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鵬, 王飛娟
(1.陜西省咸陽市中心醫院耳鼻咽喉科, 陜西 咸陽 712000 2.陜西國際商貿學院醫藥學院, 陜西 咸陽 712046)
腺樣體切除聯合鼓膜置管術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效果及對術后復發和感染情況的影響分析
景 鵬1, 王飛娟2
(1.陜西省咸陽市中心醫院耳鼻咽喉科, 陜西 咸陽 712000 2.陜西國際商貿學院醫藥學院, 陜西 咸陽 712046)
目的:對腺樣體切除術與鼓膜置管術聯合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療效及術后復發與感染情況進行探討。方法:隨機抽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6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兒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并根據隨機數字法將其隨機分為了實驗組(34例)和對照組(34例)。對照組單純給予鼓膜置管術治療,后者在此基礎上加用腺樣體切除術治療,對比兩組的臨床效果與術后復發率及感染率。結果:實驗組的總有效率為94.12%,復發率為2.94%,感染率為5.88%,對照組的分別為73.53%、20.59%、26.47%。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腺樣體切除術與鼓膜置管術聯合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能夠有效改善患兒的聽力,術后復發率與感染率低。
分泌性中耳炎; 腺樣體切除術; 鼓膜置管術; 復 發; 感 染
分泌性中耳炎在臨床耳鼻喉科發生率較高,屬于一類非化膿性炎性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鼓室存在大量積液、傳導性耳聾等[1]。兒童是分泌性中耳炎的高發人群,若不能及時得到有效治療,極可能影響到患兒的智力發展。我院采用腺樣體切除術與鼓膜置管術對收治的部分患兒進行了治療,現將治療情況作如下報告。
1.1 基本資料:將我院于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間收治的6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兒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并根據隨機數字法將其隨機分成了實驗組與對照組,例數均為34例。實驗組中,男23例,女11例,其中伴腺樣體肥大32例,平均年齡8.5±1.5歲;病程5 ~16個月,平均病齡9.3±1.1個月。對照組中,男22例,女12例;其中伴腺樣體肥大30例,平均年齡6.5± 2.5歲;病程5.5~17個月,平均病齡9.3±1.5個月。所有患兒均伴隨不同程度的耳痛、耳鳴等臨床癥狀,且患耳存在閉塞感。兩組在一般資料方面差異不顯著,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所有患兒均滿足分泌性中耳炎的診斷標準:①聲導抗測試結果呈現B或C型曲線;②耳鏡檢查鼓膜內陷,為色澤淺粉或者暗紅色,少數患者鼓膜向外隆凸,或出現氣泡、液平面,鼓氣耳鏡下鼓膜活動度消失;③純音聽力測試顯示異常[2]。
1.3 納入和排除標準
1.3.1 納入標準:所有入選對象均符合以下條件:①滿足分泌性中耳炎的診斷標準;②鼻咽影像學檢查可見腺樣體肥大;③年齡均在18歲以下;④患兒家長知曉本次研究內容,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3]。
1.3.2 排除標準:所有患者均排除以下這幾種情況:①非分泌性中耳炎患兒,即年齡超出18歲,未達到分泌性中耳炎的診斷標準;②不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4]。④變應性鼻炎和鼻竇炎患者。
1.4 治療方法:術前,所有患兒均進行全身常規檢查,評估患兒的病情,防止手術與麻醉禁忌證,麻醉方式為經口插管靜脈全身麻醉。該組給予腺樣體切除術與鼓膜置管術聯合治療。患兒取仰臥位,取細導尿管從雙側鼻腔置入,經由口腔拉出,然后打結固定。經口于70度鼻內鏡下,取電動吸切器切除肥大腺樣體,然后做好止血工作。取75%乙醇消毒并處理患兒外耳道,于鼓膜前下方行切開處理,洗除干凈耳腔內的分泌物,然后放入T形硅膠中耳通氣管,再用棉球緩慢填塞耳道。對照組單純給予鼓膜置管術治療,但是不給予腺體切除術。所有患者術后,常規用藥抗生素一周,預防術后感染,并口服促纖毛運動藥物,持續15日。
1.5 觀察項目:對所有患兒的聽力改善狀況進行觀察與記錄,檢測兩組的血清IL-6、IL-8水平變化,并留意兩組的復發及感染情況。
1.6 療效判定標準:隨訪期為3個月至1年,根據患兒的恢復情況及相關的療效標準,本次臨床療效評定時間點為隨訪期的第5個月,評定分為3個級別:痊愈、有效和無效。術后,患兒耳部未見不適癥狀,聽力和鼓膜恢復正常,即為痊愈;術后,患兒耳部的不適癥狀有所緩解,鼓膜活動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捏鼻鼓氣時可感覺到耳內有脹痛感,聽力未完全恢復;以上任一標準均未達到,即為無效[5]。臨床總有效率為痊愈率和有效率之和。
1.7 統計學分析:所得數據均使用SPSS18.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的表示方式為與百分率(%),檢驗方式分別為t與卡方值,以α=0.05為校準水平,檢驗值<0.05即代表存在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的治療效果比較n(%)
2.1 兩組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經過不同方法的治療 后,兩組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其中,實驗組總有效率高達94.12%,遠遠高出對照組的73.53%。兩組的總有效率相比較,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1所示。

表2 兩組的復發及感染情況比較n(%)
2.2 兩組的術后復發率與感染率比較:治療后,兩組均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但也出現復發或感染情況。其中,隨訪第8個月時,實驗組的復發率與感染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2所示。
