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仁坤
摘要:農民合作社作為獨立的市場經營主體,具有獨立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在發展建設中,農民合作社如何發揮好自身的能動性,激發內生動力是健康發展的基礎。農民合作社的發展也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和服務引導。實踐中,農民合作社成功典型的發展經驗都很好的詮釋了自身規范發展與外界良好環境相結合的重要性。文章主要從實踐中總結了農民合作社先進典型成功的基本因素,以及政府服務部門應如何科學有效地支持服務合作社發展壯大。
關鍵詞:培育;農民合作社;發展;經驗
一、農民合作社成功的基本因素
(一)合作社有凝聚力
合作社是以農民為主體的聯合與合作,生產經營管理的方向和決策要在民主的基礎上,最終達到統一。實踐中,發展好的合作社都有一個有奉獻精神、有創新精神、有威望、有組織領導能力的帶頭人,能把成員緊密的團結起來,齊心合力做共同的事業。這類合作社的領辦者多為村干部、有能力和影響力的種養大戶、能人等。合作社能夠實行科學有效的經營管理,制度健全,組織運行順暢。在利益分配上能夠保障成員權益,做到公開、公平、公正。不論“帶地入社保底分紅”模式、 “現金入股分紅” 模式、還是“土地流轉不入股”等模式,只要充分保障成員的權益,利益分配機制合理,能調動成員合作的積極性和熱情就能推動合作社的發展。此外,合作社的社風很重要,比如五常新莊合作社社風純正向上,制定了“三條九款”:誠信——在金融部門無不良還款記錄、不欠村集體債務或履約償還、向合作社交售產品不弄虛作假;道德——家庭和睦、孝敬長輩、子女不輟學;行為——積極參與合作社會議培訓、關心集體公益事業、不賭博。“三條九款”使村民在在誠信道德的感召下凝心聚力,合作社事業越做越好。
(二)合作社有好產品
合作社定位市場對食品安全的需求,開展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實行品牌化經營,獲得消費者的廣泛認同。比如五常市新莊農民合作社堅持實施規范有機種植并進行認證,建立了產品生產過程檔案記錄制度,有完備的產品質量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建立了統一種植品種、統一生產技術標準、統一購買生產資料、統一加工產品和統一銷售的“五統一”經營模式。嚴格規范的生產管理使傳統農產品身價倍增。目前,該合作社有機認證面積達到3.1萬畝,輻射周邊2個鄉鎮8個村屯,合作社成員因有機種植增收近1000萬元。
(三)合作社有一定的經濟實力
合作社發展壯大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撐。在土地、勞動力、資本、管理等方面需要政府和龍頭企業的支持,但決定生存發展的關鍵是內生動力。為了壯大發展,合作社積極尋求戰略合作伙伴,借助外力,延長產業鏈條。但是,決不能產生過于對政府扶持的依賴,或成為企業運營的附庸。即合作社負責組織社員建立標準化生產基地,保障原料供應;企業負責市場渠道,并在資金、技術、管理方面為合作社提供支持,形成長期共贏,協同發展的戰略合作關系。發展較好的大面積種植糧食作物的合作社多采取這種“合作社+龍頭企業+基地”模式,充分利用企業的資金、技術。
(四)合作社有先進的營銷理念和渠道
合作社堅持市場理念,以銷定產,降低市場風險。改變傳統的“生產——銷售”模式,變為“簽訂市場訂單——鎖定原料成本生產——盈余共享風險共擔”模式。拓展銷售渠道和平臺。伴隨著電子商務潮流的到來,合作社面臨市場環境的新要求,新挑戰。合作社要適應和積極運用互聯網+農業模式,實行線下實體銷售、線上網絡銷售相結合。在傳統的銷售方法基礎上借助已經成熟的電子商務平臺把農產品輸送到網絡上開展銷售。如在淘寶、天貓、亞馬遜等點擊量大的平臺進行線上銷售。注冊微信公眾帳號,開展微店銷售等。
二、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和服務引導作用
政府和農業等相關服務部門的角色定位,應充分發揮支持和服務引導作用,通過出臺政策文件,落實資金項目、金融稅收優惠政策,加大宣傳推介,搭建營銷平臺,建立教育培訓機制等措施,推進農民合作社規范健康規范發展,切實帶動農民增加收入。
(一)加大政策支持
針對農民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制約難題,政府和服務部門應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意見和辦法,從財政、金融、稅收、科技,用地用電等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國家和我省相繼出臺一系列支持扶持合作社發展的政策文件和意見辦法。我市近五年來先后制定了《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工作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規范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意見》《關于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意見》等文件,有效地支持了合作社發展。
(二)加強規范引導
建立規范創建標準。地方政府應按照國家、省有關引導促進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的意見及示范社建設標準,制定本地區規范社評創建辦法,做到發展有標尺,比如我省實行農民合作社“省、市、縣三級名錄制”,各層級都有自己的評定辦法和標準,建立規范社創建工作長效機制。積極組織各級規范社創建評選申報活動,推動合作社規范化發展,在規范社的基礎上優中選優,培育選樹合作社示范典型,發揮引領示范帶動作用,增強合作社規范發展的意識和積極性。
(三)提高服務水平
加強對合作社人才培養。人才是合作社發展的關鍵。要以規范社為重點培訓對象,圍繞合作社輔導員、合作社帶頭人、經營管理人員、種養能手素質提升,建立長效培訓機制。引導合作社品牌建設。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打響合作社品牌,增強產品附加值。引導和組織合作社參加農博會等國家級、省級農產品推介活動,為農民合作社尋求合作伙伴和銷售渠道搭建橋梁和平臺。
(四)加大項目扶持
農民合作社發展,離不開財政扶持。各級政府應落實和建立合作社示范社項目扶持機制,加大財政專項扶持資金,重點扶持規范發展、影響大、帶動性強的典型合作社,增強合作社生產技術、倉儲運輸、初深加工等能力建設。同時加強合作社財政扶持項目的選擇和管理,增強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五)加大宣傳力度
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宣傳農民合作社成功典型經驗和普及相關政策知識,從思想層面提高農民和社會各界的認識和關注,引導和激發農民入社、辦社的積極性和熱情,以典型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帶動農民增收。
參考文獻:
[1]黃祖輝,徐旭初,馮冠勝.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對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現狀的探討[J].中國農村經濟,2002(03).
[2]趙瑞.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發展探究——以山西省原平市為例[J].中國農業信息,2016(13).
[3]王艷.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的政府支持研究——以南陽市為例[J].河南農業科學,2010(07).
[4]苑鵬.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財政扶持政策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09(41).
(作者單位:雞西市經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