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兆清 陳奡楠
(1.中共六安市委黨校 經濟學教研室,安徽 六安 237009;2.安徽大學 經濟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淠史杭灌區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和河南省東南部,橫跨江淮兩大流域,是淠河、史河、杭埠河三個毗鄰灌區的總稱。主要以防洪、灌溉為主,兼有水力發電、城市供水、航運、水產養殖和旅游等綜合功能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受益范圍涉及安徽、河南2省4市17個縣區,設計灌溉面積1198萬畝,實灌面積超1000萬畝,區域人口1330萬人,是新中國成立后興建的全國最大灌區,是全國三個特大型灌區之一。
淠史杭灌區人民以艱苦卓絕的創業歷史享譽中外。新中國成立后,在黨的領導下,安徽人民積極響應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偉大號召,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陸續興建了攔蓄大別山區洪水的佛子嶺、梅山、磨子潭、響洪甸、龍河口五大水庫。以此為主水源,建成了現今的特大型淠史杭灌區。從1958年開工興建至1972年基本建成通水的14年里,在經濟極端困難、物資十分匱乏、技術設備落后的條件下,皖西人民用十字鎬、獨輪車等簡單工具,肩挑手抬,以最高日上工人數達80萬人、累計4億工日的“人民戰爭”和建設時期每畝不足40元的國家投資,開挖了6億立方米的土方量,建起了縱橫皖西、橫貫皖中的龐大灌溉系統,創造了新中國水利建設史上的奇跡。
吳琳,江蘇省宜興人,出生于1907年,1933年從浙江之江大學(現浙江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國民黨黨員,建國前,在國民政府導淮委任工程師。建國后,在淮委勘查設計院任主任工程師。1958年7月調到六安專區工作,擔任淠史杭工程副指揮。1983年10月因病去世,享年76歲。
1958年8月,淠史杭工程開始施工,壓力自然而來,最大的壓力是工程立不上項。當時省水利廳鑒于陳村、花涼亭、梅山、佛子嶺、幾座大水庫已相繼動工,物力、財力和技術力量都有限,所以淠史杭工程未被列入項目。工程立不上項,就意味著爭取不到投資,也得不到和投資掛鉤的水泥、鋼材,木材等基本材料保障。施工初期,國家沒給一分錢。當時,11條干渠同時開工,正常上工人數50萬左右,最高時達80萬。如何爭取國家的支持?1959年10月,在省委的關照下,省水利廳給了淠史杭一個代表的名額,參加全國水利水電工作會議。在趙子厚的爭取下,又增加了一個名額,由趙子厚和副指揮吳琳兩人參加全國會議。這是一次難得的宣傳淠史杭的機會,趙子厚、吳琳在會場上把灌區的全圖掛在墻上,淠史杭溝通三河的精妙構思和宏大氣魄令所有與會者嘆服,趙子厚生動感人的演講,引起轟動。當時,全國各地水利工程如雨后春筍,遍地破土,其熱情之高,氣勢之大,跨度之廣,在中國水利建設史上是空前的。毋庸諱言,為適應當時政治形勢的需要,有的水利工程匆忙上馬,浪費巨大的財力物力,有的水利工程盲目躍進,建成之日便是報廢之時,其損失無法估量。淠史杭工程以明顯的優勢贏得了國家的重視,水電部決定支持淠史杭建設,將它列為全國37個大型工程的第21位,當年撥款4500萬元,鋼錠200噸。這是淠史杭工程所爭取到的第一筆國家投資,同時在國家計委立了項,可見趙子厚、吳琳貢獻巨大。
