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殊
(貴州職業技術學院,貴州貴陽 550000)
現代學徒制下高職酒店管理人才培養策略探究
劉璐殊
(貴州職業技術學院,貴州貴陽 550000)
當前,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等背景下,旅游業迅猛發展帶動酒店業發展,酒店業急需具有“個性定制”服務理念和“工匠精神”酒店管理人才。本文結合現代學徒制的內涵,針對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的必要性做出分析,指出當前中國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從育人主體、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教學運行機制五個方面提出現代學徒制下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現代學徒制;高職酒店管理;人才培養策略
現代學徒制,是產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載體和有效實現形式,建立現代學徒制是職業教育主動服務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推動職業教育體系和勞動就業體系互動發展,打通和拓寬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成長通道,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徑。根據《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內教職成函[2014]9號)文件精神,全國各高職院校各專業都在積極探索“現代學徒制”的實施,酒店管理專業屬于服務管理型專業,長期的校企合作“訂單模式”在很多院校已得到廣泛推廣,通過現代學徒制實施全面提升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能力和水平,最終服務區域經濟產業升級、服務酒店業發展。
近年來,我國旅游業發展勢頭迅猛,國家旅游局預計“十三五”期間,中國將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8500萬人次國際游客來華旅游。作為旅游支柱性產業的酒店業前景廣闊。我國酒店2005年至2015年數量一直呈高速增長的態勢,中國限額以上酒店數量達18937家,目前中國每年約有1600家新建酒店投入使用。目前中國星級酒店人才缺口超過10萬,崗位滿足率不到40%。酒店行業急劇擴充,使人才需求迅猛增加,急需大量具有“個性定制”服務理念和“工匠精神”酒店管理人才,酒店專業人才培養亟待尋求新的出路。
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多年前就具備了現代學徒制雛形,但教學模式較為傳統,基本上都在延續“2+1”或者“2.5+0.5”形式,專業實踐教學與行業脫軌,學生職業晉升后勁不足,歷年畢業生留任率僅28.82%,晉升率約為5.3%。酒店管理專業作為培養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圣地,迫切需要轉變人才培養理念,改進人才培養模式,推動酒店管理職業教育質量的提高。從專業發展角度,酒店管理是實踐性較強的專業,酒店都強調實際從業經驗,要求同學們能靈活地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遷移到現實工作任務中,因此,酒店管理專業必須重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現代學徒制實施是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學生從入口到出口,全程企業參與,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針對性培養。對于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現代學徒制打破傳統酒店管理育人模式,學生入校時就作為企業員工參與到企業各項培訓、學習、工作中,學生在學院和企業交替學習,通過師傅言傳身教,學生將理論和實踐結合,潛移默化的了解崗位工作流程。學生盡早融入酒店企業,在校期間即可做好酒店職業生涯規劃,樹立自己的目標,根據酒店行業的特點,學生晉升空間得到加大,兩年之內基本可以晉升到基層管理崗位,從而為酒店行業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當前,國內許多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課程設置都是結合國內相關專業做的較好的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不清晰,缺乏特色,因此設置的課程體系和課程如出一轍,沒有結合自己學校的發展特點和企業需求,缺乏創新性和針對性,所以培養出來的人才的核心競爭力較為薄弱。
作為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育,其突出的教學特點在于它的實踐教學。高職院校的教師即使曾經擁有工作經驗,但遠遠跟不上酒店行業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發展,并且受到校內實訓條件、學校教學制度等因素的影響,使授課內容與酒店行業實際運營脫節,導致學生實習時感到不能學以致用。
目前,國內眾多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課程考核采取考試或考查的形式,開卷筆試、閉卷筆試、論文、案例分析、心得體會、技能課程采取實操形式,但是考核僅僅是該門課程的任課教師進行打分,評價形式也就是平時成績加期末成績,缺乏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綜合評判,且校內專業教師與行業的接觸受到時間限制,單一的評判和考核標準脫離實際,不利于學生發展。
酒店業屬于勞動密集型服務行業,受中國傳統觀念影響,中國人普遍認為做服務低人一等,酒店管理專業學出來是端盤子,掃廁所這樣伺候人又很低下的工作,只能吃“青春飯”,做酒店行業沒前途。導致學生對專業認識不足,認同感較低,畢業后想長期從事酒店行業的同學很少,加之酒店行業人員流動性大,院校培養的人才量大,但不能滿足行業人才需求。
現代學徒制的核心是雙主體育人,學校和企業要共同參與學生即準員工培養的全過程。構建校企“雙主體”育人平臺,推進校企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進行教學資源建設、共同實施實踐教學管理、共同開展技能培訓考核、共同完成頂崗實習就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基礎上,創新校企一體化育人模式。
酒店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應該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及職業成長規律,最終形成按照崗位工作任務選擇課程教學內容,基于崗位工作流程組織教學,強調“酒店工作職業性”,真正形成“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
“四階段”是根據酒店行業從業職業發展路徑,分專業認識、職業素養、基層崗位技能、崗位能力提升四個階段設置課程。學生第一階段初步認知行業,了解行業特點,對專業有一定認識;第二階段:職業素養得以提升,塑造工匠精神;第三階段結合真實崗位進行教學實習;第四階段崗位能力得到提升并預就業;第五、六學期提升學生自身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大部分學生在企業能勝任相關工作,并可以被企業直接錄用就業。
現代學徒制的教學任務必須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承擔,形成雙導師制,出臺校企人員互聘共用、雙向掛職鍛煉、橫向聯合技術研發等制度。酒店安排優秀高技能人才擔任師傅,安排優秀管理人才作為兼職教師,除通識課程外,專業課程授課均由校內專任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擔任,實訓課程全部由企業師傅在酒店實訓中指導,達到“做中學”的效果。
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是現代學徒制試點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校企共同建立教學運行與質量監控體系,共同加強過程管理。學校聯合酒店制定專門的學徒管理辦法,保證學徒基本權益;根據酒店管理專業教學需要,合理安排學徒崗位,分配工作任務。創新和完善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探索全日制學歷教育的多種實現形式。
[1]陳春燕.“4D S”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17(9):36-40.
[2]左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旅游縱覽,2015(6):275-276.
[3]李清.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數學的教學建議[J].職教通訊,2015(21):1-4.
F719.2-4;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110(2017)04(a)-0120-02
劉璐殊(1986-),女,山西定襄人,研究生在讀,講師,研究方向: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