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浩
前不久,美國著名的保守派智庫企業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奧斯林出版了一本題為《亞洲世紀的終結》的書,一反國際社會對亞洲的積極正面評價,給出了一個令人驚奇的相反結論。他認為亞洲充滿了潛在威脅、政治走向動蕩、經濟處于滯漲,似乎這個一度充滿生機的地區存在巨大風險。事情果真如此嗎?
“亞洲世紀”與“海洋時代”
進入21世紀以來,“亞洲世紀”成為國際政治和學術界常常提到的一個概念。其含義是指在國際社會進入新的世紀以來,亞洲國家不僅在經濟上成為世界經濟的引擎,對世界經濟的復蘇和增長起著關鍵作用。特別是2008年后西方經濟迅速衰退,也拖累了世界經濟的發展,而亞洲則被視為全球經濟灰暗場景中的一個亮點。因此,國際社會中有不少人認為21世紀應該是一個“亞洲世紀”。
國際關系的“世紀”說是在學術界常常使用的概念,與此相關的提法還有所謂“時代”說。西方學術界曾把19世紀稱為“地中海時代”,以此描述歐洲國家通過對外擴張和征服而統治國際社會的事實。20世紀則是“大西洋時代”,因為世界被大西洋兩岸的歐美國家所主宰。早在20世紀初期,時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認為太平洋是一個能提供大規模擴張的區域,是世界強國爭奪的主要舞臺,因此預言說人類社會必將進入“太平洋時代”。
1941年美國著名出版商亨利·盧斯聲稱美國將在戰后以其強大的實力為世界提供管理經驗,因此一個“美國的世紀”將要來臨。上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就開始在炒作所謂“太平洋時代”的概念。冷戰結束后,美國政治家們建構單極國際體系的野心更加膨脹,甚至制訂了主宰世界的“新美國世紀計劃”,以圖固化它所主導的環太平洋政治安全秩序。奧巴馬政府曾公開宣稱將通過跨過大洋的“戰略再平衡”行為,建構一個“美國的太平洋世紀”。顯然,這種海洋“時代”說和“美國世紀”論,說明近代以來國際政治經歷了一個西方主宰的自西向東演化的不同進程,但卻有著一個共同的邏輯,即為強權政治的爭奪和霸權主宰的實現,提供一種宏觀的理論概念支撐和解釋。
西方試圖終結“亞洲世紀”
然而,冷戰結束后,“非西方世界”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與世界其他地區的政治安全局勢動蕩和經濟金融發展停滯衰退的狀況形成鮮明對比,以亞洲國家為主體的亞太地區整體局勢穩定,經濟穩步發展,亞洲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力和影響力日益增強。特別是在東亞、南亞和中亞地區,政治總體穩定,經濟發展速度較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跨國間和區域內的國際經濟合作普遍開展。僅中、日、韓、東盟經濟體的經濟總量已超20萬億美元,在世界經濟結構中除了傳統的歐洲和北美外,東亞已經形成第三大重要的經濟板塊。亞洲大陸正在煥發出青春的活力。老牌的歐洲國家明確認識到亞洲的重要性,早就通過“亞歐首腦會議”的機制化合作框架,努力促進兩大洲的相互協調與融合。
當然,國際局勢的發展總是復雜曲折的。近年來,隨著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全球金融聯通不暢,國際市場容量萎縮,給正在擴張的亞洲經濟體造成巨大壓力。再加上西方大國介入西亞和東亞的安全事務,導致地區沖突凸顯和軍事局勢緊張。這就使得本文開頭所提到的美國保守學者試圖唱衰亞洲,以便重新鼓起西方繼續主導世界的勇氣。這是一種西方人在面對亞洲人時的一種自負自大的傳統表現,更是一種以強權政治為基礎,在海洋時代追求愿望的彰顯。在西方人眼中,“亞洲世紀”的表述會使他們產生一種酸澀心態,在陰暗的心理中總在醞釀著終結“亞洲世紀”的戰略意圖和行為沖動。
有人強調亞洲地區存在日益加大的戰爭風險,殊不知這種風險正是由于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軍事介入。比如對一些亞洲國家進行直接軍事干涉,部署威脅其他亞洲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武器裝備,向有的亞洲國家的鄰近海域派出航母艦隊耀武揚威。這些行為正是導致亞洲現實沖突和存在軍事對抗的直接原因。換句話說,美國等西方國家正試圖干預亞洲崛起的進程,以便最后能終結“亞洲世紀”。
亞洲給新全球化進程注入活力
其實,進入21世紀以來,西方國家作為全球化的推動者卻因其實力相對下降,而開始猶豫退縮。非西方世界卻更希望在全球建立跨區域和區域間網絡化合作框架,積極推動以全球治理為途徑的全球化新進程。在這一新全球化進程中,“亞洲世紀”并不是亞洲人的行為目標,更不會像西方國家那樣去追求對世界的主宰。但亞洲在世界事務中所占的分量已大大增強則是一個不爭的客觀現實。
亞洲是全世界面積最大的洲,人口最多且密度最大。它在地緣上是亞歐非三大洲聯結,與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地中海四大海洋互動。亞洲大陸是一個政治多樣組合、經濟多層融合,文化多元一體的獨特區域。對這一多元化大陸的治理,將預示著一種不同于西方文明的新型的國際社會治理模式,甚至比西方文明更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義。
正因為認識到亞洲的這一前景,在今年1月印度政府主辦的“瑞辛那對話會議”上,印度總理莫迪突出強調印度要在已經到來的“亞洲世紀”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為亞洲最大經濟體量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發展對全球世界經濟的外溢效應十分突出。中國以占世界八分之一的總量,卻為世界經濟增長做出了三分之一的貢獻率;中國巨大的進出口貿易和對外迅速增長的對外投資,以及每年上億人次的出國旅行,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動力。
中國政府提出跨亞歐大陸的“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呼吁建構全球伙伴關系而實現全球經濟治理,愿意為建立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發揮積極作用,主張基于亞洲合作共贏的實踐而倡導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可見,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擁有推動新全球化進程的活力和動力。▲
(作者是外交學院戰略與和平研究中心主任、教授)