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紅, 金彬彬, 張 磊, 侯雙興, 邵中軍
(1.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預防醫學系流行病教研室, 陜西 西安 710032 2.渭 南 職 業 技 術 學 院, 陜西 渭南 710032)
高職院校學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預效果探究
馬淑紅1, 金彬彬2, 張 磊2, 侯雙興2, 邵中軍1
(1.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預防醫學系流行病教研室, 陜西 西安 710032 2.渭 南 職 業 技 術 學 院, 陜西 渭南 710032)
目的:通過對高職院校學生KAP健康教育的干預研究,獲得可行有效的預防措施。方法:在某市隨機選取2所高職院校,每校設立干預組和對照組。對干預組進行綜合形式的KAP宣傳教育,對照組采用由其自然發展,12個月后對干預效果進行分析。結果:分析發現在教育干預前,干預組、對照組的KAP知識均分依次為13.63分和13.64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043,P>0.05);教育干預后知識均分分別為18.40分和13.05分,干預組教育后獲得了足夠多的預防艾滋病的知識,將教育前后的數據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9.875,P<0.01)。教育前,干預組城鄉知識掌握程度平均得分依次是14.29分與12.99分,教育干預后依次是17.98分和19.12分;不管是城區還是鄉鎮學生,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后KAP知識的掌握均得到增強,兩組前后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0.543,P<0.01;t=19. 156,P<0.01);干預組各題答對率均提高,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制定長期規劃,建立以學校為基礎的持續性的艾滋病宣傳教育。
高職院校; KAP; 健康教育; 干預研究
艾滋病主要發病人群較為年輕,尤其是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成為艾滋病患者的主要構成人群,這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構成嚴重威脅,必須受到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1]。如果能在早期就對青少年提供系統的健康教育,通常會取得明顯的效果,當然,早起教育離不開學校教育,學校有必要做好預防艾滋病的宣傳工作,并將這項工作作為一項長期任務堅持做下去。
對相關研究文獻進行分析,充分了解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同時結合本次調研的目的,從而設計合理的調查問卷。問卷調查的問題主要涉及兩方面: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對艾滋病的認識和具體做法。調查方法主要為隨機抽樣,在本實驗所針對的高職院校大學生群體中,對學生進行隨機問卷調查。調查員可以在適當的時間地點針對學生隨機進行問卷調查,為了保護隱私讓調查真實有效,調查通常采取匿名的方式進行,并現場收回問卷。從問卷中獲取的數據可以通過梳理供給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選取某高職院校2014級新入校學生1300人、2013級在校生520人作為研究的對象,用調查問卷統一以無記名形式進行調查。然后對2013級新生進行3個月的艾滋病干預措施教育研究,分別在措施教育半年、一年后對干預措施的效果進行評價。
通過網絡宣教、同伴教育、網絡聊天、心理答疑、專題講座、熱線咨詢等各種方法對調查對象展開安全性行為、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以專題講座為主,宣傳資料發放、專題宣傳片觀看、舉辦專欄、板報等為輔。在干預措施教育期間,舉行4場講座,每場時間為1.5h,觀看專題宣傳片6次,艾滋病健康教育處方發放每人1份。利用校園網絡宣傳10次,設計專欄、板報10次,專欄設計比賽1次。用SPSS16.0建立數據庫,計算機錄入資料,進行統計結果分析。首先進行2013級學生在干預措施研究教育前后對艾滋病防治知識正答率的比較,同時把各階段結果進行比較;從而評價干預研究措施教育效果。
1.1 對象:在XX市2所高職院校中隨機抽查一部分學生,每校調查對象分成兩組:干預組與對照組。
1.2 干預內容:對干預組學生展開各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幾種:觀看視頻、聽講座、將宣傳內容通過書面形式發放給干預組學生。對對照組學生不進行任何形式干預,完全放任自由。
1.3 干預效果調查方法:調查問卷一共包括三十道題目。主要涉及五大類別的題目:①對象個人信息等6題;②安全性行為知識3題;③對艾滋病感染渠道的掌握情況17題;④艾滋病治病難以程度知識2題。⑤其他相關知識2題。選出24道題并對其賦分,答案正確加1分,回答錯誤或者無法回答都不計分,顯而易見,即每份卷的得分最高分為24分,通過分數高低對調查結果進行有效分析。2014年首次做干預前的問卷調查,干預組收回問卷549份,對照組收回問卷884份;一年后,進行教育干預后的問卷調查,干預組獲得問卷458份,對照組獲得問卷437份。調查過程都采取匿名方式展開。
