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琪 戴智林 馬文
摘 要 當前“盜搶騙”類侵財案件高發,與八類惡性案件相比,此類案件破案低、追贓難,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同時影響到公安機關的公信力。刑事技術部門要深入研究“盜搶騙”案件現場的規律和特點,掌握勘查此類案件現場的要點和方法,充分運用刑事技術手段,為該類案件的偵破、訴訟提供支撐。
關鍵詞 盜搶騙 現場特點 勘查要點 刑事技術
作者簡介:龔琪,湖南省湘潭市公安局刑科所;戴智林、馬文,湖南省湘潭縣公安局刑偵大隊。
中圖分類號:D63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238
一、前言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一方面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為了金錢鋌而走險的人越來越多,盜竊、搶奪、非網絡電信詐騙類侵財犯罪案件(以下簡稱“盜搶騙”類侵財案件)呈高發態勢,尤其是以盜竊案件居多。此類案件雖然大部分不會造成人身傷害,社會危害程度和負面影響遠不及殺人、放火、爆炸等案件,但因其發案數量多,地域范圍寬、涉及人群廣、破案比率低、追贓難度大而成為人民群眾最深惡痛絕的一類犯罪。我市2015年全年共發生“盜搶騙”類侵財案件13181起,占全部刑事案件的80%,其中,各類盜竊案件12428起,破案2466起,搶奪案件160起,破案46起,非網絡、電信類詐騙案件593起,破案232起。從破獲的案件看,刑事技術部門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盜搶騙”類侵財案件現場的特點及勘查要點
(一)盜竊案件現場的特點
盜竊案件根據被盜物品的不同分為盜竊現金案、盜竊保險柜案、盜竊車內財物案等,根據盜竊部位的不同分為室內盜竊、室外盜竊、扒竊等。各種類型的盜竊案件現場具有的共同點是:有中心現場和外圍現場,中心現場或被盜目標部位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壞,除部分扒竊和盜竊機動車的現場外,多數中心現場有手?。ㄊ痔子。?、足跡、工具痕跡或生物物證等的一種或多種遺留,有的會遺留作案工具或工具斷端。外圍現場往往能發現煙頭、檳榔渣、排泄物、拋棄物及藏匿的贓物等。
勘查要點:一般按照先中心后外圍的順序來進行,勘查中要重點勘查進出口、被盜財物所在部位或被破壞物品部位、嫌疑人遺留的物品等,發現提取痕跡物證。對外圍進行搜尋,找到事先逗留、藏身或事后藏匿贓物、丟棄包裝物的地點,固定并提取相關痕跡物證。對現場發現的疑點和反常情形要引起特別注意,判明現場是否存在偽裝、偽造。如:某年我省安化縣一單位財會室的鐵皮柜被撬,財會人員報案說被盜現金1萬余元。后經勘查,發現入室房門被撬開,鐵皮柜被撬變形,并有白色油漆脫落,而在入室房門的撬壓痕跡上發現白色漆片,分析為先撬鐵皮柜再撬房門,結合調查,認定為偽造現場。后破案證實系財會人員因虧空公款而報假案。
(二)搶奪案件現場的特點
搶奪案件的發案地點多具有隨機性。嫌疑人或尾隨之后隨機選擇合適的地點作案,或隨機尋找目標,發現合適的對象時立即動手。嫌疑人在現場停留的時間極短,得手后快速逃離現場。發案地點多是人流密集的場所或交通道路上,現場難以提取到有價值的痕跡物證。
勘查要點:要進行立體勘查,不能把重心全部放在中心現場。搶奪犯罪行為發生之前,通常都有吃住、休息、踩點、跟蹤的過程,在作案后逃跑途中,可能有躲藏、藏匿贓物、丟棄物品等行為,而在這個時候,嫌疑人思想較為放松,往往在無意識中會留下各種痕跡物證。因此,要通過對沿路監控探頭的勘查,提取視頻資料,弄清案發前后活動軌跡,找到關聯現場,對關聯現場進行仔細勘驗,獲取有價值的痕跡物證。如:某年我省安化縣城發生一起飛車搶奪案,兩名嫌疑人搶奪受害人的挎包后駕駛無牌摩托車逃竄。視頻監控顯示兩人在出城時手上均未拿包,分析可能在逃跑途中將包丟棄。經對沿途搜尋,找到受害人的挎包,包里的現金、手機已被搶走。通過提取包上的DNA檢驗,很快比中了犯罪嫌疑人。另外,少數案例顯示,有的嫌疑人會在某一固定地點守候,有合適的對象經過時,便實施搶奪。對于此類現場,可提取的痕跡物證相對較多,因而要著重對中心現場進行勘驗。
