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榮旺 崔聰穎
【摘 要】大數據、微課堂、個性化教育,是當今教育的熱門話題。隨著大數據的發展,教育也在做著不斷的改革也創新。而孔夫子所倡導的“因材施教”,也在大數據的支持慢慢的得以實現。本文就是從大數據如何輔助微課堂課程建設,解放課程教師,以及大數據如何將面向大眾的教育轉向面向個性化教育等四個方面來探討大數據助力微課堂實施個性化教育。
【關鍵詞】微課堂;大數據;個性化教育
0 引言
大數據、微課堂、個性化教育,給人一種強烈的時代感,讓人立刻想到當前信息時代的產物。在當今世界個性化教育或者說自主學習成為趨勢,而微課堂作為一種自主學習的方式,符合當前社會個性化教育的要求。微課堂根據課程標準來制作,通過互聯網絡,以多媒體為載體,圍繞教學中的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展開的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教與學的活動。微課堂是信息化教學的餞行者,微課堂通過多媒體使教學信息前移,是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創新。微課堂改變了傳統的課程資源建設的核心,使傳統的課程資源以教師上課為核心,資源的收集和建設主要圍繞教師上課的需求;而微課堂的出現使得課程資源的建設向以學習者自主學習為核心,資源的開發和建設重點圍繞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微課堂也改變了教育教學方式,使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核心的教學方式向以學生自主學習、師生共同深度拓展為核心的啟發式學習轉型,使傳統的以“教案”預設為特征的“演員型”教師向以教師組織下的師生共同深度拓展建構式學習的“導演型”教師轉型。而隨著大數據、云計算、深度學習的發展,微課堂的教育教學方式將獲得更好的發展。而本研究主要探討大數據對微課堂實施個性化教育的推動作用。
1 微課堂的本質
微課堂以建構主義為理論指導,強調的是課程的精心設計。在微課堂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將知識進行詳細分解,并以教學視頻的形式將知識點的講解過程顯現出來,這些教學視頻都是以這個知識為核心。教學視頻要求語句簡練,教學內容易懂易學,并且要符合學習者學習規律——即視頻時長不能過長,一般都要求在5-15分鐘之間。微課堂的教學視頻將教學內容進行了精細的講解,并且這些視頻也可以反復的觀看。學習者在進行微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輔助以教師上傳的電子講義和作業習題等資料以達到更有成效的學習。微課堂在建設的過程中要求課程教師將知識進行足夠細致的切分,確保知識能在5-15分鐘內能夠講解清楚,并且學生能夠快速的理解接受。通過微課堂,教師不再需要對知識點進行重復的講解,這為課程教師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課程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和精力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在微課堂中學習者可以重復的觀看教學視頻,從而對知識點進行查缺補漏。由于受到時間的限制,微課堂的課程比傳統課堂課程教學設計更加簡潔精練。雖然微課堂的教學資源呈現碎片化,但是微課堂的主線不散,所有的知識點和資源都是圍繞一個主題進行展開的,微課堂的課程由教學內容、課間練習、課后練習、反饋、討論和評估構成,與傳統課堂課程相對,更加注重反饋。微課堂要求在短小的視頻中必須包含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問題,通過這些問題以獲得學習者的及時反饋,了解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了解程度。
2 大數據助力微課堂個性化學習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教育帶來了重要的機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收集學生學習活動的各項數據,并利用大數據的分析功能可使我們了解不同學習者的不同需求,并根據學習者的需求開發和查找到適合個性化學習的學習資源、學習路徑,因此實現真正的因材施教。大數據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大量性。在大數據時代,數據的量巨大;(2)多樣性。大數據的數據類型多樣,既包括文本結構的數據,也包括非文本結構的數據——音頻、視頻、圖片、地理位置等;(3)價值性。大數據價值巨大。在大數據中不僅包含了個人的信息,也包含了個人的行為習慣、學習愛好、個人需求等等,這些對于教育來說都是價值巨大的,但價值密度低。由于大數據的這些特性,正好解決了微課堂實施個性化教育的需求,推動了微課堂個性化教育的發展。具體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在微課堂的建設過程中,在大數據的輔助下,解放了課程教師,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專注于提供個性化教學。
在大數據時代到來之前,微課堂的建設相當復雜,課程教師承擔著課程建設的主要任務。在大數據時代到來之前,課程教師要建立一門微課堂課程首先要組織一個課程制作團隊,然后課程教師要對課程知識點進行細分,接著根據細分的知識點錄制相應的視頻,同時還要分配人員去查找與知識點相關的資料,來輔助課程視頻的錄制。在視頻錄制好之后還要進行處理等等。這是一個復雜而費時的工作,但是課程教師卻要全程跟進。再加上在微課堂教學中要解決學生的疑問,課程教師已經忙得焦頭爛額了。然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解決了課程建設中的很多問題,課程教師不再需要制作所有的視頻和查找相關的資料了。通過大數據數據分析功能,可以快速的將課程需要的資料整理出來。大數據的分析功能也可以提供課程建設相關建議,課程教師在大數據的幫助下,能夠很快的制作出微課堂課程。隨著大數據時代的發展,課程的建設可以有機器來完成,教師就可以完全的從課程建設中解放出來,把教學重點放到個性化的教學和一對一的解答中去。
