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琪
有一些成功非常耀眼,但是我們難以復制。成功者也許是實力過硬,也許是機遇使然,但不管怎樣,絕大多數創業者,都不會那么“天時地利人和”。
在這樣的情況下,創業者希望自己的產品能夠快速成長,持續吸引用戶,首先要規劃一條產品發展路徑。而在規劃之前,應該先搞清楚,互聯網產品都有哪些類型。
以一個最為典型的用戶行為過程舉例。女孩子自拍,首先會使用手機相機,然后會用到修圖軟件調整照片,最后再把這張照片傳到朋友圈。
在這個過程里面有三個產品,一個是手機,一個是美圖軟件,還有一個是微信朋友圈。這三個產品在用戶行為中承擔了各自不同的角色。
舉一反三地看,我們身邊很多產品,都可以簡單地分成這三類:“一對一”“一對多”和“多對多”。
技術是“一對一”的壁壘
第一類是“一對一”。
這類產品和用戶之間的互動關系非常單一明確,用戶和用戶之間的需求差異不明顯。在開發和設計這類產品的時候,可以把用戶當作是同一類人。
以百度為例,它在最早的產品設計中,就只設定了一個用戶模型。
用戶永遠只需要給百度一個搜索詞,百度用它的算法在積累的內容里面尋找匹配度最高的內容推送給用戶。用戶行為非常單一,產品的功能也非常單一。
但是產品所有的功能和內容都被密封在一個“黑匣子”里面,用一個非常簡單的接口包裝起來,提供給用戶。這看似簡單,其實對技術有很高的要求。
一對一的產品從0到1,需要在早期大量地投入資金。像百度、Google等看上去非常簡單的產品,其背后都有十幾萬臺服務器支撐。所以這類產品在初期往往需要高昂的成本,成本砸進去了,形成了技術壁壘,后來的創業者就很難切入了。
敏捷迭代
第二種叫“一對多”。這類產品開發完后會面對大量用戶,但是用戶和用戶之間并沒有那么緊密的關系,并且每個用戶對于該產品的需求點又有明顯的差異。
比如QQ音樂。這個產品面對的用戶數量非常大,用戶使用QQ音樂聽歌的時間、地點、方式、音樂流派等都不一樣,用戶差異很大。
所以產品經理的角色就非常重要了。產品經理需要設計一個非常有效的功能,做到千人千面,不同用戶得到不同服務的效果。
騰訊就是靠一對多產品起家的。QQ和微信在最初設計時,加入語音、文字等多種聊天方式,數十種不同類型的表情包,都是在為不同的用戶提供更好的交互方式。一對多的產品,需要不斷地設計開發富有新鮮感和競爭力的功能,來持續黏住用戶。
一個產品在一個正確的時間,推出了一個正確的功能,突然一下子就有很多人使用。這就是所謂的現象級產品。它的挑戰在于,團隊對產品未來的發展是否有一個清晰的構想,是不是可以持續不斷地去推出新的好玩的能夠迭代的功能。產品如果只有一個吸引人的功能,是很難留住用戶的。這就是很多現象級產品雖能在短時間擁有上千萬用戶,卻很快就隨著用戶的流失而消亡的原因。
我把這樣的產品稱為“野火級”產品,燒的時候很熱鬧,但是燒不了第二遍。
總結起來,“一對多”產品最大的難點在于,一、能不能在正確的時間踩對用戶的興趣點,迅速獲取大量用戶。二、有了用戶以后,能不能持續迭代出更多好玩的新功能。
產品的利益分配規則
第三種叫“多對多”,常見于平臺型的產品。
平臺上有很多不同的角色,形成了比較復雜的多方鏈條關系。因為利益鏈條太復雜,多對多的產品在開發后,要判斷誰才是你最應該抓住的人。
我們拿淘寶舉例。淘寶最初的設計就是連接買家和賣家這兩個利益群體。那么這兩個群體的訴求是什么?
對于買家來說,希望有更豐富的商品;對于賣家來說,希望有更多的買家。
所有平臺型的產品在一開始遇到的最大的問題都是,究竟是先有用戶還是先有賣家?如何才能同時擁有用戶和賣家?這就好比哲學上“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淘寶的策略是什么?
先招賣家。一開始賣家可能因為缺少用戶而沒有訂單,但沒關系,只要商品堆到一定程度,買家自然就來了。等到“雞”和“蛋”都有了,平臺就能謀求進一步的發展。
而蘑菇街則正好相反。蘑菇街問世的時候,淘寶在電商領域已經具備規模。所以蘑菇街的戰略是先搞定買家,當平臺積累到一定規模的買家時,就會有賣家入駐平臺。
擁有了“雞”和“蛋”之后,多對多的產品再往后發展可能會遇到三個、四個、五個甚至更多的利益群體。不僅有買家、賣家,還有做廣告的網購紅人,做刷單的灰色產業。所以多對多的產品到了后期,產品經理的任務就不是設計和開發功能了,他更多的是在設計和開發規則,用規則來調和不同群體中的利益關系。
那么,多對多的產品,要如何判斷在當下最應該抓住哪些人?
最簡單方法是,看產品抓住的群體是不是現有體系里的非既得利益方。
商業史上的每次“革命”,都是由原有格局下的非既得利益方發起的。他們有極大的動力去改變現有格局。你給他提供一個好的工具,他很有可能就來投靠你了。
舉例來說,微店為什么能夠那么快速地成長?因為它準確地抓住了在原有體系下面沒有得到利益的一群人:不是淘寶賣家,不是品牌商,而是一群家庭主婦,一群學生。他們很想賺錢,但是沒有條件。微店給他們提供了一個低成本開店的方法,這群人就被微店牢牢地抓住了。
準確判斷利益關系,準確判斷每個群體現在所處的狀況,思考產品需要給非既得利益者提供什么才能有效地激發他們。多對多的產品想要發展,這是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