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相關群體利益多元化,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飛速發展,各個經濟主體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市場上的各個產品也層出不窮,這是經濟發展帶來的積極產物,但是在新產品層出不窮帶給社會便利的同時,隨之而來一些大規模的產品質量問題給我們也帶來了許多問題,尤其在我們的經濟生活領域,因缺陷產品的存在給廣大消費者帶來人身、利益的損害,從而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身心健康,使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遭到嚴重破壞,也嚴重破壞了社會的公平競爭與市場經濟秩序,損害了經濟改革的成果,尤其使得消費者對于企業生產的產品出現了嚴重的信任危機,給企業的生存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威脅與挑戰。產品、企業、消費者之間的矛盾日益顯現,因此產品質量問題也越來越引人們所關注,但目前我國沒有完善健全的法律制度來切實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因此,如何更好的規范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企業經濟的健康發展是我們當前面臨問題的所在。
關鍵詞 缺陷產品 召回制度 社會主義 市場經濟
作者簡介:袁漉東,長沙市周南中學。
中圖分類號:D92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163
一、缺陷產品、產品召回制度的概念
第一,要明白有關缺陷產品與召回制度,那么先要明確二者的定義,什么被稱為缺陷產品?缺陷產品的概念是因產品的設計、原材料和零部件、制造裝配或說明指示等各種原因在某一批次、型號或者種類存在具有相同的、已經或者可能對使用者財產和健康造成危害的,以及被社會普遍公認不應當具有的危險產品。對于缺陷產品基本的界定,目前國外還沒有標準的形容。從目前公布的相關文獻和實行的法律來說,國際社會上對“缺陷產品”概念的基本定義綜合來看,可以簡單表述為以下兩個方面: 在正常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相關產品在可預見的誤用過程中或步驟下;在上述的兩種條件中相關產品存在的對于使用者經濟財產、健康等方面安全所造成威脅的不公平危險。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在2000通過了《產品質量法》。其中第46條規定,“本法所稱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安全的不公道的危險;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準。”它對缺陷產品概念的表述,與國際上基本符合。那什么是缺陷產品召回呢?標準統一的定義是:產品召回是指生產商將已經送到批發商、零售商或者最終試用者手上的產品收回,缺陷產品召回的原因是所售出的產品被發現存在缺陷,通過對二者的定義的了解,我們不難發現產品召回制度是在缺陷產品基礎之上的發展產物,因此正確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也是我們要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二、我國缺陷產品召回的立法現狀
當下,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我國對缺陷產品與召回的立法也不斷日益完善,近年來我們國已相繼實行了《民法通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藥品召回管理條例》、《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缺陷產品召回管理條例》等一系列法案。
這些相關規定雖然保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護了相關經濟主體的利益,但也存在一些明顯的不足之處需要改進,拿《產品質量法》來講,它作為中國目前來說規定相關產品責任、規定責任制度的一部最全面的法律,對于缺陷產品的判定起著最廣泛的作用,在《產品質量法》中直接規定和援引參照的其他法律法規,包括《刑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實行的有關法律條規規定的條款,《產品質量法》在很大程度上為相關部門對在缺陷產品的監管和監督提供了相當大的依據,但是另一方面來說,該法在立法制度上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產品質量法中的缺陷與瑕疵,瑕疵指微小的缺點,是指產品不符合質量標準,使用性能存在問題,可以賣,可以降價銷售,基于此,有些企業利用瑕疵做掩護缺陷產品,有些瑕疵無法定義是否存在危害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瑕疵的概念往往與缺陷混為一談,另一方面就是上文中該法第46條而言,在判定產品責任方面, “產品缺陷”所表述的內容不清楚,究竟什么才能被稱作“不合理危險”,這在相關法律中是個模糊的表述,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也沒有給出權威的釋義,現在我國沒有形成統一的、規范的意見,由此給司法判定也造成了一些操作不便和困難。