李少白同志,解放前先后任當地保長、鄉長,為支援楊震(建國后先后任舒城縣第一任縣長,安徽省商業廳副廳長,安徽省總工會主席)領導的共產黨游擊隊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1949年1月舒城解放,被委派擔任舒城縣城關區民工大隊長,參加渡江戰役。解放后,先后任舒城縣建設科副科長、水利部門副局長,無黨派人士。他參加了當年龍河口水庫工程興建的全過程,并負責其中的工程施工。
歷史上的杭埠河,自然災害頻發,丘陵地帶水源不足,經常干旱,山區支流多,一遇暴雨山洪就不斷發生。據記載從1652年至1948年不到300年間較大的水旱災害發生130余次。新中國成立不久,黨和政府就十分重視水利建設工作,1950年長(江)、淮(河)委聯合編制《巢滁皖流域規劃》,根治杭埠河就是其中規劃之一。1953、1954、1956舒城縣連續三年發生洪水,為此,縣人民政府曾先后三次向省政府報告,請求在杭埠河上游興建龍河口水庫,解決蓄洪和灌溉問題。六安地委根據舒城的迫切要求,于1958年6月,召集舒城、廬江、六安三個縣領導人去六安開會,李少白受舒城縣委委派參加會議。當天晚上,地委第二書記、專員趙子厚同志征求三縣意見,六安和廬江領導對興建龍河口水庫態度比較曖昧,勉強同意。李少白則按舒城縣委意見要求堅決修建龍河口水庫。第二天上午就在會議進行中接到張祚蔭副省長(兼水電廳長)電話,指示暫緩修建龍河口水庫,只好休會,未做決議。六安地委考慮到舒城縣堅定的態度,趙子厚同志即派鄭象生副專員和李少白去合肥向省領導當面匯報。受張副省長的委托,水電廳孫副廳長接見了匯報組。在聽取匯報后,孫副廳長授權表態,龍河口水庫可以修建,由六安地區負責設計,舒城縣承擔施工任務,鑒于當時的形勢,省政府只能撥給300萬元。根據省政府精神,地委召開常委會,認為龍河口水庫工程應當抓住機遇,盡快上馬。李少白回到舒城向領導作了匯報,縣常委立即召開了會議,全面分析了興建龍河口水庫的有利條件,認為,在全國掀起水利建設高潮中,舒城的廣大群眾對大興水利呼聲急、熱情高。這種高漲的積極性,只要加以正確引導,就能產生巨大的物質力量,就能實現夢寐以求的愿望。1958年10月27日,“龍河口水庫工程指揮部”正式成立,主體工程分三期實施。按工程任務和時間要求,需要千名石工、五噸炸藥和大量的鐵錘、鋼釬等器材,但當時在全縣范圍內只有八十余名石工和數十盤鋼釬,不到200公斤炸藥。面對如此大的困難。工程建設指揮部先從民工中選拔人才,以老帶新,“火線培訓”,很快就組成了一支拉得出打得響的石工隊伍。炸藥不足,自己動手制造,全縣辦起了200多制硝作坊,不到一個月就制成“土炸藥”5000多公斤。缺少鋼釬開始用報廢的槍筒代替、沒有鐵錘就用碎銅廢鐵翻砂鑄造。隨后縣領導還派李少白到蚌埠求援,在蚌埠地委書記李堅同志(解放初期曾在舒城縣工作)的幫助下送來了一噸鋼材,解決了燃眉之急。就是在如此困難情況下,經過70個日日夜夜苦戰,終于開通了導流明渠,為主壩施工爭取了寶貴時間。
李少白一生致力于水利事業,從1952年開始從事水利建設,工作近40年,肩負舒城縣水利基建工程重任,參與全縣水利發展規劃和工程立項的決策。組織對他評價:“李少白為舒城水利建設做過不少實事好事,是有貢獻的”。群眾贊揚說:“少白老是我們舒城活地圖,他站在哪里無需測量,就能說出海拔高度,八九不離十?!?/p>
1958年1月,淮委向國家水利部總工程師李捷、蘇聯水利家古列耶夫匯報龍河口水庫壩址地質情況。古列耶夫認為,兩端巖層破碎大,承受能力差,不宜澆筑混凝土壩,提議做推石壩或土壩。如何建設土壩?六安地委任命解放前曾在國民黨政府 “導淮委員會”工作的水利工程師王培性設計。王培性大膽設計出一種“粘土心墻沙殼壩”,一不用水泥,二不用鋼筋,不僅確保水位實現七十三點七五米,總庫容達八點二億立方米,而且他的防洪標準還是按照一百年一遇設計,一千年一遇校核的。
