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立良法行善治”的新穎論斷,充分體現了中國法治精神的基本特征和理性追求。本文以“良法善治”為基本框架,闡釋了“良法善治”的歷史沿革和時代內涵,近年來安全生產和應急處置工作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重點論述了“立良法行善治”在安全生產和應急處置工作中的具體實踐,闡明了新《安全生產法》的立法背景、意義和內容亮點,以及如何以新《安全生產法》及相關文件為指引,做好新時期安全生產和應急處置工作,切實推動依法治安,全面推動應急處置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 良法 善治 安全生產法 應急處置
作者簡介:辛欣,高級工程師,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研究方向:應急管理政策法規。
中圖分類號:D60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211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這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的一個新穎且重要的論斷。從根本上來說,“良法善治”是法治的本質,也是法治精神的基本特征和內在屬性;從二者關系來說,“良法”是法治的價值標準和理性追求,“善治”是法治的運作模式和實現方式。“良法”與“善治”的有機結合,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精髓。在依法治國的時代命題下,在安全發展的人民期盼中,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了《安全生產法》修訂案,是對立良法行善治做出的擲地有聲的呼應,也為全面推進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一、“立良法行善治”的歷史沿革和時代內涵
(一)“立良法”的歷史沿革和時代內涵
法治從根本上講,應是“良法之治、規則之治、程序之治”。近代以后,中國一些仁人志士對厲行法治進行過多次探索。然而,從康有為、梁啟超領導的戊戌變法失敗,到孫中山領導下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被廢除,法治未曾在中國得到真正踐行。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才為社會主義法治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制度和社會基礎。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忠實踐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帶領人民不斷探索和推進依法治國、不斷追求更高的法治建設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面臨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人民群眾對法治的期待和要求之高前所未有,法治已成為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關系黨執政興國的根本性問題。站在歷史和未來的交匯處,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行了深邃嚴謹的思考、科學系統的布局和蹄疾步穩的推進,并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上回答了“什么是法,到底要依什么法”的問題,那就是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的良法,就是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的治國重器,進一步彰顯了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的根本遵循。
(二)“行善治”的歷史沿革和時代內涵
善治是法治的實現途徑,是“透明之治、責任之治、效率之治”。長期以來,中國共產黨在追求“善治”的征程上披荊斬棘、不懈追求,探索出一條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法治之路,實現了從謀求“良法”向實現“善治”的兩次重大飛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現代中國依法治國歷史進程的起點,明確提出“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確立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基本方針。“法制”的目標是科學立法,重點在建構“良法”體系。經過近20年的發展,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了從“法制”到“法治”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此后,中國堅定走依法治國道路,法治建設不斷推進。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新目標,與時俱進地將世界的法治共性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使法治建設“中國化”。這是中國特色法治之路行進中的又一次飛躍,涵蓋了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內的全過程,目標是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重點在實現“善治”。
二、“立良法行善治”是安全生產工作的有力指引
(一)安全生產工作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2002年6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頒布,標志著我國安全生產工作全面步入法制化軌道。十余年來,我國已基本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體系,安全生產狀況呈現出總體穩定、持續好轉的發展態勢。然而,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進程中,處于生產安全事故易發多發的高峰期,安全基礎仍然比較薄弱,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仍然屢禁不止,安全責任不落實、監督管理不到位、科技保障水平不高、安全防范意識不強等問題在一些地方和企業還比較突出。尤其是近年來,連續發生的山東省青島市東黃輸油管道泄漏爆炸、江蘇省昆山市中榮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粉塵爆炸、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火災爆炸等多起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充分暴露出一些企業重生產、輕安全,重效益、輕安全,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意識淡薄,安全發展理念不牢固等一系列問題。
(二)新《安全生產法》的立法背景和內容亮點
