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寧++王琳源++霍曉川++郭文師++張振興
摘 要:根據腦血管疾病的臨床特點,在神經外科專業研究生的臨床教學工作中,指導學生學習神經外科相關學科知識,鞏固腦血管病基礎理論,促進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并加強研究生臨床實踐能力培養,建立合理的腦血管病臨床診療思維程序,培養良好的醫德醫風,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質,全面提高神經外科腦血管病專業研究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神經外科 腦血管病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8(c)-0160-02
腦血管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也是致殘的首位疾病。為此,腦血管病臨床實習在臨床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1]。神經外科的專業研究生在經過本科階段外科學及神經病學的教育后,初步掌握了腦血管疾病的相關基礎知識和基本臨床技能,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專業化和規范化的教學和培訓,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有機相結合,對培養研究生的臨床思維、臨床操作能力和醫患溝通能力,以適應日益發展的醫療技術水平,更好承擔起醫生的角色都具有重要作用[2]。該文結合該院神經外科專業研究生教學的實際情況,將經驗及體會總結如下。
1 鞏固腦血管病基礎理論知識,促進理論結合實踐
任何臨床實踐能力培養的前提是扎實的理論基礎,研究生階段是學習理論知識的重要時期。腦血管病作為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不但要有堅實的外科學基礎理論,還要學習腦血管病的專業知識,包括神經系統解剖、腦血管解剖、腦血管生理、病理、神經影像及神經外科操作技能等。培養神經外科研究生不斷學習、積極進取的精神,才能準確、及時地把握不斷發展的新技術,做一名合格的神經外科醫生。
在這一學習過程中,該科根據腦血管病的特點制定教學計劃如下:由科內教學秘書統一制定教學任務,帶教老師以自己主管的患者為主,施行一對一的帶教方式,結合典型病例讓學生對疾病建立起全面認識。每位研究生在進科學習一段時間后(通常是3~4周),針對腦血管病常見的疾病如動脈瘤、腦血管畸形和腦出血等進行系統理論學習,并組織病例討論。研究生通過閱覽書籍、查閱文獻等信息確定討論內容,每人每周做文獻匯報,組織病例討論,共同學習腦血管的基礎、診斷、影像、治療技術的最新進展,解決臨床相關疑問。每月一次理論考核,由帶教老師主持,以臨床病例討論形式進行,鍛煉學生臨床思維的能力,鼓勵學生形成自己的診斷標準和治療方案,并將學生自己的診療方案與帶教老師進行對比,形成良好的互動,使學生將所學的神經外科知識與臨床融會貫通,有機地聯系起來,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理論知識學習效率[3,4]。鼓勵研究生積極開展國內外交流,參加多學科的學術會議,追蹤國內外腦血管病研究前沿,拓展視野,以提高研究生的臨床科研水平[5]。
2 加強臨床實踐能力培養
研究生階段的臨床學習與本科生不同,有著更大的自主性,會更加積極主動地管理患者,包括患者的急診、門診收治,術前準備、術中配合術者操作,術后病情觀察及出院辦理等。臨床研究生正是在這個階段由一名醫學生向醫生的轉變,逐步由機械地完成上級醫師的醫囑到可獨立完成各項醫療活動的過渡,正是這一過程也培養了研究生培養獨立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一階段,作為帶教老師的角色也在發生變化,由原來的命令式或者家長式教育轉變為同事,上下級醫師,以啟發為主,不定時地考核研究生臨床工作情況。在病例討論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共同解決問題,最后由科室上級醫師對討論結果進行點評,研究生在討論結束后填寫討論記錄,總結討論內容,上交給科室教學秘書[6]。
醫療病志的書寫是研究生每日的必要工作之一,醫療病志記錄患者從入院到出院這一階段所有醫療活動,內容具有法律效力,十分重要。腦血管疾病具有病情發展快、病情重及變化快等特點,而且多數病人需要緊急處置,因此,必須及時、準確記錄病人的專科情況及熟記神經外科的各評分標準,具體描述病人的意識狀態、瞳孔、語言、評分、肢體活動、肌力及肌張力、神經系統的檢查情況等,還要記錄患者病情變化的時間、過程以及處理治療情況。研究生要嚴格按照醫院病歷書寫的相關規定書寫,帶教老師必須每日對病例進行檢查,在每份病例完成后,由科教學秘書統一打分并評出等級。
神經外科專業性強,所需器械及設備特殊,操作復雜,腦血管手術對手術技巧要求又非常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研究生必須熟練掌握各器械的原理、操作及潛在的危險。帶教老師在指導研究生操作過程中做到既可順利完成教學,又可以保證安全[5]。學生要主動、循序漸進地向指導老師學習,切勿急于求成。學習規范化的操作方法,特別是開關顱,熟悉常用手術入路,養成良好操作習慣。
腦血管疾病手術通常是神經外科手術中的難點,需要由科室副主任醫師以上級別的醫師完成。研究生應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術前準備工作,包括采集病史、收集各項輔助檢查、完成神經系統專科查體,與帶教老師或者一線醫師完成開顱程序,顱內手術操作完成后,再共同完成關顱。術后,研究生應每日多次觀察患者術后病情變化,包括生命體征、意識、瞳孔、肢體活動及其他輔助檢查,及時向帶教醫師或者值班醫師匯報病情,發現問題及時處理[7]。
3 培養良好的醫德醫風
良好的醫德醫風是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風尚,對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推進醫學發展和人才培養具有積極作用[8]。對研究生進行經常性的職業道德、職業紀律教育,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質,以確保對醫德醫風有正確認識。帶教醫師要以身作則,才能更好承擔帶教任務。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指導思想,明確臨床教學的指導思想是為臨床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從而更好為患者服務。研究生應重視患者的身體痛苦和心理困惑,聽取帶教老師與患者溝通,并鍛煉與患者及家人溝通能力,消除患者疑慮,更好配合醫療工作,使整個教學過程順利推進并達到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 齊巍,趙元立.神經外科研究生腦血管病臨床見習課之教學探析[J].中國卒中雜志,2012,7(2):151-153.
[2] LangelotzC,JunghansT,GuntherN,et a1.Problembased learning for surgery.Increasedmotivation withless teaching personnel[J].Chirurg,2005,76(5):481-486.
[3] 曹德和.將學術報告會研討方式引入課堂[J].畢節學院學報,2009(27):83-85.
[4] 張效良.醫學基礎理論教學應加強與臨床實際的聯系[J].四川生理學雜志,2001,23(4):26-28.
[5] 趙元立,白杰.腦血管外科專業研究生教學體會[J].中國卒中雜志,2010,5(11):948-951.
[6] 邸飛,張東,張巖,等.神經外科研究生煙霧病臨床帶教體會[J].中國卒中雜志,2013,8(10):855-856.
[7] 陳立朝,邱全光,許民輝.神經外科手術的教學體會[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0,19(2):140.
[8] 劉振洪,畢曉明,周勝利.醫學高校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管理實踐與思考[J].繼續醫學教育,2004,18(6):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