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晉+田芳芝
摘要:文章研究構建了一種民族地區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評估系統。該系統包括以下模塊: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數據預處理模塊、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評估模塊、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報表數據生成模塊、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輔助決策模塊。采用本系統,保證了原始數據的正確性、評估的科學性,可以合理判斷民族地區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的高低。
關鍵詞: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評估系統
一、引言
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事業自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很大進步,但農村公共服務有效供給的不足也日漸突出。村級非營利組織的蓬勃發展部分替代了政府與市場的功能,能有效解決了兩者無法涉及的諸多社會經濟問題,確保了我國農村的和諧發展。在我國民族地區的農村,由于經濟社會發展滯后,農戶們難以享受到優質高效的服務和公共產品,村級非營利組織的出現為這一問題的解決帶來了希望。但是,目前我國民族地區農村非營利組織的發展囿于當地落后的經濟社會環境、低下的組織治理能力等因素,使得組織對各種所需資源獲取困難,造成組織不能健康發展直至走向衰落。因此,本研究在充分考慮民族地區農村非營利組織發展實際基礎上,以湘西州的農村非營利組織作為研究案例,深入研討民族地區農村非營利組織的內部治理結構、外部宏觀環境、資源汲取之間的關系,著力聚焦內部治理結構對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的貢獻,為民族地區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的可持續研究做一點有益的探索,從而為更多的成長中的民族地區農村非營利組織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指引,也為民族地區的政府及相關組織如何實現與該地農村非營利組織的協同發展開辟道路。為此,本研究將著力構建一套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評估系統。
二、相關研究理論述評
非營利組織的存在對我國農村社會的發展非常重要已成為共識,民族地區鄉村發展更是離不開村級非營利組織,但由于組織目標的非營利性、民族地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滯后性,相較其它地區的同類組織而言,民族地區的村級非營利組織對資源極其敏感。對此問題,國內外學術界的相關研究太過膚淺,對民族地區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評估的研究更是盲區。
國外對民族地區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的研究目前尚未檢索到,國內對此的相關研究只有寥寥三篇。趙海納于2012年在其《我國草NGO資源汲取問題研究》一文中強調小微型非營利組織所需資源的多樣性,傳統意義上的財務資源僅是其發展的一個必要條件。汪廣龍等在2011年出版的《資源汲取能力建設與民間組織發展》報告中特別指出我國非營利組織籌資困難,治理問題突出,二者已成螺旋之勢。南開大學的鄧寧華在2011年發表的《我國非營利組織能力:資源狀況檢視》一文中認為與企業類贏利組織相比,我國的非營利組織對資源的獲取、管理層次較低,有較大提升空間。上述關于民族地區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僅有的三篇相關文獻沒有就農村非營利組織的資源汲取展開專題研究,對如何建立相應的評估體系也未有涉及。
現狀表明民族地區農村非營利組織正面臨著一系列的生存和發展問題,其中最重要、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如何有效的汲取各種資源保證組織的生存和發展,特別是資金問題是制約和影響它們的關鍵。但在目前的學術界,對如何提升組織對各種資源的獲取能力,還沒有科學的評判方法,民族地區村級非營利組織的運作決策人為主觀意愿強烈。因此,對民族地區農村非營利組織的資源汲取能力的評估研究變得越來越重要了。
三、民族地區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評估系統框架構建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民族地區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評估的方法,旨在解決現正在快速發展期的民族地區農村非營利組織的資源汲取能力的評估問題。
如圖1所示,該系統包括以下模塊: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數據預處理模塊,用于輸入待評價的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數據;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評價模塊,用于對輸入數據按照一定的算法進行變換、加工處理,以獲得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評分;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報表數據生成模塊,用于依據評價指標的得分與評價規則準則庫獲得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的評價信息;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輔助決策模塊,用于將提升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的建議通過多媒體的形式直觀的展示給用戶。