(三)詐騙案件現場的特點
本文只討論非網絡電信類的、受害人與嫌疑人不熟識的詐騙案件,這類接觸型的詐騙案件針對的對象主要為文化層次不高的中老年人或婦女,在詐騙過程中,受害人與嫌疑人有正面接觸,在現場或受害人處往往有嫌疑人實施詐騙時留下的各種痕跡物證。
勘查要點:詳細詢問受害人,引導其對整個過程的回憶,搜尋并提取嫌疑人在詐騙過程中遺留的痕跡物證,對留有字據、實物的,提取檢驗。如:某年我市某鎮一村民被“金龜詐騙”的方式騙走現金3萬余元,現場勘查時經偵技人員耐心啟發,受害人回憶出一名嫌疑人在現場抽了煙??辈槿藛T對現場仔細搜尋,找到了一枚煙頭,經檢驗比中犯罪嫌疑人。另外,對于發生在城區的案件,要勘查民用監控、公共監控情況,對相關視頻資料進行復制提取。
三、充分發揮刑事技術在打擊“盜搶騙”類侵財案件中的作用
刑事技術部門要針對“盜搶騙”類侵財案件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窮盡一切技術手段,提高破案率。
(一) 認真細致勘查
鑒于刑事犯罪所呈現的新形勢及打擊犯罪的新要求,公安部于2013年12月提出了“一長四必”的現場勘查新機制,要求做到“必勘、必采、必錄、必比”。我市率全省之先提出了全面采集手機基站信息、現場視頻信息的要求,在打擊刑事犯罪尤其是 “盜搶騙”類侵財犯罪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針對“盜搶騙”類案件現場的特點,我們只有在認真勘查、全面勘查、立體勘查上下功夫,才能盡可能多地提取到痕跡物證,獲取到更多的現場信息。
(二)及時查詢比對
破案就是一場同犯罪嫌疑人的戰斗,最講究快速與及時。對提取到的痕跡物證,要及時查詢比對。各類信息均要在勘驗結束后立即錄入系統,并將查詢結果按流程推送。根據各系統的不同,除了查詢本地數據外,還要查詢全省、全國數據,對本級無權限的,必要時報請上級部門查詢。對數據既要正查,又要倒查,盡可能地擴大比對戰果。
(三)全面分析串并
實際工作中,那些被抓現行或通過刑事技術直接比中的嫌疑人,審訊查證時死不開口,或者避重就輕,加上現階段,“盜搶騙”類案件呈現明顯的跨區域作案、流竄作案特征,犯罪嫌疑人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當甲地公安機關將其抓獲,對其在乙地是否有犯罪行為不得而知,就算掌握了乙地的犯罪線索,要查證犯罪事實、擴大戰果也是難上加難。因此,利用刑事技術全面分析串并就顯得十分重要。通過分析研判,把有痕跡物證的案件與無痕跡物證的案件串并起來,把本地的案件與外地的案件串并起來,給偵查部門提供審訊的證據。應建立串并案考核長效工作機制,由各級技術部門對轄區內的案件,從痕跡物證的同一認定、手段特點的綜合分析來進行串并,跨轄區的案件報請上級部門操作。
(四) 規范文書制作
“盜搶騙”類侵財案件勘查完成后,要及時出具現場勘驗檢查記錄。記錄除了客觀真實的要求外,尤其要注意證據合法性的問題,一定要有1-2名與案件無利害關系的見證人簽名?,F勘記錄通常都不能在現場制作形成正式記錄并打印輸出,這就要求我們在原始記錄本上要盡可能詳細地進行記錄,并邀請見證人全程見證。原始記錄本上的見證人簽名頁要一式兩份,一份存留在原始記錄本上,一份附入正式記錄卷。指揮人、勘查人均要求本人親筆簽名,不允許代簽。檢驗鑒定結論要保證客觀公正性,嚴格按照行業規范操作,要有完整的檢驗記錄可供倒查??彬灩P錄和鑒定結論都是法定證據,制作好這兩項文書,可以有效服務于案件訴訟工作。
(五) 加強技術分室建設