2.1 對某高職院校進行KAP問卷調查顯示,13級新生對艾滋病傳播途徑和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均較低,如:了解、知道艾滋病的分別占8.2%、10.8%,認為我國艾滋病情況嚴重的僅有5.4%,26.9%的新生對艾滋病四免一關懷政策聽說過;對使用安全套、保持一個性伴侶能降低艾滋病傳播危險的知曉率分別為40.7%、44. 4%,而對蚊蟲叮咬、與艾滋病病人一起吃飯能否傳染艾滋病的知曉率僅分別為17.6%、25.%,這些結果顯示新生艾滋病知識的知曉率和艾滋病防治目標尚有很大的差距。
2.2 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預對象基本信息,見表1。

表1 XX高職院校學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預對象基本信息
2.2 對待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態度及其相關行為資料顯示,對其態度的正確率為74.5%,84.4%的人表示愿意做艾滋病的宣傳者;而學生個人一年內發生過性行為、有一個性伴侶、多個性伴侶的分別占調查人數的7.8%、30.1%、9.2%,安全套使用率僅僅為7.6%,說明學生有嚴重的艾滋病感染的高危行為。
2.3 干預研究措施教育結果:通過干預研究措施實施健康教育后半年、1年,對艾滋病知識、態度、行為的調查顯示,干預后對艾滋病傳播途徑和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對待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態度及其相關行為的正確率知曉率均較干預前明顯提高,對艾滋病病人的態度和行為明顯的改觀,大多表示愿意照顧艾滋病病人并和他們繼續來往,對于性行為和保護措施,多顯示今后性生活時會使用安全套。XXX高職院校學生對艾滋病防治知識有一定的認知,但缺乏全面性、正確性,而且對待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感染者的態度與國家設定的標準尚有一定的差距,學院對艾滋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力度、方式有待加強,個性行為方面令人擔憂。

表2 XX高職院校學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預對象對性病艾滋病知識的認知情況
高職院校學生即將步入成人期,由于長期缺乏正規的性教育,因此其性知識掌握很少。盡管大部分高職院校學生有完善的性道德標準以及明確的性行為規范,然后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學生的性開放程度越來越明顯,婚前性行為越來越普遍,很多學生有了性需求、性伴侶,學校管理人員應該正視這種情況的出現。研究結果表明,如果不對學生進行指導與監督,對照組的研究對象大多不會積極去接觸相關知識。通過組織觀看視頻、聽講座、發放宣傳內容、宣傳手冊等各種手段展開健康教育,成為高職院校學生獲取預防艾滋病資料的最佳渠道。本次研究中,高職院校學生主要通過網絡或報紙獲得艾滋病知識,他們由于缺乏系統性的教育,因此獲取的知識并不全面,也缺乏完整性。如:一些同學甚至覺得握手、蚊蟲叮咬等也會被傳染。這就說明,有必要針對青少年群體進行有效的艾滋病知識教育,讓學生掌握預防艾滋病的一些措施,從而避免其成為艾滋病的易感人群。
知識的升級與開展KAP教育的可行性。Kilander[2]研究表明,一方面知識能夠培養出看問題的新態度,同時也可以讓舊態度發生轉變,并能夠指導其行為。國內的研究[3]發現,和干預前相比,教育干預能夠明顯提升知識水平。該研究過程中(包括城鄉)展開的橫斷面調查結果也能夠表明:健康教育能夠有效增強被教育對象在該領域的知識水平[4]。通過視頻觀看、課程安排等一些教育手段可以讓學生全面掌握KAP知識,并取得明顯成效,而借助大眾媒體則能夠有效對預防艾滋病的知識進行補充。充分發揮正規的教育資源,即學校教育。國外KAP預防研究人員指出:積極主動掌握艾滋病知識并付出實踐,能夠產生積極行為,從而降低感染幾率,如使用安全套、壓抑性需求等均為有效措施。本研究展開的前后對照不難發現:對一起吃飯與喝水、蚊蟲叮咬、唾液不會傳播艾滋病的認知度有明顯提升,同時也明顯提升了正確使用避孕套可以降低艾滋病發病率的認知度,對規范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艾滋病性病的危險最高提升幅度達39.22%,意味著研究對象對安全性行為有更深刻的認識。
[1] 隗希花.技校學生性病、艾滋病KAP現狀調查及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D].山東大學,2013.
[2] 趙星梅.大學生艾滋病的KAP調查及健康教育效果評價[D].鄭州大學,2010.
[3] 孫運粉.護理專業學生艾滋病KAP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2,17:4448~4450.
[4] 石朝凱.2010-2012年昆明市某高校大學生艾滋病相關危險行為及影響因素研究[D].昆明醫科大學,2013.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12.060
1006-6233(2017)01-0174-0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結題報告項目,(編號:H30972517)
邵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