2.3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清IL-6、IL-8水平對比:治療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IL-6水平分別為(18.2±5.2) pg/mL、(19.3±8.6)pg/mL,IL-8水平分別為(3145.2± 487.3)pg/mL、(3202.5±479.2)pg/mL。兩組相比較,不存在統計學差異(t1=0.2163,P1>0.05;t2=0.1983,P2>0.05)。經過不同方式的治療后,兩組的血清IL-6、IL-8水平均較之前有了顯著改善。其中,實驗組與對照組的IL-6水平分別為(3.2±0.6)pg/mL、(8.7±3. 2)pg/mL,IL-8水平分別為(1452.2±576.3)pg/mL、(2467.3±568.2)pg/mL。兩組相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t3=2.9538,P3<0.01;t4=2.9638,P4<0.01)。
分泌性中耳炎屬于耳鼻喉科常見的一種炎癥,臨床上常伴隨聽力下降、鼓室積液及傳導性耳聾等癥狀,在兒童群體中是多發病。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目前仍不明確,但認為與咽鼓管功能障礙、免疫反應等有關[6]。咽鼓管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而誘發通氣功能障礙時,中耳氣體會被黏膜吸收,然后中耳負壓則會引起中耳黏膜靜脈發生擴張,通透性也會增加,最終使得黏膜發生水腫并滲出,導致中耳積液的情況。在咽淋巴內環構造中,腺樣體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屬于免疫器官,但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日漸萎縮。腺樣體與鼻咽部或是其他鄰近部位如果發生炎癥,在炎癥刺激下,腺樣體會出現增生肥大的結局。在大多數中耳炎患者中,往往會伴隨積液產生,而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則為腺樣體肥大,導致細胞增多,使炎癥介質也不斷增多,局部炎癥反應也增強,造成咽鼓管生理功能紊亂,積液產生。對于分泌性中耳炎,重新開放阻塞的咽鼓管,使中耳內外氣壓保持平衡狀態是治療的關鍵。目前,耳內鏡下鼓膜置管術及鼓膜穿刺是最主要的治療手段。
在以往的分泌性中耳炎治療中,主要采用鼓膜置管手術,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將患兒耳腔中的分泌物與積液清除干凈,并通過鼓膜通氣讓氣壓能夠保持一種平衡狀態,促進患兒聽力恢復,但若患兒合并腺樣體肥大癥狀,療效仍未能達到預期效果。腺樣體切除術的應用,則能有效彌補這一不足。腺樣體切除術后,能夠有效避免機械堵塞,故鼻咽部呈光滑狀,細菌則難以在該環境下儲藏與生長,進而能夠有效消除來自免疫因素的困擾,使鼻腔通氣功能有了明顯改善,最終有利于血清IL-6、IL-8水平的降低,抑制了局部炎癥,促進了患者免疫能力的提升,臨床癥狀得以緩解或改善。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對實驗組給予了腺樣體切除與鼓膜置管術聯合治療,對照組單純給予鼓膜置管術治療。從表1中可發現,實驗組的臨床總有效率(94. 12%)明顯高于對照組(73.53%),兩組檢驗值差異顯著。這表明,腺樣體切除與鼓膜置管術的聯合應用,不但能夠有效清除患兒耳腔分泌物與積液,并能有效切除肥大的腺樣體,使患兒聽力情況得到了明顯改善,治療效果較令人滿意。從表2中可知,實驗組出現復發與感染情況的人數均較少,兩組的情況差異較明顯。這表明,腺樣體切除和鼓膜置管術聯合作用于兒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療中,術后感染與復發的發生率較低,安全性好。從結果2.3中可得知,經過治療后,兩組的血清血清IL-6、IL-8水平均較之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實驗組的改善水平遠優于同期的對照組。這表明,腺樣體切除術后,可有效抑患兒的炎癥介質因子生長,減輕患兒的炎癥反應,從而有利于患兒局部癥狀的改善,對促進患者恢復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結果基本與文獻觀點所述無異,這與相關文獻所述的觀點基本一致,進一步印證了腺樣體切除和鼓膜置管術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案。
[1] 王麗紅,張建新,袁超,等.低溫等離子手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研究[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5,13(2):313 ~315.
[2] 區潔楹,梁建剛,陳靖,等.腺樣體切除術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療效及對IL-6、IL-8的影響[J].中國臨床研究,2015,28(12):1647~1649.
[3] 劉建治,劉靜波.兒童分泌性中耳炎62例臨床分析[J].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35(5):808~810,815.
[4] 趙巍.兒童分泌性中耳炎臨床治療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5,44(4):459~460.
[5] 馬俊華.耳內鏡下鼓膜切開置管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療效觀察[J].臨床醫學,2015,35(9):80~81.
[6] 魏金龍,王蘇亮,趙志明,等.耳內鏡下鼓膜置管聯合腺樣體切除術干預78例兒童分泌性中耳炎臨床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20):3259~3261.
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7.01.052
1006-6233(2017)01-0154-04
陜西國際商貿學院科學研究項目,(編號:SMXY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