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亭亭 曾郁 周靜茹
摘 要 校外實訓基地是工學結合的重要平臺。但建立實訓基地之后,如何保持基地長效穩定的發展需要一整套完善的運行機制,本文探討了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在校外實訓基地的長效運行方面的一些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 校外 實訓基地 長效機制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省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項目課題“司法警務專業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與管理”(課題編號:201401 122)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龔亭亭,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副教授;曾郁,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安全防范教研室主任;周靜茹,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安全保衛系主任,副教授。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232
校外實訓基地是高職學生與工作崗位“零距離”接觸,鞏固理論知識,訓練職業技能,提高自身職業能力的實踐性學習平臺。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也進一步強調了要大力推行高職院校的工學結合,而在警字號高職院校中,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警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長效機制已成為當務之急。
一、司法警務專業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
(一)概況
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以下稱“我院”)作為為廣東省輸送未來警官的警察類高職院校,其司法警務專業是在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實施建設“平安廣東”、“法制廣東”戰略的大背景下設立的。
我院司法警務專業以警察業務綜合素質培養為基礎,以警察職業精神、基本技能和專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積極探索校警合作的體制機制改革,力求為廣東省的社會發展培養合格的警務人才和安全保衛人才。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司法警務專業同警務部門在實踐工作中積極開展交流合作,共建校外實訓基地。目前,我們已經與廣州中院、廣州鐵路公安局等單位建立起了較為穩定的實踐基地17處。
校外實訓基地的建立和發展對我院和警務部門達到了互惠互利的效果。一方面,頂崗實訓鍛煉了學生,提高了學生的警察意識、實戰能力等素質,另一方面,警務實踐部門在一些特殊時期,普遍存在警力不足的問題,我專業學生根據實踐部門的需要,尤其是在年底法院清案、以及鐵路春運等繁忙時期的頂崗實訓,為實踐部門解決了警力不足的困難。
(二)困難
但在長期的校外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我們也發現許多問題,由于學生的頂崗實習安排的主動權主要在實踐部門,學校存在許多不可控的因素,協同實踐育人的機制沒有形成,就難以形成良性互動、共建雙贏的局面。
比如,實習單位容納學生的數量有限,各個實習單位之間沒有隸屬關系;學生頂崗實習地點分散,教師與學生間溝通與管理不到位;實習期間個人空間自由度大,組織性和紀律性問題嚴重;實踐部門只是需要學警的援助,不能有效參與專業建設等。
因此,如何推進校外實訓基地的規范化建設,形成長效運行機制是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二、校外實訓基地長效運行機制的探索
近年來,我院司法警務專業在形成校外實訓基地長效運行方面進行了多方有益的探索,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一) 政策機制——助推全省司法職業教育聯盟成立
實行產學研合作教育,單靠學校來推動確屬孤掌難鳴,必須要有多方力量的支持,這其中既包括國家政策導向和新聞的輿論宣傳,還要有教育主管職能部門領導形成合力才能得以實現。以實踐教學取得享譽世界的成功的德國高校為例,其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德國高校實踐教學有一套強有力的政策法規體系的保障 。近年來先后召開的三次全國高職高專教育產學研結合交流會,表明了國家對高職院校大力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視,會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這些政策和文件為我院展開校警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基于政策和輿論導向行成的強大的推動機,在廣東省司法廳的主導和強力推動下,由我院牽頭,整合司法職業教育資源,成立了制全省司法職業教育聯盟。聯盟以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為核心,省監獄局、勞教管理(強制戒毒)局、省律師協會、廣州市司法局等行業管理部門和監獄、勞教所、司法所、律師所等基層法律實務部門共同參與的,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法律職業人才為目標的司法職業教育聯合體。
這一在政策助力下的聯盟的成立,加強了校警、校所之間的聯合,建立了監獄、司法所等企事業單位優先選擇實習生和畢業生制度,使聯盟成為了深入合作育人和優化學生就業的平臺。從體制上保證學校與實戰部門的“校警協作”、學員培養的“育用銜接”。
(二) 制度機制——“集群式”實踐教學基地的建立
在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發展的過程中,為了解決實習單位容納學生的數量有限,各個實習單位之間沒有隸屬關系,學生頂崗實習工作內容和標準不一等難題,司法警務專業與共建單位建立了“集群式”實踐教學基地。
