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學的班主任曾對我產生非常大的影響。讀書時,我不算是一個好學生,經常闖禍,家人和同學都罵我,只有班主任耐心教育我。
我的一位英文老師更有意思,當年他很認真地告訴我,馬云,我發現你發音比我好。這句話給我無數自信。但沒想到,我那年的英文語音考試只有59分。我特別生氣,憑什么?甚至找到系主任評理,可老師還是堅持說,就是不及格。很多年后,我才知道老師的良苦用心,那時我太自傲了,是老師點醒了我,他教我怎么做人,告訴我什么事情必須遏制。
這兩位老師都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自己后來做老師的經歷也讓我一生受益。老師有個很重要的品德,是其他職業無法具備的,那就是老師最希望學生超過自己。
中國的“教”好,但“育”相當不夠,到世界各個大學去看,中國學生大多非常出色,這跟學生的勤奮有很大關系。但中國的“育”實在太差,音樂、美術、體育,我們的中小學很少重視這些“育”。
其實老師最容易讓學生記住的,是從音樂、美術、體育里告訴他做人的道理。文化是玩出來的,但現在孩子玩的時間實在太少。如果讓我重新設置中國的教育體系,我就會規定幼兒園的孩子們必須學會唱歌,會欣賞音樂。音樂可以開啟人的智慧。
我曾在加拿大碰上一對夫妻,他們留在國外是為了讓女兒學習花樣滑冰。其實國內的教學水平已很好了,為什么還要出國學?這對夫妻回答,國內的花樣滑冰就是機械地練習,配的音樂也只是單純的背景音樂,西方的花樣滑冰則是沉入到音樂里面,兩者有差異。
美術的重要性在哪兒?就是開發想象力。現在孩子們很可悲,跟我們二三十年前沒區別,想當什么?當兵、當科學家……好像除了這些,沒有其他可以想象。畫畫是開拓想象力很重要的方式,有老師說我不會教畫畫,沒關系,讓孩子去想、去畫。
有人問我為什么對足球那么感興趣?其實我對足球本身沒有興趣,但足球對于中國的未來非常重要。現在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不懂得如何進行團隊合作,因為很少有機會可以學習。長久以來,國人擅長的體育運動,也基本是單個運動,乒乓球、羽毛球,一對一地打,就很厲害,但我們缺乏沖突。很多運動是競爭性地沖突,大家對撞,在沖突中處理問題。我們習慣于教育孩子說,吵架的一方總是錯的;其實有時冷靜觀察孩子吵架,再冷靜分析,可能有不一樣的收獲。。
(珠珠摘自《青年博覽》2016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