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專項整治促新金融回歸“金融”本質
編輯|杜鳴皓

市場本身的糾錯功能總有滯后性,這也是為什么越來越多國家的政府主動干預經濟的重要原因。2016年,政府之手頻繁觸及互聯網金融領域,力促新金融行業歸于“規范”發展的軌道,與此同時,行業快速泡沫化后市場之手也如期啟動糾錯模式。
政府猛藥去疴,市場潰癰去毒,在新金融行業人心惶惶、風雨飄搖之際,我們適時聽到了官方對新金融行業理性的呼喚、力挺的聲音和真摯的建言,這些聲音成為凄風冷雨中的一股溫暖力量推動新金融行業整裝前行。我們相信這些聲音真實反映了政府官方對新金融“責之切,愛之深”的態度,通過政府之手和市場之手的共同作用,促使新金融回歸“金融”本質,推動新金融創造“金融”價值,這或許正是“風險專項整治”的終極目的。
2016年12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在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清理整頓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上表示,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工作推進總體勢頭良好。目前,互聯網金融風險底數已基本摸清,互聯網金融風險整體水平正逐步下降,互聯網金融風險案件高發頻發的勢頭已得到初步遏制,社會各界對專項整治的評價均積極正面。
潘功勝強調,第二階段清理整頓工作要探索務實有效的清理整頓方法,堅持“打擊非法,保護合法”的原則,分類施策,依法有序穩妥處置風險,同時開展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要抓緊開展長效機制建設,以整治中發現的問題為導向,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推動形成促進互聯網金融規范有序發展的長效機制。
在2016年第一屆中國金融科技大會上,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作主旨演講時表示,互聯網金融與金融科技其本質是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不會顛覆金融的本質。
吳曉靈認為,監管當局整頓金融的時候,打擊非法集資,打擊非法吸收存款是最核心的一條,互聯網技術不會改變信用中介需要規范管理的規律。幾百年的美國資本市場也提出要求,如果對信用中介不做嚴格的規范,如果他推薦的產品不能保證信息的充分真實完備的披露的話,對投資者也是會有影響的。因而,互聯網金融信用中介需要有牌照的管理,必須納入監管,按規則辦事。吳曉靈還指出,在金融科技還沒有特別的熱之前大家應有一個比較理性的認識,不要重蹈“互聯網金融”這個詞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的同時又被很多不規范的行為玷污的覆轍。
在2016中國新金融高峰論壇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表示,互聯網金融作為蓬勃興起的金融形態,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和風險隱患,特別是當前互聯網金融某些業態偏離正確的創新方向,擾亂了正常的經濟金融秩序,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行業的聲譽和消費者信心受到沖擊。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作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工作,將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內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主基調。
李東榮指出,由國務院統一組織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特別突出了問題導向、分類整治、綜合施策等原則,其目的不是否定互聯網金融的作用,更不是要把互聯網金融一棒子打死,而是要通過打擊非法、保護合法、加快清理害群之馬。他還指出,信息化背景下金融業務風險與技術風險可能產生的疊加效應和擴散效應,應該遵循金融的基本規律,摒棄惟規模論、惟技術論、惟客戶體驗論等觀念,形成正確的創新導向。
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王紅在2016博鰲觀察創新金融峰會上表示,新金融將伴隨新科技共同推動社會進入一個新的變革時代,這直接關乎我們在信息時代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無論我們從哪個角度看待新金融時代,我們都應該剔除包裝在新金融身上的宣傳花樣,回歸金融作為服務業的基本屬性和基本功能,思考新科技帶來的新金融能否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生產和生活。
王紅指出,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滲透與應用,將使金融業迎來一次基礎性變革,我們樂見這個變革能夠精準地針對我國金融業高壟斷性、信息不對稱、價格不透明、開放度不足和競爭不充分、分業監管與跨市場風險累積等弊端而展開,充分發揮其對建立一個符合時代精神、適應時代要求的新的金融體系所具有的積極推動作用。王紅表示,社會對新金融創新的態度也應該更加包容和理性,市場各方參與者都有責任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義務,為建立健康的新金融秩序共同貢獻力量。
2016年6月,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黨組書記霍學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大數據技術運用于信貸技術前,貸款需要很長時間的審核,尤其是線下取證、財務報表、抵押擔保、審批流程、領導簽批、最后放款等環節,而阿里小貸等根據其內在的大數據信用評估和內控技術,能夠實現實時計算貸款人的信用額度,在信用額度內實現即時放款。這是傳統金融領域是難以想象的。而這種快速放款模式,將成為未來互聯網金融時代的標準配置。
霍學文指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未來新的邏輯起點。既是過去信息技術對金融深刻影響的延續,也是信息技術發展到新階段,全新的信息通訊技術對金融產生革命性影響的開始。我們所能看到的互聯網對金融的影響才剛剛開始,我們看不到的、很難想象到的影響也會不斷到來,尤其是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對金融的影響正在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