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琴
【摘要】“學困生”,顧名思義是“學習困難學生”的簡稱,是指那些學習沒興趣,基礎比較差,失去學習信心,在行為習慣和學習方法有明顯缺陷。他們是落后學習的一個主流。教師應該輔之各種有效的針對性的教學措施去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變“困”學為“樂”學,從而提高學習成績,真正落實素質教育。
【關鍵詞】歷史;課堂教學;學困生
調查研究表明,學生對于歷史題材影視劇和歷史讀物的熱衷要遠遠超越歷史課。歷史的豐富多彩,與歷史課枯燥乏味、沉悶形成強烈的反差,似乎是南轅北轍,大相徑庭。再加之歷史記憶的容量大,學生學習歷史越來越吃力,隨之歷史學困生的群體也越來越龐大。出現此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細細考量來,無非是有些教師還沒有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照本宣科,不能活躍課堂氣氛。更甚者,為了趕進度、抓分數,用簡單的方法逼學生死記硬背,使學生喪失了學習歷史的興趣,斷送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對歷史課的學習興趣,不斷激活歷史課堂,加強歷史學法指導。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一直思考如何豐盈歷史課堂,進而來提高學困生優化,現將幾點體會與大家共勉:
一、創設歷史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應充分利用情境教學特有的功能,在拓展的、寬闊的歷史教學空間里,創設既帶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實際價值的操作情境。歷史情境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故事情境、材料情境、問題情境、實物情境等。有效的情境教學,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尤其是可以使教師從“滿堂灌”、“一言堂”,既勞身又勞心的疲憊中解脫出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在新的歷史情境中去學習、去探索、去感悟。例如:在上《解放者的風采》一課時,導入部分我給他們放了一段恰恰,并請會跳舞蹈的學生上臺表演,引發了一番小小的“轟動”,伴隨躍動的舞蹈,激發了他們感受拉美的熱情,從而由內心里萌生去探尋他們足跡的步伐;在講到“偉大的歷史轉折”這個內容時,我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然后利用這首歌的歌詞設問:“一位老人”是指誰?“春天”指什么?“畫了一個圈”是指什么?這個圈后來又是怎樣擴大的?整首歌詞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從而較好地鍛煉了學生的思維。中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大多愛聽故事,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插入一些故事或文史資料,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吸引學生的眼球。學習“紅軍長征”時可插入“金色的魚鉤”的故事。這些資料不但讓學生對教材理解得深刻,增強了學習趣味,而且可以緩解學生的心理疲憊,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營造互動氛圍
實踐表明,和諧的師生情感是轉變學困生極為有效的教育資源?!坝H其師,信其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和學習氛圍,給學生搭建展示才華的平臺,讓他們做教學的主體。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敢于質疑,發表自己的看法與見解。每一位學生都應該得到老師的關注與尊重,尤其學困生。在課堂上,以滿腔的熱忱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對學困生更要有一顆寬容,理解、善待他們的心,把微笑、鼓勵送給他們。在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的觀點,允許學生出錯。學生回答問題時,雖然會出現答不全或答不上的現象,要知道這都是正常的。學生發表的見解,只要言之有理,就應該多加肯定,實在拿不準的,也不要輕易給予否定,要發揮評價的激勵、教育導向功能。例如在學習評價秦始皇時,讓學生思考:“你認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還是暴君?并闡述理由?!睂τ趯W生片面的觀點或者評價,依然給予贊賞,指出其觀點的合理性。偶爾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時,會冒出一些所謂的奇談怪論,對此教師應該以一種平常心看待,只要加以正確引導,學生便能體驗到一種別樣的喜悅。學生的見解與老是發生分歧時,不一定是學生錯了,也有可能是老師錯了,所以得慎重對待。即便錯了,師生相互探討,分析原因,總結交流,真正做到了“教學相長”。
三、注重歷史教學藝術,發揮語言魅力
教育家馬可連科說過:“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睔v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包羅萬象,涉及古今中外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科學、技術等領域。要讓學困生學好歷史,勇過質量關,教師必須在“教學語言”上下功夫,追求課堂教學語言藝術的最佳境界。一位不懈追求課堂語言藝術的教師,他能精心設計自己課堂教學語言,得心應手,游刃有余,從而把語言學家的用詞準確、數學家的邏輯嚴密、演說家的論證雄辯、藝術家的豐富情感融為一體,把枯燥的知識講生動,把深奧的事情講通俗,事半功倍,效果顯著。例如教師講授中國近代史時,來了這樣一段開場白:“中國,一個似太陽冉冉升起的東方國家,她歷經了五千多年的滄桑,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從商代甲骨文的成熟到清代《紅樓夢》的出版,從漢武帝的稱霸東方到鄭和下西洋這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我們偉大祖國的文治武功,在古代世界沒有任何國家可以比擬??墒?,到了清朝后期,閉關鎖國一百多年的大清國門竟然被英國的大炮輕易轟開,一支支驍勇善戰的八旗兵、綠營兵卻在英國洋槍隊面前成了驚弓之鳥,一個以發明火藥技術而稱雄于世的中華民族,到近現代在自己的國土上竟會出現‘華人與狗不得入內招牌的污辱,一個曾產生過《孫子兵法》和成吉思汗的國家,在近百年時間里竟遭受被迫簽訂兩百多個不平等條約的奇恥大辱。為什么會有這種愧對祖先的遺憾……”教師運用豐富的語匯時而輕言細語,時而慷慨激昂,有時如滔滔激流,有時如霎霎春雨,從而增強語言的感染力。
四、整合課程資源,充盈歷史課堂
與教師最密切的課程資源,莫過于歷史教科書了。“歷史教科書是開展歷史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是歷史教育資源的核心部分?!睔v史教科書,是學校歷史教學中的主要課程資源,是歷史教學有序進行的重要保證,是師生課堂交流的主要載體,是學生獲得系統歷史知識的主要工具。但我們需要明白的是:教科書是最主要的歷史教材,但絕不是唯一的歷史資源。
《新課標》指出“凡是對實現課程目標有利的因素都是課程資源”。歷史課程資源既包括教材、教學設備、圖書館、博物館、互聯網以及歷史遺址、遺跡和文物等物質資源,也包括教師、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等人力資源。新課改背景下的歷史課堂,不僅僅局限于傳遞書本上已有的知識,更需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歷史教學內容添枝加葉,添磚加瓦。所以,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挖掘其他歷史資源。如鄉土教材資源、當今國際形勢與新聞熱點,以及一些史學的新觀點、新見解。僅靠照搬照抄教科書的理論與觀點,在現代社會,是站不住腳的。所以我們鼓勵和提倡不同地區和學校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利用和開發歷史課程資源。
總之,作為農村初中歷史教師,我們要不斷豐富、積累知識,努力探索最佳的教學方法,營造一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真正激活歷史課堂,提升歷史教學效能,有效地轉化歷史學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