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鑒 新金融品牌重塑
展望2017,互聯網金融從野蠻生長向規范發展回歸,推進新金融行業品牌重塑、重新贏得公眾信任和重新凝聚新金融發展的共識,將成為新金融未來發展的當務之急,也更應該從國家主管部門開始,推進該行業的品牌重塑與信心建設
近些年來,隨著金融改革的深入推進,中國在“新金融”領域的變革與創新令世界矚目,尤其以信息技術為“支撐、載體、介質”等的互聯網金融創新更是走在世界前列,但在這些變革、創新之外,諸多以創新為名而滋生的灰色生態也呈蔓延之勢。
2014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這是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互聯網金融,雖寥寥數字,但意義深遠,這意味著互聯網金融正式加入到中國經濟金融發展序列,成為中國經濟金融發展中一股潛力巨大的金融創新力量,為我國金融業的發展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此后連續兩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規范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均成為當年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主旋律。
2015年7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聯合印發《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將互聯網金融定位為“傳統金融的有效補充”,明確了其金融業務性質。隨后,有關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政策等陸續頒布、出臺,互聯網金融也從野蠻生長向規范發展回歸。
回顧2016年中國互聯網金融的規范發展,不得不說的是此前野蠻生長期的“亂象”令人震驚。一時間,非法集資、裸條借貸、校園借貸、卷錢跑路、眾籌騙局、騙貸賴賬、支付陷阱、資本套現等金融領域的非法勾當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力量而花樣百出,全國各地、大小城市乃至城鎮鄉村隨處可見各類圍繞“借、貸”雙方的新金融業務宣傳廣告,而以“泛亞、e租寶”等為標志的大案要案,不僅讓全國人民對互聯網金融、財富管理、投資理財等談虎色變,更讓相當一部分人陷入了“資金泥潭”,成為“泛亞、e租寶”等非法集資的犧牲品。
2016年10月13日,針對互聯網金融集聚的風險隱患,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對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安排,集中力量對P2P網絡借貸、股權眾籌、互聯網保險、第三方支付、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及跨界從事金融業務、互聯網金融領域廣告等重點領域進行整治。
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旨在規范各類互聯網金融業態,形成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旨在更好發揮互聯網金融在推動普惠金融發展和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旨在防范化解風險,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維護金融穩定。但截至目前,野蠻生長的“亂象存量”還遠遠沒有完全釋放。
展望2017,新金融行業的“霧霾現象”還將持續存在,推進新金融行業重塑品牌、共建信心將成為未來一段時期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更應該從國家主管部門開始,推進該行業的品牌重塑與信心建設。
為了推動新金融行業的品牌建設,我們于今年初發起成立了新金融品牌研究中心,旨在打造中國首家權威的、具有公信力的新金融品牌研究和品牌價值評價機構,對新金融行業、區域、企業、產品品牌等進行價值挖掘、評價及保護,從而推動該行業規范、健康發展。
遠鑒,謂從高遠之處觀察,從細微之處鑒別。在2017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我們精心策劃了《遠鑒 新金融品牌重塑》深度綜合報道,力求為讀者呈現一期全面、生動、客觀、可讀的深度調研報道,也希望能夠梳理出一條中國新金融規范、健康發展的“遠鑒”之路。

電子郵箱:zhangc@ccbd.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