在工程方案交給組織的同時,王培性提出了兩點質量要求,一是要把縣水利學校的全體師生借來,由他們負責守在工地上,嚴把質量關,每一批粘土上壩都必須測算水分和成分,工地上要添若干個大鐵鍋和大篩子。二是制作幾個六千至八千斤的大石滾,粘土上壩必須層層壓實,不能有絲毫弄虛作假。否則他寧愿吃顆槍子,也不負這個責!趙子厚仔細研究了王培性的方案后,當場拍了板,非但答應他的要求,還將他派到舒城去,專門負責工程技術。這樣,1958年10月底,龍河口水庫工程指揮部成立。舒城縣副縣長鄧立功任指揮,縣農工部副部長丁同元、六安專署水電局工程師王培性分別任副指揮。第二年春,縣長李屏兼任指揮,直接領導水庫建設。時任舒城縣委書記史元生回憶,“工程質量問題由淠史杭王工程師負責,由他一錘定音,即使是縣委書記和其他指揮也不能干預?!边z憾的是,設計出如此卓絕的水庫大壩的工程師,卻因為他解放前在國民黨導淮委員會工作的 “歷史問題”,淹沒在歷史的記憶中。
趙子厚,山西省昔陽縣人,1916年出生,1938年10月參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后,歷任壽縣縣長、六安專區治淮指揮部指揮、六安專署專員、中共六安地委第二書記,并兼六安專區淠史杭工程指揮部指揮、六安淠史杭工程委員會書記。1966年調離六安,任安徽省水電廳廳長、省農委副主任等職,直至離休,他把整個身心都獻給了安徽的水利事業。趙子厚在六安工作17年,率領皖西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建成了新中國的最大灌區——淠史杭灌區,為黨和人民創造了一份不朽的家業。
趙子厚突出的特點是知人善任,不拘一格大膽重用人才,善于團結一切力量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工作。任命王培性為龍河口水庫技術負責人體現了他的擔當;對吳琳、黃昌棟的提拔使用,更證明他的睿智。當時,在淠史杭工程指揮部有兩個技術負責人,一個是國民黨黨員吳琳,一個是共產黨員黃昌棟。讓吳琳擔任副指揮,許多人有看法,趙子厚則認真執行黨的統戰政策,真誠地同吳琳合作,充分地信任他,大膽地使用他。他還經常開導其他同志,“吳琳是科班出身的水利專家,我們用他,是用他的一技之長,讓他的才能充分發揮在淠史杭的工程建設上,對人民有好處,對黨和事業有好處,為什么不用呢?”讓黃昌棟擔任公務辦副主任,沒有疑議,但是,黃昌棟稟性耿直,激動時認理不認人,在淠河總干渠的走向問題上,趙子厚與黃昌棟的意見發生了分歧,兩人進行了激烈的爭論,后來,黃昌棟甚至告到了省水利廳。在這樣情況下,趙子厚能聽逆耳之言,不僅厚愛黃工程師的才華,而且顯示了他作為一個領導者的非凡氣度。黃昌棟重病期間,趙子厚親自向皖西的女婿——劉伯承元帥求助,到福建去買藥為他治病。如果說重用吳琳和黃昌棟體現了趙子厚胸懷博大的話,那么,使用史松庭,趙子厚則要擔負一定的政治風險。史松庭是上海人,國民黨三青團團員。解放后,他正在省公安廳管教隊進行改造。當時,地區人民醫院的技術力量非常薄弱,淠史杭指揮部辦了許多工地醫院,需要大批醫務人員,急需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醫師。趙子厚聽說史松庭醫術高明,就力排眾議,把這樣一個背景復雜、正在改造的人弄到地區醫院門診部行醫。史松庭在地區醫院,果然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和趙子厚一樣,李屏縣長也愛才如命,李屏是山東過來的南下干部,三十三歲當舒城縣長,開工后成立工地指揮部,他就擔任了龍河口水庫工程的黨委書記,這是一個十分有魄力的干部。為確保水庫的工程質量,他同樣放手大膽地使用“舊社會過來的”知識分子。在渡江支前的工作中被評為舒城縣十大模范之一的李少白,因為解放前干過一年多的鄉長,長期得不到重用,李屏卻把他放在水庫工地擔任水電局副局長;原國民黨縣政府的教育參議員劉化難、曾經被勞改過的土木工程師顧陽初,以及精通測量技術的原國民黨軍隊中的一個炮兵營長,他都擇才而用,一一將他們請了出來,后來這些人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遺憾的是,設計出如此卓絕的水庫大壩的工程師王培性,卻因為他的“歷史問題”,在后來編寫的《淠史杭灌區欣欣向榮》里竟沒留下他的名字;為龍河口水庫建設立下大功的李屏縣長,也是因為他的這種“立場問題”,政治仕途受阻,1974年猝死于肥西縣,死時依然還是副縣級待遇,由于有爭議,他的名字和他的故事都沒被寫進書里去。
