礎,通過認同、欣賞和鼓勵的方式,制定出人性化的教學模式,用欣賞、激勵的方式去展開教學。對此,筆者認為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努力,加強激勵教育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實施激勵教育,首先要加強對學生的優點進行培育。在組織激勵教學中,教師必須明確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例如比較性的優點、相對優點等。因此,教師在組織激勵教學時,一定要積極發現學生的優點,并對此進行分類,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
第一,運動特長類優點。教師在組織激勵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相關的知識、技能、賽事等,對學生開展強化、提升以及縱深性的體育教育,從而使得每一位學生的運動特長都得到最大的發揮,以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其積極、主動進行體育學習;第二,明確學生興趣類優點。教師在組織激勵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興趣,以學生的興趣項目為突破口,實施專項的、個性化的教學,從而將學生的興趣與體育訓練有機結合在一起,從而將學生的興趣項目推向體育訓練之中。第三,活動組織類優點。教師在組織激勵教學過程中,針對喜歡校園文化,而不喜歡體育鍛煉的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活動組織優點。例如,讓他們參加拉拉隊、后勤服務、活動組織策劃等,從而不斷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不斷在學生氛圍中實現教育和成長。
教師在組織激勵教育過程中,在培養學生優點的同時,還要對學生的缺點進行改進,從而不斷推進激勵教育的實施。
首先,改善學生抵觸的心理。在組織激勵教學中,一部分學生對體育充滿抵觸。針對這部分現象,教師要學生在現實中的學習與運動有效結合起來,充分改善學生的抵觸心理;其次,培養學生體育精神。在體育學習中,學生難免會對學習和訓練產生負面感受,這就要求在組織激勵教育中,采用轉移性的方法、營造快樂課堂等模式,不斷轉移學生的負面感受,以達到培養學生拼搏、挑戰、堅持等體育精神。
教師在組織激勵教育過程中,要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從而增加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內驅力。首先,要對學生體質提升進行共享。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對自己的體質進行正確的認識,讓其明確在體育鍛煉中,體質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其次,對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增長進行共享。教師在組織激勵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檢測的分數、學生的課堂表現等形式,讓學生看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進步,從而激勵其進一步努力。
綜上所述,在高職體育教學過程中,通過有效的激勵教育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因此,教師在組織高職體育教育中,一定要根據相關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學習現狀、年齡特點,采用不同形式的激勵教學,并結合有效的激勵教學途徑,不斷提升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以達到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目標。
[1]張利生.激勵教育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與職業,2014(33):189-190.
[2]喬金雨.高職體育教學激勵教育開展的路徑與類型[J].教育界,2015(19):181.
[3]楊廣壘.激勵教育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體育時空,2015(9):109.
[4]周健.賞識激勵教育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體育時空,2015(12):105.
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110(2017)04(a)-0060-02
宋輝如(1964-),男,江西南昌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體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