此外,曾有學者指出我國家現有立法層級過低,缺乏統一立法我國的缺陷產品召回制度的立法體系不健全,缺乏完備的法律基礎,這從根本上指出了我國產品缺陷制度的不足,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我們國家依法治國的角度出發,我們要通過相關法律法規來調整不同的社會關系,用法律法規切實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來講,隨著我國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外國產品豐富了我國市場的同時,還有大量的缺陷產品一同進入,與此同時由于對外出口貿易的發展以及生產技術的不足,導致我們生產了許多缺陷產品流向市場,損害了地區之間各個經濟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不利于我國促進對外的交流與合作。
三、缺陷產品召回對于企業層面的影響
社會在進步,生命周期輪回不止,當前企業的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隨著當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的階段,無論是企業公司市場經濟的發展品質,還是產品質量、市場服務品質,都比當下以往的任何時候顯得更加重要。可以說,未來的經濟競爭主要矛盾的關鍵點不僅僅是產品形式的競爭,更將是產品品質競爭,實現中國夢與企業的繁榮昌盛重要的是要提升產品品質,對于企業來講,目前的首要任務不是擴大規模或者擴大銷售怎么樣,而應該要把品質工作放在特別重要的位置來抓。企業要做當下經濟的主力軍,要時刻以顧客為中心點,以品質管理為重點,整個企業的生產全過程都要樹立以顧客為中心的觀念。隨時傾聽顧客的滿意度和認可度,牢固樹立“精益求精”的服務觀念,用“零寬容”從而實現“零缺陷”,真正用最經濟的辦法提供各方都滿意的產品與服務。企業要始終堅持產品的品質、服務的品質相結合的信念,在企業要做大做強的今天,品質創造的效益日益顯著。
那么在日常的生產工作中又應該如何來確保產品品質呢?要嚴格遵守品質座右銘,即“不接受缺陷,不制造缺陷,不傳遞缺陷”。它不僅只是我們的口號,更是我們的行動準則,它直接關系到我們產品的好壞,更關系到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企業一旦產品缺陷,便即刻失去了消費者的信任,顧客便不會保持原有的忠誠度,喪失整個經濟發展的基礎,逐步會被大的趨勢所淘汰,企業想做大做強,獲得利益,并且經久不衰,就必須努力的提高產品質量與服務水平。縱觀國內外,每一個長久不衰的知名企業,它的產品或服務,都離不開過硬的品質。
因此企業的生產者要制定符合產品質量法的產品,遵守產品質量法中生產者及銷售者的產品質量義務,必須符合保障消費者經濟、健康等合法權益的國家規范。同時,有關行業標準規定的必須符合保障消費者財產利益、健康的要求,防患于未然才是長久發展之道。
四、關于完善我國缺陷產品召回制度
缺陷產品召回制度的最大優點是可以防患于未然,能夠減輕對于消費者以及我國經濟主體不必要的危害與損失。缺陷產品召回制度是建立在對人的生命和財產更加尊重、對人權愈加重視的理念之上的,同時它也是政府監管產品質量的一種有效手段。西方許多發達國家對缺陷產品的召回都有相應的立法制度,缺陷產品召回方面的法律、法規也最為完善,我們應該借鑒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關于產品質量法方面的精華,通過學習來完善自身方面的不足,學習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找出我國自身立法方面的不足,提出自身的一些建議,或對國家的缺陷產品召回或有幫助:
一是國家法律方面能夠從法律方面完善明確“缺陷產品”的定義,清晰的定義缺陷產品的范圍。
二是產品質量監督制服的標準能夠更加嚴格清晰,嚴格申報制度,減小企業自愿申報的產品范圍。
加大處罰力度,尤其對于藥品食品等與經濟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要嚴厲打擊缺陷產品,高壓治理關于缺陷產品的犯罪。
政府要明確法律引導企業主體的發展,使企業自身意識到品質的重要,從源頭杜絕缺陷產品。
對于缺陷召回,政府要引導建立以制造商主動召回為主、政府強制召回為輔的召回程序。防患于未然,提高企業競爭力。
當下,我國對缺陷產品的召回制度的相關立法之路剛剛邁出第一步,目前在很多方面存在法律空白,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探討、不斷研究 ,加快建立健全相關立法,以保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曉婷.缺陷產品召回制度的經濟法性質之思考.經濟問題.2007(1).
[2]趙奎.論缺陷產品召回制度與和諧消費關系的完善.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2).
[3]劉哲.缺陷產品召回制度與產品責任制度關系探究.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1).
[4]劉哲.缺陷產品召回制度應實行懲罰性賠償.天津商學院學報.2005(5).
[5]顧越.“召回制度”之我析.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