在修建淠史杭工程中,孕育形成了淠史杭精神,這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新形勢下,我們必須進一步提煉好淠史杭精神。上世紀90年代,原地委秘書長、首任淠史杭管理局局長高冀生把淠史杭精神提煉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依靠群眾、克服困難的堅韌精神;顧全大局、團結治水的協作精神;犧牲自我、造福人民的奉獻精神?!彪m然概括得比較全面,但字數太多,不利于傳播。目前,六安市正在向省內外公開征集,重新提煉、宣傳淠史杭精神。2011年7月,時任國家水利部副部長李國英同志視察淠史杭灌區指出,淠史杭灌區之所以能夠建成這么大的工程,發揮如此巨大的效益,得益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得益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益于廣大農民群眾的無私奉獻,得益于科學的治水態度和有效的管理。我們要圍繞“四個得益于”去宣傳。
淠史杭工程已經59周年了,回首往事,我們不能忘記先輩,不能忘記民主人士和黨外干部的巨大作用。六安專區淠史杭工程指揮部和政治部的組成力量,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六安專屬水利電力局的人員;二是從地直機關抽調一百多人參加;三技術力量,是以黃昌棟為組長的淮委勘查設計院淮南組全部人員,包括吳琳、王培性等25人,以及以惲德南為隊長、溫尚勤為副隊長的淮委第一機動測量隊全體員工69人。其中有像吳琳、王培性、沈全根等一大批民主黨派及無黨派人士為了淠史杭工程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64年劉伯承元帥為淠史杭工程題詞“科學態度,革命精神”,科學態度就是對一大批技術專家的充分肯定。雖然有些黨外干部在一段時間內受到了委屈和不公正待遇,但他們都愛國愛黨,毫無怨言。李少白在《人生的轉折》一文中說,“四十年的生涯,我熱愛共產黨,跟著共產黨走,從未動搖,我無愧于黨;我力所能及地為人民多做實事好事,我無愧于人民。”時任舒城縣直工委負責人張家頤同志評價,“照我看,你李老是一位不是共產黨員的共產黨人”。
“淠史杭精神”是安徽人民的精神財富,淠史杭灌區也是大別山最重要旅游資源。這一閃亮的金字招牌,更是六安美麗的城市名片,我們一定要把它保護好、挖掘好、宣傳好,讓“六安紅”紅得更亮麗、更鮮艷。
[1]春桃.失憶龍河口[J].當代,2001(6).
[2]龍河口水庫資料征集工作領導小組編.回眸龍河口[M].2005.12.
[3]《淠史杭灌區欣欣向榮》編寫組.淠史杭灌區欣欣向榮[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77.01.
[4]萬會林.錦繡淠史杭[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1998.07.
[5]安徽省六安地區水利電力局編.六安地區水利志[M].199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