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婉潔
襄陽市探索出直補到戶、龍頭帶動、資產收益、入股分紅、旅游帶動、轉移就業等六種產業扶貧模式。
2016年1月,湖北省襄陽市多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開展產業扶貧精準脫貧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中指出:圍繞所在縣域、鄉域已形成的優勢主導產業,確定產業發展重點;也可以根據自身產業發展基礎、資源稟賦條件,選擇發展前景好、綜合效益高的特色產業。
在《實施意見》的指導下,襄陽市探索出直補到戶、龍頭帶動、資產收益、入股分紅、旅游帶動、轉移就業等六種產業扶貧模式。《實施意見》中提出明確目標:到2018年,特色優勢產業在符合農業產業脫貧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實現全覆蓋,建成適合貧困地區發展實際的產業體系。
如何因地制宜開展產業扶貧?如何順利如期完成脫貧目標?湖北省襄陽市摸索出了因地制宜的產業扶貧新思路。
因戶制宜齊脫貧
黃清華站在海拔千米的高嶺上,看著103畝齊腰高的杉樹苗發了嫩芽,喜滋滋地說:“有盼頭了,苗子長起來,日子好起來!”
56歲的黃清華是湖北省襄陽市??悼h黃堡鎮張家溝村二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和妻子常年多病,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去年,他依照村里的建議開始發展苗木產業。
黃清華種了103畝杉樹苗,當年就領到6000元苗木補貼款,年底還獲得了精準扶貧產業到戶獎補資金4000元。
張家溝村黨支部書記秦大庭說,全村發展8000多畝杉樹林,增加村集體收入。為確保貧困戶穩定脫貧,村里還拿出集體林木收入的三成對其進行分紅。
像黃清華一樣,依靠發展產業走向脫貧致富路的還有該縣過渡灣鎮清灘村貧困戶黃加華。
今年72歲的黃加華,兒子因一場車禍致腰椎受傷,家庭十分困難。2016年5月,黃加華申請產業扶貧貸款3萬元,在家門口樹林里蓋起兩間雞舍,養殖土雞1500只。土雞從小雞開始就完全自由放養,自行覓食山林。
“這樣養的雞,肉質好,能賣個好價錢?!苯衲甏汗?,黃加華的土雞供不應求。他算了一筆賬,一只雞扣除成本能賺20塊錢,純收入增加了近3萬元。
如今,保康縣65個建檔立卡重點貧困村7000貧困人口都像黃清華、黃加華一樣,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引領下,盤活荊山沮水,厚植產業命根。“精準扶貧看三代、產業扶貧管長遠!”??悼h扶貧辦主任廖道明說,全縣建檔立卡2.95萬戶8.31萬人,計劃2018年底脫貧摘帽。
外引產業助扶貧
49歲的唐代啟是湖北省宜城市劉猴鎮新垱村的村民,在一場車禍中摔斷了腿,妻子常年臥病在床,兩個孩子一個智障一個正在上大學。2016年下半年,駐村工作隊扶持他栽培香菇6000袋,當年12月底便已獲收入9000元,不僅解決了上大學孩子的學費,也使唐代啟重拾了產業致富的信心。
新垱村是一個山區小村,共有9個村民小組,580戶,2580人,總面積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900畝(水田5800畝,旱地2100畝),林地面積3200畝。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77戶,共140人,是宜城市財政局駐點幫扶村。全市精準扶貧工作啟動后,財政局扶貧工作隊進村入戶,調查摸底后發現:缺乏產業支撐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攔路虎。
2016年,新垱村引進湖北裕山菌業有限公司,建設標準化袋料木耳生產基地,幫助村集體、貧困戶脫貧出列。按照“公司+村集體+貧困戶+基地”的模式,村集體以地入股,公司以資金、技術入股,村企合作共建標準化袋料木耳基地,吸納貧困戶以2元/袋成本價認領木耳袋料,待木耳成熟后,由公司保底回收,保證貧困戶每袋獲利1.5元?;匾黄诠こ炭偼顿Y120萬元,占地面積16畝,有22個大棚,年培育木耳菌袋20萬袋。30個入駐貧困戶可領種木耳5000~20000袋,年可獲利7500元到30000元,確保這些貧困戶當年種植、當年脫貧。公司回收木耳后進行烘干加工后再銷售,每年給村集體分紅5萬元以上。
為確保精準扶貧,工作隊在常年駐村、掛圖作戰的基礎上,在較短時間內走遍了村里的每個角落,到訪了全部建檔立卡貧困戶,并嚴格按照“一戶一檔”的原則實行“責任到人機制”;雙向填寫扶貧走訪記錄及幫扶措施,專人負責精準扶貧檔案資料管理,集中設立“宣傳資料、典型案例、會議記錄”檔案簿和貧困戶“一表一冊”扶貧檔案,實施全過程留痕管理。
老產業的新起航
2016年底,在襄陽市南漳縣西南山區,一股植桑的熱潮涌起??h委縣政府明確把植桑養蠶納入山區脫貧致富的戰略產業,并提出三年后實現“118”目標,即到2019年全縣蠶繭加工總產值達到10億元,年產干繭1000噸以上,桑園面積達到8萬畝發展規劃。
南漳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溫度適宜,光照充足,不僅適宜桑樹生長,且極適宜蠶繭生長發育。特別是南漳西南地區,過去桑園種植面積廣,養蠶有經驗,只要有好的市場,價格和政策扶持,很快可以恢復生產。南漳歷史上,桑蠶面積一度達到7萬畝,而今下降到2.8萬畝。
產業興起,關鍵在龍頭。如何在精準扶貧中,發揮“龍頭”作用?隨著蠶繭市場回暖,湖北東漳實業有限公司把握住了機會。東漳公司是一家注冊在南漳縣、湖北省目前唯一一家以繅絲為主,繭絲綢綜合開發利用的規模企業,也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精準扶貧重點支持企業。縣委縣政府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多項措施扶持該產業發展:為蠶農新建桑園,每畝無償提供600株嫁接桑苗、并獎勵300元,養蠶采用省力化蠶具、設備的,給予60%~100%的機械設備補貼。東漳公司在反復調研的基礎上,全面進軍有機桑蠶產業,實施“公司+科研所+基地+合作社+農戶+桑蠶旅游觀光”的戰略。
桑葉、桑葚具有抗血凝、抗病毒、抗腫瘤、抗疲勞、抗衰老、降壓、降脂、降血糖、減肥、潤腸道、美容等功效。蠶絲被譽為“纖維皇后”,蠶絲制品的舒適性和保健功能是其他纖維制品無可代替、無可比擬的。東漳公司目前與湖北省農科院合作開發生產香甜可口的桑菜、桑茶、桑葚酒;與蘇州絲綢廠、3542廠協作,開發生產絲綢床上用品“四件套”、真絲系列服裝、真絲飾品、禮品。
至此,不僅解決了當地的就業問題,老產業也走上了新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