“集群式”實踐教學基地制度的設立,是基于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編隊管理的特點,以及鐵路公安處下設安檢支隊、治安支隊、刑偵支隊、管轄沿線車站派出所,司法警務專業以學院司法職業教育聯盟為依托,與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及基層法院法警部門、廣州市鐵路公安局深圳鐵路公安處及車站派出所共建“集群式”實踐教學基地。
兩個“集群式”實踐教學基地,分別由主管部門廣州市中級法院法警支隊、深圳鐵路公安處牽頭,與學院簽訂共建實踐基地協議書。各基層區級法院法警大隊、公安派出所納入各集群,作為學生頂崗實習工作點。
“集群式”實踐教學基地的建立,打破了以前校外實訓基地大多單兵作戰、各自為政的做法,由校警雙方成立警務訓練實踐基地建設領導工作組,下設并明確雙方共建的職責和工作任務。
通過校警雙方集中對“集群式”實踐教學基地的共同運行和管理,使得分散的校外實訓基地有了統一的運行管理機構。雙向介入,統籌規劃,建立了“集群式”實踐教學基地的各項工作制度,包括《關于共建實踐教學基地的指導意見》、《實踐教學基地管理辦法》、《學生頂崗實習管理制度》等多項工作機制,明確了雙方各自的權利和職責。機制的構建、各個工作環節的專人專門落實,有利于形成共建單位各部門分工協作、高效運行的工作機制。
(三) 保障機制——基于情感溝通和利益共享
要在校外實訓基地基地建成后,持續發揮作用,成為一個長期穩定合作的、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不是僅僅“掛牌”而已的基地,后續的保障機制不可或缺。
1.情感機制
在校外實訓基地的長效運行機制中,情感機制可以說是一種最為原始和質樸的機制,也是在各類機制中,風險較小的一種聯系機制。
毋庸諱言,在許多基地建立的最初,我們大多依靠的是情感機制的聯系。有的是學校教師與基地關鍵人物的私人感情,如同學關系;有的是學校與某基地的公共感情,如通過與已畢業的校友聯系,發揮校友的外聯組織功能,進而建立起校外實訓基地。但這種機制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帶有隨機性和不穩定性。比如,由于原來聯系人員的工作調動,這種聯系可能就會被終止。
為了避免情感機制的這個缺點,我們也在建立實訓基地后,通過加強溝通,建立起新的、更緊密的情感機制。從學院到系部到專業,各級領導將與實訓基地保持深入而有效的溝通作為基地長效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無論是從領導層面還是執行層面,都進行了廣泛而良好的溝通與交流。
由司法警務專業牽頭,學院出面建立了互聘互任教官教師的雙向交流機制。學院每年定期派出教師參與實踐部門各類活動即服務項目,安排教師在實踐部門掛職鍛煉。另一方面,學院人事部門聘請實踐部門優秀教官為專業實踐指導教師,開展不定期的專業知識講座、實踐技能授課,參與學院科研、項目合作,通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穩定溝通交流,為實訓基地的長效運行提供了較強的保障性和可控性。
2.互利雙贏的利益共享機制
筆者認為,要形成校外實訓基地的長效運行機制,最根本的還是要建立起校警雙方互利共贏的利益共享機制,是推動實訓基地長期有效運行的內在動力性機制。
司法警務專業和實踐部門,從校警雙方合作可能和期望獲得利益為切入點,根據各自擁有的優勢和資源,盡可能滿足對方發展所需,互通信息,動態發展。
(1) 按照實踐部門的實際需求培養人才。首先,司法警務專業和實踐部門建立了共同制定專業建設工作方案機制。每年召開“人才培養方案專家咨詢會議、“安全保衛活動暨頂崗實習工作會議”等,在專業建設領導工作組的指導下,審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實踐教學工作方案,專業建設方案等,按照實踐部門的具體需求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更新。其次,司法警務專業在校內建設成一批實訓與課堂一體化的專業實踐教室,包括x-射線安全檢查實訓室、爆炸物品安全檢查實訓室、視頻監控實訓室、模擬派出所、模擬羈押實訓室、行刑執行實訓室,這些仿真務實的校內實訓室有助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體會、掌握技能。有了校內實訓的經驗,參加到校外實訓時學生能迅速上手,適應角色職能。更好地解決了警察類高職院校校警合作深度融合的難題。
(2)“訂單式”培養滿足實踐部門需要。司法警務專業以已建成的校外實訓基地為平臺,促進校警的深度融合。通過與廣州鐵路公安局深圳鐵路公安處協作進行安全保衛協同實踐育人平臺建設,協作單位深圳鐵路公安處安檢支隊簽訂“安檢員定向培養協議”,聯合為深圳鐵路公安處培養安檢人員。
學院根據深圳鐵路公安處安檢部門的要求,有針對性的開發課程,設計專門的實踐教學模式進行人才培養。而共建方深圳鐵路公安處則指派實踐教師到校進行教學指導、并為入讀半年的安檢員班的學員進行專業培訓,經考試合格,學員可以獲得“安檢員培訓合格證書”,以合同制性質就業深圳鐵路公安處及基層派所安檢崗位。
(3)建立兼職教師的激勵機制。學院依托全省司法職業教育聯盟這個平臺,與共建單位簽訂合作協議,進一步明確雙方在共建活動中各自的責、權、利,將兼職教師的來源、數量、工作要求、考核標準,包括校行(企)雙方在解決學生實習等方面的要求以合作協議的形式確定下來,做到標準化的同時兼顧行業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制定警官、法官等兼職教師嚴格選拔聘任制度,建立優厚的待遇保障制度,包括提高工資待遇、給予特殊補貼、專項嘉獎等,建立一種基于“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緊密型合作模式。
總之,學校與實踐部門在警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中達到互利雙贏,是校外實訓基地得以長效發展的基礎,也是警察類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注釋:
葉茜茜、郭思村.借鑒國外經驗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研究.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3).
張清東、王中琪.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機制探討.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4).
龔亭亭.司法警務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以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為例.法制與社會.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