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邰佳路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遭人告發教唆泄密,14日,臺北地檢署依違反“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個資法和刑法泄密罪”將其起訴,根據相關規定,最重可被判處3年有期徒刑。馬英九當天下午親自出面回應說,整起事件是為避免“世界級丑聞”曝光,因此才找少數人會商,不構成犯罪。
這場備受矚目的官司源自2013年國民黨黨內沖突“馬王政爭”。當年6月,特偵組因其他案件監聽民進黨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時,意外錄到時任“立法院長”王金平和柯建銘都涉嫌司法關說。聯合新聞網14日回顧稱,時任“檢察總長”黃世銘向馬英九報告,馬指示他向時任“行政院長”江宜樺報告。檢方認為,馬英九明知“總統”和“行政院長”對檢察官偵查無指揮監督之權,“檢察總長”也沒有向“行政院長”報告的義務,卻“教唆”黃世銘向江宜樺等人報告,涉嫌違反規定。“自由電子報”稱,黃世銘供稱當時是受到馬英九的指示才向外報告,可能是檢方認定馬英九有罪的關鍵。
馬英九本人稱,關說的人沒事,處理司法關說丑聞的人卻被起訴,公理何在?并稱一定會到法院為公理奮斗到底。王金平則表示“尊重司法的處理”,他還是平常心,“心中坦然,處之泰然”。當天,“總統府”回應稱尊重司法,對于個案不予評論。
對于此案藍綠陣營各說各話。案件關鍵人物柯建銘稱,這一刻等待很久,也是“憲政重生的時刻”。民進黨民意代表林俊憲稱,“政爭不成反被訴”,證明臺灣曾有8年錯誤的選擇。而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王育敏表示,蔡政府對馬英九的政治追殺,從他卸任那一刻就已經展開,“但還是要奉勸蔡政府,別將司法當成整肅異己的工具”。
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發表聲明,質疑民進黨意圖以恐嚇威脅的方式,侵蝕臺灣社會的法治基礎,且已經開始出現“寒蟬效應”。前“立委”邱毅稱早已預料到這個結果,未來司法將明目張膽地成為政治斗爭的工具。
前馬英九辦公室副秘書長羅智強質問稱:“這種不顧國家運作之理的起訴決定,傷害的到底是馬英九的名譽,還是在傷害司法的公信力?”他說,如果領導人在知道一件動搖“國政大局”的司法關說案時,竟連和行政部門的最高首長“行政院長”咨詢意見都能以泄密罪被起訴,“那我告訴大家,從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到蔡英文,他們無時無刻不置身于泄密風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