(2)大數據使得面向大眾的教學向面向個性化教學轉變成為可能。
當前的教育,不管是傳統的教育教學還是基于網絡的MOOC教育教學,大部分都是面向大眾的教學。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式都是一樣,學生要么集中到一個教室要么坐在電腦跟前,通過相同的教學方法觀看著同一位老師講著相同的內容。教師根本上就沒有辦法考慮個性化的教育,因為受教育的人數太多。然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將改變這一狀況。在學習者開始學習之前,微課堂會通過一序列的測試、問卷以及學習者在云端的數據來分析學習者的學習風格、學習愛好和知識水平,并且在學習過程中,全面地記錄、跟蹤和掌握學習者的不同學習特點、學習需求、學習基礎和學習行為,并應用大數據的數據分析功能,為不同類型的學習者打造個性化學習、推薦個性化學習資源、學習方法等,從而使教學從面向大眾轉向面向個性化。
(3) 教學方式、教學重點、教學難點不再是由教師根據個人的主觀經驗來制定,而是由大數據的數據分析,找出學生各自的學習難點與重點。
在大數據之前,教學方式、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是由教師根據個人的教學經驗來確定的。然而現實學習過程中,不同的學習者喜歡的教學方式不一樣或者說不同的學習者適合不同的教學方式。同樣,學習的重點和學習難點對于不同的學習者來說應該不同,這也是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因為每個學習者的知識積累不同,所以每個學習者的學習重點和難點也應該不同。在大數據時代到來之前,這是很難實現的。而大數據的應用,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為不同的學習者提供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重點和學習難點。在課程學習開始之前,通過收集學習者的行為習慣和學前測試可以收集學習者學習方式和知識水平方面的數據,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就能制定出適合學習者學習的學習方式。而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收集學習者學習過程中的數據,經過大數據的分析功能,就可以很清楚的分析出每個學習者的學習難點。而通過大量數據的分析就可以獲得教學的重點,而這個重點是通過“全數據”分析而來,不再是通過抽樣或個人經驗獲得。
(4)基于大數據的微課堂能夠真正以學生為主體。
個性化教育要求學習課程按照學習者的學習規律來選擇和設計,并且學習進度也要根據學習者當前的水平和學習需求智能的調整。學習者在個性化學習環境中能夠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自由地選擇課程,根據接收能力的強弱設置課程進度,并且學習者也應該能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而大數據的存正好能夠滿足這些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大數據為個性化學習提供了一個新型、多元、高效的自主的網絡學習生態圈,為個性化學習提供了極為有利的環境和條件。隨著大數據的發展,云計算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特別是高校云。高校云的發展為大數據在教學中的應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高校云存儲中心為大數據的應用提供了大量關于學生客觀而又真實的行為記錄的數據基礎,數據處理中心對這些零散而又無特定結構的數據應用大數據的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等技術處理后能夠獲得學習者的特點、學習者當前的知識水平、學習者適合的學習方法等。這也使得教學能夠真正從學習者出發,根據學習者的特點和知識水平等來展開,真正做到以學習為主體,而不是根據教師經驗假設來展開。
3 總結
在微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學習者都是大數據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學習者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操作每一個反饋,都是大數據中數據的一部分,而學習者學習過程中使用的資源、獲得的幫助又是大數據反作用過來的反饋。利用大數據的分析功能對于學習者的學習過程進行分析具有較強的實用價值。在大數據分析的支持下,微課堂中的學習資源個性化推送、學習質量分析等問題將得到很好的解決。在大數據時代,微課堂也就成了個性化教育的訴求的實現途徑。
【參考文獻】
[1]姜強.基于大數據的個性化自適應在線學習分析模型及實現[J].中國電化教育,2015(1):84-92.
[2]金陵.大數據與信息化教學變革[J].中國電化教育,2013(10):7-13.
[3]張引.大數據應用的現狀與展望[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3(50):216-233.
[4]Yanqing,D,Guangming,C,One, V. and Woolley, M. Big Datain Higher Education: An action research on managing student engagement with business intelligence[A]. Fehmida Hussain.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merging Research Paradigm in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C].Dubai: Middlesex University,2013:26-28.
[5]Goldstein,D. Can Big Data Save American Schools? Bill Gates is Betting on Yes [J].The Atlantic,Retrieved January 31,2013.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