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可 楊曉芳
摘 要:文章針對無信號控制T型交叉口中的左轉電動自行車穿越機動車流的行為進行研究,建立了左轉電動自行車穿越安全間隙模型。首先對電動自行車的交通特性進行分析,依據交通流理論得出電動自行車的理論通行能力。對電動自行車駕駛員的穿越類型進行分類,分為一次穿越和二次穿越,根據穿越類型的不同,給出每種駕駛行為的可穿越間隙,再對電動自行車左轉時的延誤進行推導,給出理論延誤計算模型。
關鍵詞:電動自行車;安全間隙;駕駛行為;延誤
中圖分類號:F570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behavior of the left turn electric bicycle through the vehicle flow in the non signal controlled T intersection. First of all, the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ectric bicycle are analyzed, and the theoretical capacity of the electric bicycle is deriv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affic flow. Through the type of electric bicycle driver classification, divided into a two pass through and through,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each driving behavior can be given through the gap, then the derivation of the electric bicycle left the delay, delay calculation model theory.
Key words: electric bicycle; safety clearance; driving behavior; delay
0 引 言
交叉口的設置是匯集了幾條道路的連接,由于交叉口上涉及的沖突較多,因此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往往小于路段。T型交叉口作為道路交叉口的一種,是道路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部分T型交叉口在路段流量較少的情況下沒有設置信號燈,所以在交叉口上存在有沖突區域,并且這種沖突主要發生在左轉車流之間。我國道路上各類型車輛較多,車輛之間的尺寸不一,這就導致了車輛之間的橫向干擾比較嚴重,而道路網絡的不規則性和不合理性導致各個路段的交通流分配不明顯,部分路段交通流過高和過低對T型交叉口的承載能力產生干擾,進一步加深了左轉車流之間的沖突程度。
研究表明在無信號控制T型交叉口的左轉交通流沖突中,機動車和非機動車之間的機—非沖突是造成交叉口延誤的主要原因。在機—非沖突中非機動車流主要包括電動自行車、自行車和行人。相對于機動車,非機動車在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沖突中往往是比較弱勢的一方。路權分配的不合理致使非機動車尤其是電動自行車在左轉時采取強制性穿越,進一步加劇了T型交叉口的擁堵情況和交叉口中的不安全因素。因此本文著重對T型交叉口上的左轉電動自行車和機動車之間的沖突進行研究和分析,通過建立沖突模型,研究沖突之間的影響。
1 電動自行車的交通特性
由于對電動自行車的松懈式管制加上電動自行車速度快、靈活、方便的特點,我國電動車的保有量在2012年就已經達到了1.4億輛,平均每百戶就有76戶擁有電動車,電動車的使用率和普及率超過了摩托車、自行車和小汽車,電動車技術的日益完善促使著國內電動車的數量每年以2 000萬輛的速度增加。我國早在1999年就出臺了電動自行車相關法律法規,根據國家最新出臺的電動車硬性標準簡稱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2015版的指標,《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國標2015修訂部分指標如表1所示。
1.1 電動車自行車的物理參數
根據對市場上電動自行車的統計得到電動自行車的車身長度和寬度,如表2所示。
1.2 電動自行車速度特性
2 穿越間隙的確立和延誤的計算
根據電動自行車駕駛員在穿越機動車流的穿越行為,將駕駛員的穿越行為分為一次過街和二次過街兩種類型。由于不同過街方式對駕駛員的安全影響不同,將駕駛員分為保守型穿越者和激進型穿越者。保守型穿越者在穿越時,穿越者會對機動車間隙進行保守的預判來確保安全。而激進型穿越者在穿越時會采取較為冒險的行為,盡可能地在有間隙的地方進行大膽穿越。圖1所示電動車駕駛員的兩種穿越類型,穿越類型1為保守型穿越者;穿越類型2為激進型穿越者。
2.1 保守型電動自行車駕駛員可穿越間隙的確立
保守型穿越者在穿越時會先穿越間隙到對面的非機動車道再向右行駛,這種過街方式也稱為二次過街。當電動自行車的駕駛員需要穿越T型交叉口的時候,駕駛員會考慮是否會有足夠的可穿越間隙來滿足其穿越的可能性,這個安全間隙如何產生將會影響駕駛員是否會穿越。因此,我們設立一個臨界間隙,即在道路上前后兩輛機動車產生的恰好使得電動自行車安全穿越的最小間隙。只有前后兩輛機動車產生滿足大于等于此間隙的情況下,電動自行車駕駛者才會選擇穿越。
4 結 論
本文針對電動自行車在穿越機動車車流時,能否對機動車之間產生的間隙進行穿越的合理性進行分析,從理論上給出了可穿越臨界間隙,對電動自行車的駕駛員分為保守和激進型分別給出其安全間隙,但是對于造成的延誤方面沒有更加深入的探討,有待進行更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Smith D. Safety and Location Criteria for Bicycle Facilities[Z]. 1975.
[2] Rubins D, Handy S. Times of bicycle crossings: Case study of Davis, California[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2005(1):22-27.
[3] Harkey D, et al. Bicycle and Motor Vehicle Operations On Wide Curb lanes, Bicycle Lalles, and Paved Shoulders[Z]. 1997.
[4] 任福田,劉小明,榮建,等. 交通工程學[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5] 徐良杰,王煒. 信號交叉口左轉非機動車影響分析[J]. 中國公路學報,2006(1):89-92.
[6] 張樹升,張曉燕. 無信號交叉口沖突與延誤的研究[J]. 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9(3):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