法因時而立,法因時而進。在總結十多年來安全生產工作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修訂后的《安全生產法》進一步強化了安全生產的擺位,提出了一系列安全生產工作新理念,從進一步落實生產經營單位主體責任,政府安全監管定位和加強基層執法力量、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追究等四個方面入手,著眼于安全生產現實問題和發展要求,健全完善了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力求符合時代精神、反映發展變化、得到群眾擁護。主要有十大亮點:一是將“以人為本,堅持安全發展”作為新時期安全生產工作的目標,這對于堅守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條紅線,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正確處理重大險情和事故應急救援中“保財產”還是“保人命”問題,具有重大意義;二是建立完善了安全生產方針和工作機制,確立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工作“十二字方針”;三是落實“三個必須”(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要求,明確安全監管部門執法地位;四是明確了鄉鎮人民政府以及街道辦事處、開發區管理機構安全生產職責;五是進一步強化了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六是建立了事故預防和應急救援的制度;七是在總則部分明確提出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對強化安全生產基礎建設,促進企業安全生產水平持續提升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八是推行注冊安全工程師制度,促進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隊伍朝著專業化、職業化方向發展;九是總結近年來的試點經驗,通過引入保險機制,促進安全生產,規定國家鼓勵生產經營單位投保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十是進一步加大了對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責任追究力度。
不僅如此,整個修訂過程歷時近三年,經過了多方調研、嚴格論證和反復研究,法律的溫度和力量躍然紙上,充分反映了立法為民的永恒主題,傳遞著尊重人民生命的強音,為推動安全生產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引,是安全生產領域的基本法,堪稱一部“良法”。
(三)安全生產領域“行善治”的具體措施
在安全生產領域實現“善治”,就是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紅線、安全發展戰略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論述為根本遵循,以貫徹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和新《安全生產法》為契機,切實推動依法治安,大力提升安全生產法治化水平。具體而言:一是要不斷完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體系,全面推進依法治安政策措施,切實將“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轉化為安全生產的自覺行動。二是要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堅定不移地推進“六打六治”專項行動,敢于出手,嚴厲追責,以儆效尤,形成嚴厲打擊的高壓態勢;強化源頭治理、重點治理,推動重點行業領域安全專項整治和隱患排查治理。三是要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三級五覆蓋”責任體系,強化企業主體責任、政府部門監管責任和基層屬地管理責任,將責任層層分解,層層細化,層層到位。牢牢盯住企業這個安全生產責任主體,做到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落實責任,杜絕責任“真空”。四是要深化安全監管體制機制改革,推進安全監管方式的創新,對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要嚴查嚴處,以鐵的手腕和紀律,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三、“立良法行善治”是應急處置工作的當下之要
(一)安全生產應急處置工作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應急處置能力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黨和政府公信力、執行力和凝聚力的重大考驗,是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屏障,守住防好,或可在巨大不幸中贏得寶貴的萬幸。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指導山東青島東黃輸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處置工作時強調,所有企業都必須認真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訓到位、基礎管理到位、應急救援到位。近年來,在中央領導同志直接指揮或指導下,各有關部門和單位通力合作,成功處置了多起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如2014年山東省平邑石膏礦“12·25”石膏礦坍塌事故救援中,首次利用大口徑救生鉆機,成功救出被困36天的4名礦工,創造了我國救援史上的奇跡。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事故應急處置過程中仍然暴露出應急處置責任不落實、救援指揮不科學、救援現場管理混亂等突出問題。如青島中石化東黃輸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中,泄漏后的應急處置不當讓62個無辜百姓付出了生命代價,數十個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被陰霾籠罩。
(二)安全生產應急處置領域“行善治”的具體措施。
在應急處置領域實現“善治”,就是要以國務院安委會8號文件確立的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理念為指導,進一步明確企業和政府事故應急處置責任,規范企業和政府應急響應工作。具體而言,一是要圍繞應急響應、現場管理、善后處置等事故應急處置重點環節,認真梳理在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法制、預案等方面制約事故應急處置能力提升的突出問題,逐個攻關,個個擊破。二是要在事故應急處置機構建設,簡化應急響應程序,建立現場指揮部設立及運行規則,強化救援現場管理及加強協調聯動等方面夯實基礎。三是要用好分級指導配合、總結和評估、應急獎懲制度,真正將各方的責任落實到位。四是要發揮事故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提升全社會應急處置的意識和技能。
四、結語
立良法于天下,則天下治;行善治于一國,則一國治。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召開,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征程上樹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將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為全面深化改革筑牢法治軌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支撐。中國共產黨要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做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對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和應急處置工作而言,新《安全生產法》及相關法規、標準已經邁出了科學立法的第一步,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提升全社會的守法意識便成為擺在眼前的首要任務。作為安全監管監察系統的一員,應在立良法行善治的時代背景下,樹立關愛生命的情感觀、生命至上的價值觀、尊重生命的道德觀,命字在心、嚴字當頭,以言出必踐的定力、善作善成的毅力、抓鐵有痕的魄力,在法治軌道上求真務實,行穩而致遠,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神圣使命,推動安全發展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