所述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數據預處理模塊包括:原始數據錄入單元,用于輸入參評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的原始數據;原始數據規則化單元,用于將原始數據錄入單元錄入的原始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數據根據一定的規則變換為評價系統所需要的無量綱數據。
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民族地區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評估系統的評價指標體系層次結構
本研究所述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評價模塊包括一套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評價指標體系,該評價指標體系從低到高劃分為3個層次,分別為指標層、準則層、目標層,按照所述第3層的評價指標內容進行數據輸入,獲取對應的第3層評價指標的評價信息和決策內容。
(二) 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評價指標體系表
據圖2所示,所述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評價模塊包括一套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評價指標體系,該評價指標體系從高到低劃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為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按照所述第三層的評價指標內容進行數據輸入,獲取對應的第三層評價指標的評價信息和決策內容。詳細內容請見表1。
按照所述第3層評價指標內容進行數據輸入,分別獲取到對應的所述準則層、所述目標層評價指標的評價信息。所述評價指標中上一級評價信息是下一級評價信息得分之和。
五、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領域的研究人員能更好的理解本評估系統的工作流程,下面結合圖3對本研究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據圖3所示,本研究提供的民族地區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評估系統的工作流程圖詳述如下:在步驟S1中,進行效果評價的農村非營利組織將該組織的原始資源汲取能力數據錄入效果評價系統中,系統將填寫的數據作為基本信息在數據庫中建立非營利組織的檔案,并將原始數據進行保存。當原始數據錄入系統后,數據規則化單元將對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成評價系統所能識別的有效數據。
在步驟S2中,對預處理后的數據按照一定的標準、設定的算法處理生成資源汲取能力的綜合評價評分。具體的算法模型為將輸入的基礎底層信息標準化為評估系統所能利用的規則化數據,并結合指標的權重信息,以簡單線性加權法合成評價結果。所述評價指標劃分為由高到低三個級別,分別為第一級、第二級和第三級,進行考評的非營利組織把第三級評價指標內容填寫數據,通過填寫的數據與基礎數據信息的結合,系統把各級的得分自動匯總統計,獲取對應的所述第三級、第二級及第一級評價指標的評價信息和決策內容。 每一級評價指標都對應著評價信息和決策內容,評價指標等級不同所得到的評價信息和決策內容也不相同。在所述的評價指標中,上一級評價指標的評價信息和輔助決策內容是下一級評價信息和輔助決策內容得分之和相對應的評價和決策。
在步驟S3中,依據上一模塊的評價結果,生成各種資源汲取能力數據報表、圖形,以供相關人員研究分析。
在步驟S4中,將前述所生成的評價數據輔以知識庫中的內容以多媒體的形式直觀的展示出來,為決策人員提供建議咨詢,使組織的資源汲取策略的制定有據可循、有章可依。
采用本系統,保證了原始數據的正確性、評價的科學性,可以合理評估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的強弱。該評估系統為我國的民族地區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評估手段,具有區別于之前的綜合評估系統的模糊性問題。
六、結語
本研究通過原始數據-評價指標-評價分析的流程循序漸進,為民族地區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評價手段和明確的方向指引,較現行的普通系統功能更為全面;還能通過報表生成模塊和輔助決策模塊,予以圖形化決策方式直接提供曲線分析與評價圖,直觀形象地為相關部門與學者提供分析評價與輔助決策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趙海納. 我國草根NGO資源汲取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2.
[2]龍永紅. 互惠利他鏈:官民慈善組織資源動員的比較研究[D].南京大學,2012.
[3]李軍. 非營利組織公共問責的現實考察——基于資源依賴的視角[J].學會,2010(06).
*基金項目:湖南省高等學校研究項目“民族地區農村非營利組織資源汲取與治理結構研究”(15C1370);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武陵山區民族村精準扶貧成效與村社治理結構關系研究”(15YBX060);湘西州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湘西民族村村社治理結構對精準扶貧績效的影響研究”(SKF201613)。
(作者單位:湘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