當前各地“盜搶騙”類小案高發,而縣區級技術室技術員人數不足,往往是由“勘現場”變為了“跑現場”,疲于奔走,勘查質量不高。我市是省內率先在所有派出所全部建立技術分室的單位,通過建立派出所技術分室的辦法,實行大隊技術室與派出所技術分室分工負責制,技術室勘查大案,技術分室勘查小案,必要時對分室予以指導,從而保證了現場信息的及時、全面采集,不漏掉小案,同時提高了痕跡物證的提取率,更加有利于開展串并研判工作。在技術分室的建設中,我們一定要解決好諸如人員選擇與培訓、工作機制與考評獎懲等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技術分室在打擊“盜搶騙”類案件中的作用。
四、刑事技術部門在打擊“盜搶騙”類案件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強調協同配合
首先是刑事技術各專業之間要密切配合?,F場勘查時,痕跡與DNA專業要從有利于提取與比對的角度出發,協商解決誰先提取的問題;痕跡、DNA與文檢專業對詐騙類案件中遺留的字據,要考慮采用什么方法既可保護文字內容,又能提取指紋、DN A;各專業間要加強溝通與配合,某一專業查詢出來的結果,要及時通報給其他專業,以利于分析研判。其次,刑事技術部門與圖偵、偵查、情報部門要加強溝通?,F場勘查時,要與圖偵部門隨時聯系,對圖偵發現與嫌疑人有關的場所和物品立即勘驗和提?。患夹g通過痕跡物證直接比中犯罪嫌疑人的,及時反饋給偵查部門,以利于進行落地查控;對分析串并出來的系列案件,要及時推送給偵查、情報部門進行深度研判。
(二)要引起對此類案件的足夠認識
“盜搶騙”類侵財案件,就發生在你我身邊,直接影響到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公安部對該類型犯罪高度重視,各地之前亦屢次開展過打擊此類犯罪專項行動。刑事技術部門在平常的勘查、檢驗、查詢、研判中,應該高度重視此類案件,力爭通過價值小的案件帶破價值大的案件,通過單獨案件帶破系列案件,達到偵破團伙、系列、跨區域犯罪案件的要求。
(三)對未破案件持續跟進
我們對未破獲的大要案件,基本做到了持續跟進,對“盜搶騙”類侵財案件也必須堅持做到這一點,這不僅是上級部門的要求,更是一種對人民群眾切身利益負責任的態度。這就要求技術部門對于指紋、DNA等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反復查詢比對,直到返回滿意的結果為止。
(四)總結案件的規律特點,提出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
技術人員在勘查完“盜搶騙”類侵財案件現場時,會有一個分析總結,同時,對某一地點或某一時段內的發案情況會有一個統計分析,判斷其趨勢和規律。技術人員應當及時提供以上信息,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巡邏、蹲守工作。同時技術部門應當收集相關資料,撰寫當前防盜、防搶、防騙提示,提供給廣大市民或者在公安微信、微博中掛出,預防和減少此類案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郝宏奎.犯罪現場勘查.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
[2]宋紅曉、王延忠、楊遂慶.淺談刑事技術在預防犯罪方面的作用.河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8,17(1).
[3]陳巍.基于數據挖掘的刑事犯罪偵查系統研究.山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18(4).
[4]唐國鋒、任紅春.刑事技術手段信息化在串并案件中的作用.凈月學刊.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